抑郁症患者负性自我加工偏向的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患者负性自我加工偏向的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 负性自我偏向 内隐水平 外显水平 事件相关电位 磁共振成像
【摘要】: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个体失能的第一大负担疾病。虽然目前抗抑郁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但其改善抑郁症状所需时间长,且药物治疗仍对30%-40%患者无效,这些均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精神和经济负担。可见,抑郁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公共精神心理卫生难题。认知模型认为,负性自我加工偏向是抑郁症患者稳定的特质,在抑郁症状的产生与持续中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提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抑制功能不足、腹内侧前额叶加工功能亢进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负性自我加工偏向的关键。现有研究证据不足。为此,本研究拟采用经典的外显自我加工任务、内隐自我加工任务,结合行为学、功能性磁共振(fMRI)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以正常个体(NC)、抑郁症患者(MDD)为研究对象,从行为、脑电、脑功能角度探索抑郁症患者自我加工特点,明确dl PFC、vmPFC在抑郁症患者负性自我加工偏向中的可能作用,探索自我相关深度差异在抑郁症患者自我加工中的意义,得出以下结果和结论:1.从效价上看,外显自我加工任务中,MDD组对负性人格词自我相关评分比NC组更高(F=472.170,P=0.000)、反应时比NC组更长(F=400.908,P=0.000),MDD组对负性人格词自我相关评分比正性人格词更高(P=0.000);ERP波形特点为MDD组对负性人格词的P2(F=5.647,P=0.023)、N2(F=4.731-9.324,P=0.005-0.038)波幅比NC组大、P3波幅比NC组小(F=4.175-10.856,P=0.003-0.050),MDD组对负性人格词的P2潜伏期比正性人格词更短(F=4.191,P=0.024)。fMRI扫描中,MDD组对负性人格词右侧dl PFC激活值比NC组更高(t=5.43,k=70,P0.001),对正性人格词左侧dl PFC激活值比NC组更低(t=-3.28,k=45,P0.001)。提示,MDD组外显自我加工中存在负性自我加工偏向,ERP差异主要体现在晚期成分,dl PFC功能异常与MDD组负性自我加工偏向密切相关。内隐自我加工任务中,行为学上无显著差异;ERP波形特点为MDD组对负性人格词P2波幅比NC组大(F=4.386,P=0.045)、N1潜伏期比NC组更长(F=4.801,P=0.037),对正性人格词N2(F=4.876-5.389,P=0.027-0.035)、P3(F=4.919-5.180,P=0.030-0.035)波幅比NC组更大;f MRI扫描中,mdd组对负性人格词枕中回激活值比nc组更高(t=3.93,k=35,p0.001),对正性人格词的激活值在左侧dlpfc则比nc组更低(t=-3.25,k=47,p0.001)。提示,mdd组内隐负性自我加工偏向体现在erp早期成分,枕中回功能异常与负性自我加工偏向有关,表明负性自我加工偏向早期阶段存在,是抑郁症患者稳定的特质。2.从自我相关性上看,外显自我加工任务中,mdd组对高相关词p2(f=5.548,p=0.025)、n2(f=5.723,p=0.023)、p3(f=5.688,p=0.024)波幅比nc组更大。fmri扫描中,mdd组对高相关词右侧dlpfc激活比nc组低(t=-3.32,k=35,p0.001),对低相关词右侧dlpfc激活比nc组高(t=4.28,k=74,p0.001)。提示,mdd组存在过度自我关注,表现在erp成分中晚期成分,dlpfc功能异常与mdd组自我关注过度相关。内隐自我加工任务中,mdd组在高相关性比低相关性正确率更高(f=8.548,p=0.003)、反应时更长(f=11.788,p=0.001);erp波形特点为mdd组对低相关性词p2(f=8.565,p=0.010)、n2(f=6.060,p=0.020)、p3(f=5.639,p=0.024)波幅大于nc组,p3潜伏期比nc组更长(f=6.748,p=0.015);mdd组对高相关词n2(f=5.035,p=0.033)、p3(f=4.438-4.669,p=0.039-0.044)潜伏期比nc组更长。fmri扫描中,mdd组对低相关词右dlpfc激活值低于nc组(t=-2.43,k=54,p0.001);mdd组在高相关词左扣带回激活值高于低相关词(t=2.34,k=34,p0.05)。提示,内隐层面上,mdd组存在过度自我关注,表现在erp成分中晚期成分,dlpfc、扣带回功能异常与mdd组自我关注过度相关。3.从确定性上看,外显自我加工任务中,mdd组对低确定词外显自我相关评分比nc组低(f=12.142,p=0.001),mdd组对高确定词外显自我相关评分大于低确定性(f=17.209,p=0.000)。fmri扫描中,mdd组对低确定词左侧背dlpfc激活比nc组低(t=-3.32,k=91,p0.001)。提示,mdd组在自我的认知投入上与nc组有差异,并且dlpfc激活不足与认知加工偏向有关。内隐自我加工任务中,fmri扫描中,mdd组对低确定词vmpfc激活高于nc组(t=3.52,k=73,p0.01)。提示,在内隐水平,vmpfc激活过度与mdd组内隐自我相关的认知投入密切相关。4.从重要性上看,外显自我加工任务中,mdd组对高重要词外显自我相关评分低于nc组(f=5.449,p=0.020)、反应时比低重要词长(f=135.449,p=0.020)。fmri扫描中,mdd组对低重要词左侧dlpfc激活低于nc组(t=-3.34,k=64,p0.001),mdd组对高重要词在左侧vmpfc激活高于低重要词(t=3.16,k=25,p0.05)。提示,mdd组在自我的情感投入上与nc组有差异,表现出自我评价低、认知关注多,并且与dlpfc激活不足、vmpfc功能亢进可能存在密切关系。内隐自我加工任务中,mdd组对高重要词正确率高于低重要性(F=16.356,P=0.000);f MRI扫描中,MDD组对高重要词左侧dl PFC激活更低于NC组(t=-3.32,k=20,P0.01)。提示,MDD组自我相关重要性影响认知加工,并与dlPFC激活不足存在密切关系。5.从认知负荷上看,内隐自我加工任务中,行为学上无显著差异;ERP波形特点为MDD组对高认知负荷人格词N2(F=4.931,P=0.034)、P3(F=5.516,P=0.026)比NC组波幅更大,P3(F=27.875,P=0.000)潜伏期比NC组更短,对低认知负荷人格词P3(F=8.933,P=0.006)潜伏期比NC组更长。fMRI扫描中,MDD组在低负荷下右侧dl PFC激活值低于NC组(t=-3.21,k=61,P0.001),在高负荷下左侧dl PFC激活值低于NC组(t=-3.24,k=50,P0.001);MDD组对高负荷人格词左侧中央后回激活值比低负荷更高(t=7.77,k=391,P0.001),NC组对高负荷人格词右侧中央后回激活值比低负荷更高(t=8.86,k=359,P0.001)。提示,认知负荷影响MDD组ERP晚期成分,并与dl PFC、中央后回异常激活有关。综上所述,结合内隐、外显自我加工任务,采用行为学、ERP、fMRI技术,通过探讨正常对照组、抑郁症患者组在两种任务下不同维度上自我加工的特征,进一步深化了对抑郁症患者内隐、外显负性自我加工机制特征的认识。本研究有利于促进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的理解,可为明确抗抑郁治疗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证据。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曦,李艳红,陈晓兰;30例抑郁症患者的P_(300)电位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2 艾丽,秦晓霞;抑郁症与自杀问题[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3期
