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非适应性泛化现象

发布时间:2017-12-24 16:22

  本文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非适应性泛化现象 出处:《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 泛化 非适应性泛化 记忆


【摘要】:过度泛化现象是区分普通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重要指标。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在创伤事件后会出现非适应性的泛化。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非适应性泛化(maladaptive generalization)可能是PTS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有研究支持PTSD是导致了泛化从适应性向非适应性化转变的原因。虽然泛化现象的变化与PTSD症状的发展有相同趋势,且具有共同的生理基础:记忆相关神经结构,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尚无明确定论。阐明PTSD与非适应性泛化之间的关系对PTSD的预测、诊断和治疗均有推进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JZD-EW-L04) 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13BAI08B02)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优秀博士论文启动项目支持
【分类号】:R749.5
【正文快照】: 个体由于经历或目睹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后,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作为创伤事件后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Li,Murakami,Wang,Maeda,Matsumoto,2006)具有以下主要症状表现:持续的再体验创伤事件(re-experiencing)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雪玲;雷潇;文旆;;阈下情绪面孔及其脑机制[J];国防科技;2013年04期

2 李仕广;黄晓琦;龚启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脑结构磁共振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年03期

3 李国亮;阮一骏;谷瑞升;杜生明;;起航三维基因组学研究[J];科学通报;2014年13期

4 安献丽;陈四光;;情绪调控策略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关系的性别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12期

5 Liwen Tan;Li Zhang;Rongfeng Qi;Guangming Lu;Lingjiang Li;Jun Liu;Weihui Li;;Brain structure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voxel-based morphometry analysi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3年26期

6 Zhen He;Li Cui;Bei He;Sherry A Ferguson;Merle G Paule;;A common genetic mechanism underlying susceptibility to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World Journal of Neurology;2013年03期

7 黄珊珊;郑希付;;注意训练对模拟创伤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J];心理研究;2014年06期

8 许琳;肖义泽;;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方法研究进展[J];慢性病学杂志;2013年07期

9 于动震;张立立;黄永京;;2周和6周冷水游泳运动对大鼠海马中神经营养素家族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年09期

10 刘伟志;刘涛生;王伟;严进;;转化医学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戬;生命教育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之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武鑫;水通道蛋白-4敲除对小鼠海马依赖性学习记忆和突触传递长时程抑制的影响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尹一飞;重组激活基因1在杏仁核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魏鹏;外侧杏仁核紧张性抑制电流在青春期的发育变化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谢康宁;被动运动相关的海马神经信号解析与信息编码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6 冯婷;CCK系统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条件恐惧记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7 位东涛;生活事件与神经质影响焦虑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8 仇志坤;转位蛋白(18KDa)配体化合物AC-5216及其衍生物YL-IPA08抗创伤后应激性障碍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9 董明皓;基于磁共振成像的针灸师大脑可塑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石湖清;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症在情绪面孔加工任务和静息态下的脑网络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丞智;坠楼事件目击者心理病理影响及其干预的初步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冯攀;恐惧记忆巩固和消退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3年

3 杜雪;阈下启动创伤信息对地震亲历者影响的脑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朱静芳;恐惧关联特征对恐惧泛化及恐惧消退过程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5 韩娇;NR2A亚基过量表达对小鼠杏仁核突触可塑性和情绪学习记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夏亮;FGF2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突触可塑性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郭洁琼;军人应激易感性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的检验[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王新玲;皮肤交感反应和R-R间期变化率评估双相障碍的临床治愈[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李晓花;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情绪语义无意识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涵;254例农村自杀遗族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梅,陈军,冯正直;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评估方式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2期

2 徐勇,张克让,杨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与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差异(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3 陈树林,李凌江,卢原,高雪屏,张锦黎,李晏,李卫晖;火灾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年03期

4 潘光花,王鹏;创伤后应激障碍简述[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5 丁薇;郑涌;;创伤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8期

6 王志阳;汤月芬;施慎逊;;创伤后应激障碍国内研究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7 杨甫德;;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及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15期

8 李琼;;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J];科技风;2008年01期

9 王海龙;陈斌;白明;;创伤后应激障碍个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02期

10 黄静;吴悦维;;地震灾区青少年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心理、药物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日芳;赵国秋;王义强;汪永光;何晓燕;;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罗晓燕;;老师,我该怎么办? 被忽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曹日芳;赵国秋;汪永光;何晓燕;王义强;;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t,

本文编号:1329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329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e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