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应激诱发抑郁行为的炎性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 慢性应激 抑郁症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 出处:《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抑郁症是复杂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共患疾病间的相互影响等。应激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发因素,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现有抗抑郁药和治疗手段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一方面,现有抗抑郁药存在严重副作用,临床起效慢;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抑郁患者对现有抗抑郁药无疗效反应,且近半数抑郁患者治疗停止后出现复发。因此,多角度阐明应激诱发抑郁症的机制,寻找潜在抗抑郁靶点,开发新的、更有效、更特异的抗抑郁药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对抑郁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假说或学说,包括单胺假说、神经退行性假说、细胞因子学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功能障碍假说等。其中,细胞因子学说自1991年提出以来即引起广泛关注,并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被众多学者不断论证补充。该学说认为抑郁症可能与免疫激活导致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有关。 细胞因子是由激活的免疫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蛋白。研究发现,通过急性注射LPS或持续卡介苗免疫,均可激活动物免疫系统,并诱发抑郁行为。各种生理性、心理性应激源可引起免疫系统的激活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急、慢性应激暴露,特别是慢性应激,同样也能诱发人及实验动物抑郁行为的出现。免疫激活和应激具有相似的行为学效应。因此,免疫炎性反应可能是应激调控抑郁进程的作用机制之一。 细胞因子间相互调节,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每种细胞因子除诱导自身合成外,还可以通过级联反应(cascade)的方式诱导其他细胞因子的合成,包括TNFα、IL-1β、IL-6等。中枢内,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也构成细胞因子网络,它们不但能合成细胞因子,还可表达细胞因子受体,从而放大细胞因子信号。免疫信号传递的这种神经性基础为外周促炎细胞因子参与神经精神性障碍的病理进程提供了可能。外周活化的促炎细胞因子信号可以通过体液和神经两种途径进入中枢。 细胞因子参与调节抑郁进程的可能机制包括调节神经递质代谢、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等。近年来,随着抑郁症细胞因子学说的发展,犬尿氨酸通路(kynurenine pathway,KP)在这一学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哺乳动物,与抑郁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合成原料色氨酸有两条不同的代谢通路,分别是KP和5-HT通路,其中90%的色氨酸通过KP代谢。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是KP通路的第一个限速酶,将底物色氨酸催化生成犬尿氨酸。IDO是炎症诱导型酶,可被多种炎性因子所诱导,且细胞因子间具有协同效应。其中IFNγ和TNFα是其强诱导剂。机体免疫系统激活引起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诱导激活IDO,使色氨酸沿KP通路代谢增加,从而竞争性拮抗5-HT的生物合成过程,影响中枢神经传递。因此,IDO在抑郁症细胞因子学说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但IDO是否介导慢性应激诱导动物抑郁行为的发生尚不明确。 本研究将立足于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学说,从炎症的角度探讨慢性应激诱发动物抑郁行为的可能机制。首先建立慢性应激性小鼠抑郁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药物拮抗应激诱导的炎症反应,观察阻断炎症对应激所致小鼠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评价炎症在介导应激诱发抑郁行为中的作用。其次,进一步观察慢性应激对炎症诱导型酶IDO的影响,同时观察IDO特异性拮抗剂1-MT对应激所致小鼠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评价IDO在介导应激诱发抑郁行为中的作用地位。再次,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寻找与抑郁发病密切相关的特异性细胞因子,并从IDO的角度初步阐明其介导抑郁发病的可能机制。具体内容包括: 1.慢性应激性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鉴定。采用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性抑郁小鼠模型,将心理性、生理性应激方式交替联合应用,最大程度地模拟人类所处的复杂环境。通过糖水偏爱测试、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检测小鼠抑郁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小鼠临床抗抑郁药氟西汀,,观察小鼠抑郁行为的改善效果,综合评价建模是否成功。实验结果显示,慢性轻度应激使小鼠体重增长减缓;使小鼠糖水偏爱分数时间依赖性降低。应激作用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糖水偏爱分数无明显改变,但第2周时出现下降趋势;应激作用3、4周后,糖水偏爱分数显著降低。氟西汀可以明显阻断慢性应激引起的小鼠糖水偏爱降低。应激作用4周后,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也明显延长。结果表明,应激性抑郁模型建立成功。 2.炎症在慢性应激诱发抑郁行为中的作用。基于应激与免疫激活、免疫激活与抑郁症的关系,我们推测免疫激活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调节慢性应激诱发抑郁行为的过程。应激的同时,给予小鼠广谱抗炎药米诺环素,观察用药不同时间对动物抑郁行为的改善效果。结果发现,慢性应激作用2周后,小鼠糖水偏爱、不动时间均无明显改变,米诺环素对小鼠上述行为也无明显影响;慢性应激作用3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糖水偏爱分数明显降低,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明显延长,且米诺环素可以明显阻断应激引起的上述抑郁行为;用药4周后,结果与第3周时相似,米诺环素可以明显阻断应激引起的小鼠抑郁行为,包括糖水偏爱分数的降低和不动时间的延长。为了进一步确证炎症在介导慢性应激诱发动物抑郁行为中的作用,我们对给药组动物停止用药,而应激刺激持续,观察动物抑郁行为是否会出现。结果发现,停药2周后,在应激的持续作用下小鼠出现糖水偏爱降低和不动时间延长的抑郁行为表现。同时,我们还观察了慢性应激及米诺环素对小鼠外周和中枢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慢性应激使小鼠外周促炎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包括TNFα、IL-1β、IL-18;使中枢皮层内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海马内TNFα蛋白表达下降,但对中脑内TNFα无明显影响;对IL-1β、IL-18、IL-6、IFNγ等促炎细胞因子在皮层、海马、中脑内的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米诺环素可以明显拮抗应激对中枢内TNFα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慢性应激暴露可明显激活中枢皮层内的小胶质细胞,而米诺环素可以明显阻断慢性应激引起的促炎细胞因子升高和小胶质细胞活化。另外,通过尼氏染色还发现,慢性应激对皮层神经元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使神经元尼氏小体溶解丢失,而米诺环素可以阻断应激效应,对皮层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 IDO在慢性应激诱发抑郁行为中的作用。前面实验结果发现,慢性应激使小鼠外周及中枢免疫系统激活,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IDO是炎症诱导型酶。我们推测慢性应激可能通过触发免疫炎性反应激活IDO,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从而诱发动物抑郁行为。由此,我们观察了应激对IDO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慢性应激使IDO mRNA表达及活性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运用IDO特异性拮抗剂1-MT,观察其对应激诱导的动物抑郁行为的改善效应。