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08 15:44

  本文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乡医学院》 2015年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赵琳  

【摘要】:背景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或兴趣丧失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躯体症状、认知障碍、睡眠饮食障碍等的精神疾病。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一项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治疗的新型神经电生理技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多重途径直接或间接保护海马神经元,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阻止海马神经元凋亡,达到产生抗抑郁效应的目的。本研究拟观察rTMS干预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水平和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凋亡蛋白Bax、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目的1.观察rTMS干预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水平和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研究rTMS干预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2.观察rTMS干预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和Bax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BDNF和Bax参与rTMS改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经过初次筛选后,剔除评分离群系数较大的大鼠,其余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造模组(n=30)。造模组大鼠抑郁模型的制备采用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方法,经过行为学评估后将造模不成功的大鼠予以剔除,将剩余的大鼠分为三组:模型组(n=8,不给予任何处理)、rTMS组(n=8,给予10Hz的rTMS干预)和伪刺激组(n=8,模拟rTMS环境而没有rTMS刺激发出)。2.rTMS干预:每天给予rTMS组大鼠频率为10Hz的rTMS干预,共10分钟,500个脉冲。每干预5天之后间隔2天,共21天。伪刺激组则置于相同的环境,线圈不通电,无脉冲发出。3.模型抑郁状态的评估:测量并记录大鼠体重的变化;采用蔗糖水消耗试验观察大鼠的兴趣、快感以及对奖赏的反应性;运用旷场试验(open field test, OFT)检测大鼠的自主探索能力、自发运动能力以及紧张程度等,通过以上所得行为学数据共同评估模型的抑郁状态。4.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以及尼氏小体的形态结构。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Bax、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Bax、BDNF mRNA的表达水平。6.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检验(LST检验),检验水准以为0.05。结果1.行为学评分结果:造模前,大鼠总体体重分布满足正态分布,均质性较高;蔗糖水消耗量(t=1.674,P0.05),旷场实验的水平运动距离(t=-1.590,P0.05)、垂直直立次数(t=-1.21 8,P0.05)、修饰次数(t=-1.998,P0.05)、排便次数(t=-0.855,P0.05)及中央格停留时间(t=1.076,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造模组大鼠的体重减分率(t=-4.114,P0.01),蔗糖水消耗量(t=-3.515,P0.01),旷场实验的水平运动距离(t=-6.482,P0.01)、垂直直立次数(t=-10.557,P0.01)、修饰次数(t=-11.632,P0.01)、排便次数(t=6.739,P0.01)及中央格停留时间(t=-7.106,P0.01)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造模成功。rTMS干预后,四组大鼠的体重减分率(F=5.048,P0.01),蔗糖水消耗量(F=11.812,P0.01),旷场实验的水平运动距离(F=13.594,P0.01)、垂直直立次数(F=67.667,P0.01)、修饰次数(F=44.452,P0.01)、排便次数(F=17.144,P0.01)及中央格停留时间(F=22.129,P0.01)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与伪刺激组大鼠的体重减分率,蔗糖水消耗量,旷场实验的水平运动距离、垂直直立次数、修饰次数、排便次数及中央格停留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较,rTMS组大鼠体重减分率,蔗糖水消耗量,旷场实验的垂直直立次数、水平运动距离、排便次数、修饰次数及中央格停留时间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伪刺激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行为学的各项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尼氏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伪刺激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数目减少,排列较为紊乱,细胞形态较对照组差,尼氏小体数目有所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较,rTMS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数目增多,排列较为紧密,细胞形态较模型组好转,尼氏小体数目增多。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四组大鼠海马各区Bax阳性蛋白计数(FCA1=29.377, FCA2=70.929, FCA3=36.551,FDG=23.412, P0.01)、BDNF阳性蛋白计数(FCA1=72.484, FCA2=110.640, FCA3=27.152,FDG=52.986,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伪刺激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BDNF阳性蛋白计数有明显降低、Bax阳性蛋白计数有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rTMS组大鼠海马各区Bax阳性蛋白计数均显著降低、BDNF阳性蛋白计数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伪刺激组与模型组比较,Bax阳性蛋白计数、BDNF阳性蛋白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RT-PCR检测结果:四组大鼠海马Bax mRNA表达水平(F=37.545,P0.01)、BDNF mRNA表达水平(F=82.6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伪刺激组大鼠海马Bax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BDNF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rTMS组大鼠海马各区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DNF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均P0.01);伪刺激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水平、BDNF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rTMS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和海马神经元的形态。2.rTMS干预的改善作用之一是通过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而实现的,其机制是增加BDNF的表达以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减少Bax的表达以阻止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4;R-3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福友;杨石;陈卫垠;汪谨宇;唐熠;朱观祥;;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2期