3 卢胜利;光量子氧透射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现代康复;2000年06期
4 孔淑华;青春期抑郁症的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00年06期
5 万艳琼,谢斌,郑瞻培;抑郁症患者1年内再次住院的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3期
6 赵庆莲,李莲芳,王立伟,诸索宇;血管性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3期
7 闫立新,韦好儒,陈林庆;以反复呃逆为首发症状的抑郁症一例[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年01期
8 郁缪宇;抑郁症的神经营养机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年04期
9 李银霞,张淑兰,林桂梅;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康复指导[J];现代康复;2001年11期
10 张然;让抑郁症无处藏身[J];中国工商;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京;李跃华;杨慧敏;肖爽;;抑郁症相关因素的归因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范振国;;青少年抑郁症的咨询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周东丰;孙学礼;张心保;赵贵芳;马崔;许毅;欧红霞;李惠春;李斌彬;;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邹春玲;;96例老年住院荣军抑郁症调查[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5 魏道敏;汪厚根;;抑郁症与自杀关系的探讨[A];湖北省民政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耿峰;李晓驷;郑东旭;周晓琴;谢雯;季益富;夏海涛;;抑郁症患者早年分离经历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周翠粉;王世伟;;青少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及防治[A];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培;;就诊于口腔科的抑郁症12例临床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芮晓东;;老年人首发抑郁症头颅影像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关于建立抑郁症科学防治体系的几点建议[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新德;知识分子高发抑郁症[N];长春日报;2005年
2 彭怀仁;归属感与抑郁症[N];光明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罗序文 实习生 周新宇;不可忽视的抑郁症[N];湖北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非尔;抑郁症“盯上”白领丽人[N];华夏时报;2004年
5 绿水;抑郁症与全身疾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6 吕斌;关注男性抑郁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广东 廖祖笙;给抑郁症患者真正的出路[N];中国信息报;2005年
8 陈福新;抑郁症青睐5种人[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刘共;话语太多可能是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10 唐艳英;更年期情绪低落警惕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芬;抑郁症外周血特异lncRNAs的筛选与验证[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米国琳;HTR3A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赵约翰;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钟静玫;替普瑞酮抵抗环境应激所致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曲姗姗;电针印堂、百会治疗轻中度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Rs-fMRI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凯明;抑郁症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研究与诊断模型构建[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魏强;抑郁症电抽搐治疗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陈玉明;抑郁症患者的负性认知偏向[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佳佳;KIBRA基因多态性、社会心理因素及端粒在抑郁症中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张永东;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抑制NF-κB-IL-6信号通路缓解长期避光诱发的小鼠抑郁样行为[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翠;媒介真实与现实世界的背离:国内报纸抑郁症患者形象再现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马洋洋;抑郁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隋丽娜;哈尔滨地区抑郁症患者就诊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刘欢欢;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闪闪;抑郁症患者发病进程中神经机制的探索[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瑞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洁;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郭冰心;抑郁症患者对情绪面孔的定向遗忘效应[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杨欢;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气郁化火型抑郁症疗效观察及其对HPA轴的影响[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10 郑郭Z,
本文编号:1284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28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