结果发现,IDO可以明显阻断慢性应激引起的IDO表达、活性增强及小鼠抑郁行为,包括糖水偏爱降低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的延长。结果提示,IDO在介导慢性应激诱发抑郁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4. TNFα参与介导慢性应激诱发抑郁行为。前面实验发现,慢性应激暴露后只有TNFα在外周及中枢蛋白表达均上调,TNFα是IDO的强诱导剂,由此我们推测TNFα在介导应激所致IDO活化及动物抑郁行为中起关键作用。应用TNFα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阻断其生物学效应,观察应激诱导的动物抑郁行为的改善效果。结果发现,英夫利昔可以完全阻断慢性应激引起的TNFα蛋白表达升高,并且可以明显拮抗慢性应激引起的小鼠抑郁行为,包括糖水偏爱分数降低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的延长。检测中枢IDO表达变化发现,英夫利昔可以明显阻断慢性应激引起的IDO mRNA表达上调。另外,尼氏染色发现,英夫利昔明显抑制慢性应激引起的皮层神经元损伤。结果提示,TNFα可能是介导慢性应激所致动物抑郁行为的核心细胞因子之一,其机制是通过诱导激活IDO。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49.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唐晓伟;林圣彬;周鸿铭;鲁亚平;;雌激素受体α在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中的分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有志,聂惠民,张德昌;柴地合方对慢性应激大鼠大脑前额皮质和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贺立娟;王玉来;马玉峰;郭蓉娟;赵秀梅;李丹;杜雅薇;尹岭;;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证大鼠行为学及血浆IL-6、TNF-α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2年05期
4 周海虹;陆lN;陈艳玲;朱红梅;王训;胡纪原;韩咏竹;;柴郁温胆汤对大鼠抑郁模型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10期
5 徐舒;陈合兵;李洪;张琪;蔡红兵;颜贤忠;吕志平;;“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6 赵博;贾玉民;时京珍;吴大梅;张小容;;抗郁散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5-HT_(1A)R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7 吕俊华,库宝善;电刺激小鼠角膜诱发的不动状态——一种新的抗抑郁药物研究动物模型[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8 倪贵华;邵蓓;范红;;束缚应激对卒中后大鼠的影响及帕罗西汀的干预作用[J];重庆医学;2010年09期
9 魏志榕;王健;;健脑安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体重及行为学影响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峰;李法曾;;贯叶连翘对应激大鼠生长和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动物学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Biochemical mechanism studies of venlafaxine by metabonomic method in rat model of depression[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范军铭;;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单胺类递质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卢峻;梁佳;韩止荣;图娅;;电针百会、印堂穴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黄学宽;;电针“四关”穴对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的保护作用[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苏芬丽;高维;涂继莹;李焕德;;文拉法辛在抑郁症模型大鼠体内生化机制的代谢物组学研究[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彦云;郑军;李多娇;潘菊华;黄世敬;;开心解郁汤对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及体重的影响[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7 王彦云;郑军;李多娇;潘菊华;黄世敬;;开心解郁汤对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及体重的影响[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黄世敬;王彦云;郑军;李多娇;潘菊华;;开心解郁方对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干预研究[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世芬;庄礼兴;唐纯志;杨君军;;针刺与埋线干预对抑郁模型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华德;金灵青;娄冉;;电针百会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霞;K-ATP通道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孔辉;水通道蛋白4对成年CD1小鼠脑内神经再生的调节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孙大龙;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抑郁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德雨;抑郁大鼠嗅球神经发生与凋亡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王莹;药物难治性抑郁形成的炎症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6 党永辉;腹外侧眶皮层参与抗伤害感受与情绪调节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7 纪孝伟;卒中后抑郁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及FGF-2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安改红;姜黄素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海马神经保护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9 梁佳;针刺与帕罗西汀对抑郁状态神经元保护机制的差异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韩毳;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病症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亚楠;年龄相关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及GDNF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琴;甘松新酮抗抑郁作用及作用机制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洪毅;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Va166Met多态性及临床症状关联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5 陈茉弦;不同时期产前应激对大鼠子代行为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11年
6 董素平;海马NMDA受体参与慢性应激经SP-NK1受体通路诱发抑郁样行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婷;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与海马Glu和GABA水平变化及其受体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龚瑜;孕前慢性温和应激对子代小鼠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涵;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与BDNF、CORT、NET和5-HTT表达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李娜;瑞波西汀抗抑郁作用与HPA轴、BDNF、NET及5-HTT表达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4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52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