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NLRP3炎性小体在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18-01-08 15:07

  本文关键词:NLRP3炎性小体在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出处:《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应激 抑郁症 炎性因子 NLRP3炎性小体 IL-1β 活性氧ROS


【摘要】: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变得越来越多,即大家每天暴露于日常生活应激的频率和强度都愈来愈大。持续、过强的应激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应激相关性疾病。应激已经成为人类多种重大疾病的重要病因和诱因,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其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尤为密切。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或对各种日常活动的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因其高发性、高致残性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而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抑郁症目前已经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大因素。全球约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美国等发达国家抑郁症患病率较高,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5%,老年人群抑郁症患病率较高,癌症患者抑郁症患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对应激导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继而为抗抑郁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以及探寻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意义。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然而迄今为止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主要有神经递质学说、神经回路学说等,这些学说认为抑郁症主要是由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胆碱、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或调质失衡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所致。同时近几十年来细胞因子学说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细胞因子学说也称炎性反应学说,是基于抑郁症患者存在免疫学的改变而提出的,该学说认为过度活化的免疫系统所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细胞因子学说已有系列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予以证实,因而抗炎治疗也逐渐成为抑郁症防治新的研究方向。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抑郁症的发生,白细胞介素-1b(IL-1b)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与应激所致的情绪、行为异常等密切相关。IL-1b前体的剪切成熟需要IL-1b转化酶,而IL-1b转化酶是一种多蛋白复合体-炎性小体的重要组分。炎性小体由于其在固有免疫系统免疫功能的发挥及一系列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NLRP3炎性小体是目前研究的较为深入的炎性小体之一,其由NOD样受体、接头蛋白ASC和效应蛋白Caspase-1(即IL-1b转化酶)组成,能够促进IL-1b、IL-18和IL-33的剪切与成熟。NLRP3炎性小体可被感染、活性氧ROS、损伤及代谢产物、三磷酸腺苷ATP等多种外源性或内源性应激因素激活。国外研究者综述抑郁症发病的炎性机制相关文献后提出,NLRP3炎性小体可能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作用,但NLRP3炎性小体是否及如何参与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包括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上下游信号通路,以及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靶组织和靶细胞等。而且,应激能否激活NLRP3炎性小体导致抑郁症发生也未见文献报道的直接证据。深入研究应激因素如何活化NLRP3炎性小体进而诱导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不仅有利于阐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还有助于为其它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及实验依据。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构建急、慢性小鼠抑郁症模型,拟证实NLRP3炎性小体是脂多糖(LPS)和应激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关键靶点之一,初步阐明应激激活NLRP3炎性小体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和分子机制,并探究抑郁症干预新的靶点,为抑郁症等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策略。首先,观察急、慢性小鼠抑郁症模型中NLRP3炎性小体是否激活。通过免疫蛋白印记实验检测NLRP3炎性小体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实验检测NLRP3炎性小体m RNA表达,以及通过免疫荧光双标定位NLRP3炎性小体在脑内激活的靶细胞等。其次,研究NLRP3炎性小体在抑郁症模型中的作用。给予NLRP3炎性小体抑制剂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性后,检测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并通过行为学指标观察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能否得以改善。最后,探索LPS和应激激活NLRP3炎性小体的信号转导机制。通过检测LPS和应激诱导的抑郁症动物模型脑组织中活性氧ROS生成、P2X7受体及NF-κB蛋白的表达变化等,以及用富氢水阻断活性氧ROS生成后,NLRP3炎性小体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以探索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途径。研究方法动物模型:利用LPS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建立急、慢性小鼠抑郁症模型,通过检测抑郁样行为指标,包括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等,检验动物模型造模成功与否。NLRP3炎性小体通路抑制剂:NLRP3炎性小体通路上游靶点的抑制剂如ROS生成抑制剂富氢水,下游靶点IL-1b转化酶Caspase-1的特异性拮抗剂YVAD和VX-765。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实时定量PCR实验、免疫荧光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检测NLRP3炎性小体的蛋白和m RNA的表达变化。炎性细胞因子检测:通过高通量蛋白悬液芯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LPS和应激诱导抑郁症相关细胞因子IL-1b、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的表达水平。信号通路分子检测:通过高通量检测试剂盒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等,检测活性氧ROS、P2X7受体以及NF-kB炎性通路等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一)NLRP3炎性小体参与急性抑郁症1、通过糖水偏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LPS诱导的小鼠行为变化,腹腔给予脂多糖24小时后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2、通过蛋白悬液芯片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LP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小鼠脑内IL-1b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二者均明显升高。3、检测LP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小鼠脑中NLRP3炎性小体各组分的m RNA表达水平,NLRP3、ASC和Caspase-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4、小鼠腹腔注射LPS半小时前予以腹腔注射NLRP3炎性小体特异性阻断剂YVAD,通过糖水偏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变化,NLRP3炎性小体特异性阻断剂YVAD可以显著减轻抑郁样行为。(二)NLRP3炎性小体参与慢性抑郁症1、通过糖水偏爱和悬尾实验观察到,CUMS四周后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2、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皮质酮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IL-1b蛋白表达水平,发现应激四周后皮质酮水平显著升高,海马组织中IL-1b的前体明显减少,而活化的IL-1b显著增加。3、通过对IL-1b转化酶Caspase-1活性检测,发现应激四周后小鼠海马中Caspase-1活性明显增加;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发现,NLRP3炎性小体其他两个组分NLRP3和ASC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加。4、在慢性应激刺激的同时,每天给予小鼠腹腔注射NLRP3炎性小体特异性拮抗剂VX-765,四周后检测发现应激所致的Caspase-1活性增加得到了显著抑制,NLRP3和ASC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5、通过蛋白悬液芯片技术检测血清和海马中IL-1b水平发现,给予NLRP3炎性小体特异性抑制剂VX-765能明显抑制应激所致的IL-1b蛋白表达升高,同时糖水偏爱实验和悬尾实验也表明小鼠抑郁样行为得到明显改善。(三)富氢水可预防慢性抑郁症1、在慢性应激刺激的同时,每天给小鼠饮用富氢水,通过糖水偏爱和悬尾实验发现,应激所致的抑郁样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富氢水明显缓解了应激所致的体重减轻。2、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海马和皮层IL-1b蛋白表达水平发现,富氢水可以显著抑制应激所致的IL-1b蛋白表达升高。3、通过IL-1b转化酶Caspase-1激活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慢性应激四周后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层Caspase-1均明显激活,而富氢水可以显著抑制应激所致的Caspase-1激活。4、通过活性氧ROS检测发现,慢性应激四周后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层ROS生成均明显增加,而富氢水可以显著抑制应激所致的ROS生成。结论NLRP3炎性小体通过IL-1通路在LPS和慢性应激所致的抑郁样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NLRP3炎性小体抑制剂和富氢水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抑郁样行为。
[Abstract]:In recent decades , the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has become a major factor in depression . The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has been a major fac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 In order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NLRP3 inflammatory small body , the expression of NLRP3 inflammatory small body in depression was investigated . The levels of IL - 1b protein in hippocampus and hippocampus of mice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enzyme -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 .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磊;孙萍萍;李天晓;黎曙霞;;白头翁汤激活NLRP3炎症小体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J];中药材;2012年08期

