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抑郁症 神经再生 抗炎 抗凋亡 衍生物 出处:《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仅具有促红细胞生成作用,更是一种多组织分布、具有组织保护作用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科学家注意到EPO的抗抑郁潜能,并提出可作为新型抗抑郁的选择性药物。该文概括了EPO在抗抑郁效应的基础及实验研究,并阐述了其可能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旨在对EPO在抑郁症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有一个系统认识。
[Abstract]:Erythropoietin erythropoietin (EPO)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 of promoting erythropoiesis, but also a kind of multi-tissue distribu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cientists have noticed the antidepressant potential of EPO. The ba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EPO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EPO were discussed. To have a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PO in depression.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11CB505106)
【分类号】:R749.4
【正文快照】: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多伴随其他疾病发生,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预计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世界第二大疾病负担源[1]。因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是目前神经科学的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学家发现阻止受损神经再生的基因[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1年05期
2 屈振宇,许彪;几丁质神经再生室[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3 于丽;吴武田;;神经再生研究任重而道远——连线第五届亚太神经再生学术大会[J];中国处方药;2007年01期
4 张燕芬;叶波平;王大勇;;涡虫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英文)[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8年05期
5 姚小梅;李敏;;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02期
6 杨艺敏;张颖;冯加纯;;神经再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6期
7 ;第二届国际神经再生高峰论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4期
8 ;第二届国际神经再生高峰论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16期
9 ;第二届国际神经再生高峰论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15期
10 ;中国·沈阳2012年9月20-25日 第二届国际神经再生高峰论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成;;中枢胶质环境与神经再生[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2 李华伟;;再损伤对面神经再生的影响[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倪玉苏;;再损伤与面神经再生德关系及相关机制[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程韵;陈晓萍;;碳纳米管的电学特性与神经再生[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5 蒋茂荣;周松林;施海燕;杨宇民;丁斐;;壳寡糖促神经再生及相关机制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6 顾晓松;;神经再生素对神经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王晓梅;赵永波;;神经再生抑制因子与内源性脑损伤修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郑宏良;周水淼;李兆基;张速勤;江德胜;由振东;路长林;严进;王成海;;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喉神经再生的趋向作用(摘要)[A];第三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王键;唐巍;;从中枢神经再生谈中医药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修复策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凤艳;王永权;侯尚伟;张嵘;徐明;杨善真;;成年脑内非神经再生区新生神经元的功能整合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沈雪梅;科技部领导来通调研[N];南通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郑晋鸣邋本报通讯员 邓芳园;两个平台 一种精神[N];光明日报;2008年
3 记者 何德功;双链核糖核酸支持受损神经再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元江;应用味蕾 研究神经再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玉苏;再损伤对面神经再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苏刚;神经生长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自体去神经带血管移植肌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3 周希乔;黄连素对成年鼠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4 田莉;rhTrx-1对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孔辉;水通道蛋白4对成年CD1小鼠脑内神经再生的调节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6 周鑫;成体神经再生及轴突病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杜可;超微脑得健对脑缺血后神经再生相关信号GAP-43、Rho蛋白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周芳;K-ATP通道调制神经炎性和成年鼠脑神经再生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9 田莉;rhTrx-1对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刘明辉;注射异体不同细胞于大鼠失神经靶肌肉促进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珊;管中管编织结构神经再生导管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2 麻存柱;神经再生室内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张俊锋;编织型可降解神经再生导管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4 杨菁U,
本文编号:1487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48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