2 钮忆欣;苏青;;NLRP3的炎性反应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1年02期

3 宋智;姜澜;林正梅;;NLRP3及其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2年05期

4 毛开睿;孙兵;;NLRP3炎症小体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1年01期

5 王定坤;陈广;陆付耳;;NLRP3炎症小体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4年02期

6 隋永恒;连敏;华静;;体内外高脂对肝脏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胃肠病学;2014年01期

7 张懿;刘磊;刘韵资;张婷;蒋春雷;;NLRP3炎性小体研究新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09期

8 蒋建烨;田nI;张艳;;NLRP3炎症体与炎症性疾病[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年01期

9 宋丽敏;尚游;吴艳;;NLRP3炎性小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的作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4期

10 ;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发现TRIM30负性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钟琳晔;杨汀;;NLRP3炎症小体及其激活产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王振磊;孙萍萍;李天晓;黎曙霞;;白头翁汤激活NLRP3炎症小体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A];2013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黄馨;轩东英;章锦才;;NLRP3信号通路在牙周炎与糖尿病相互关系中的研究[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4 王彦君;龚国清;陈建军;陈删;牛永芝;熊利燕;孔维佳;;慢性鼻窦炎伴与不伴鼻息肉与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玢tx;新城疫病毒激活NLRP3炎症小体及其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孔祥;NLRP3炎症小体在糖化终末产物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肖孟景;NLRP3炎性体在深二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中的作用及自噬对其的调控[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4 潘杨;NLRP3炎症小体在帕金森病神经炎症中的作用及治疗学意义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5 张懿;NLRP3炎性小体在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6 刘海亮;抑制NLRP3炎性体联合CIK细胞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7 吴剑波;NLRP3炎性体对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调节作用[D];山东大学;2014年

8 付岳;白藜芦醇抑制辐射诱导的NLRP3炎症蛋白复合体激活的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9 郑飞;动脉粥样硬化中NLRP3炎症体的组织学表达及基因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海龙;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LRP3炎性体mRNA表达和炎性因子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周航;小檗碱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改善小鼠胰岛素抵抗[D];南京大学;2014年

3 杨加伟;糖皮质激素调控NLRP3炎性体表达在ALI/ARDS中的作用和机制[D];苏州大学;2016年

4 尹聪聪;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许键;NLRP3炎症小体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张维康;NLRP3炎症复合体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杨其彬;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变化的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1年

8 许倡涛;TXNIP介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9 刘园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激活NLRP3炎症小体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鲁理;1,25(OH)2D3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保护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D];蚌埠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397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397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6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