2 蒋立新,钟世镇;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7年01期

3 孙奕;张志珺;郭怡菁;隋毓秀;王少华;;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跃明;单侧声带麻痹的外科治疗现状[J];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胡小晓,方明;上肢骨损伤处理失误引发桡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年06期

3 马飞岳;周围神经断离伤急诊手术23例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王本龙,张强;肱骨骨折后医源性桡神经损伤10例报告[J];河北医学;1998年09期

5 陈聚伍,陈书连,谭洪宇,吴学建,贺长清;腕部尺·正中神经损伤的早期处理[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8年02期

6 孙晓红,佟晓杰,黄威;周围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7 路和平,陈重光;臂丛神经鞘瘤切除后的臂丛神经损伤[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9年03期

8 祁峰,杨槐彭;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1999年04期

9 张磊;张中华;;选择性失神经咬肌模型的建立及咬肌纤维的变化[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03期

10 薛向东,陈克洲,陈艺新,肖杰,宋开方,付作侠,管茂圣;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57例[J];四川医学;200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茜;银杏内酯B对胎鼠海马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佟帅;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杨洪发;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在损伤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4年

4 孙晓红;种植施万细胞的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刘明辉;注射异体不同细胞于大鼠失神经靶肌肉促进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杜本军;选择性离断神经咬肌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设计[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7 殷中罡;软骨素酶ABC促进自体神经移植后轴突再生[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8 张黎明;抗抑郁剂调控海马细胞骨架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9 徐博佳;针刺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舜;额区腧穴行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武震;银杏叶提取物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3 吴斗;周围神经损伤后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4 邵国喜;比较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与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疗效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建英;新型周围神经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6 沙莹;PSD大鼠神经元CNTF表达和脂质过氧化的变化及米氮平的治疗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7 赵延国;人发角蛋白人工神经的免疫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8 白翠华;益肾调气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大鼠脑内cAMP通路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塔光;健脑安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作用机理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蔡汉潮;益智灵为主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文龙,刘德明,王桂秀,温蔚;刀豆球蛋白A处理异种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J];解剖学报;1995年03期

2 周明华,吴玺印,任峰,赵丽萍,黄威权,杨执庸,任麟孙;大鼠骨骼肌提取液22、35kD蛋白分子对培养脊髓腰段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2年09期

3 孔吉明,钟世镇,胡耀民,李忠华;失神经支配肌肉提取液对创伤性运动神经元胞体死亡的保护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4年04期

4 秦建强,王国英,胡耀民,,钟世镇;Collagen type Ⅳ对周围神经中再生轴突及非神经元细胞的作用和影响[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5年03期

5 陈春富,李劲松;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年01期

6 尹维田,季守贤,崔树森;周围神经静脉桥接─—神经断端留有间隙临床应用初步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1994年08期

7 殷琦,陆裕朴,褚晓朝,胡蕴玉,石凯军,黄耀添,王军,付炳峨;晚期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5年09期

8 李晓秋,许晶;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年03期

9 刘璠,王友华,严志强,张沛,顾晓松,侍德;分子免疫染色法鉴别人体周围神经感觉纤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6年01期

10 殷琦,胡蕴玉,李稔生,王军,杜彦军;不同时期失神经后远端神经干及中枢神经元退变量化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同度,张昌颖;素食大鼠的贫血现象[J];营养学报;1957年04期

2 陈伟强;赵善广;;自制注射用大鼠固定装置[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2年04期

3 肖柳英,林培英,冯昭明,张丹;不同周龄的SD大鼠生理、生化及体重的正常值测定[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6年03期

4 李淑云;简易大鼠灌胃器的制作[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杨明智,陈积圣;一种大鼠抓取与固定的新工具介绍[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年03期

6 戴英,陆群;复方H_(505)对Wistar大鼠外周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年01期

7 韦应波,孙喜庆,曹新生,姚永杰,冯岱雅,杨长斌;+Gz暴露时间对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1期

8 吕学军,郭俊生,李敏,周利梅,张永娟;晕船大鼠体内铁含量的变化[J];中国职业医学;2003年04期

9 汤仁仙,王迎伟,王慧,周峰;201A中药合剂对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病变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孙同柱,付小兵,翁立新,梁雪梅,陈伟;介绍一种简易的大鼠保定方法[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音;孙振宇;胡敏;李冬霞;;持续性高正加速度对大鼠颞颌关节损伤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祝總骧;楊靜霞;鮑克琴;崔素英;文允鎰;鄭肖釗;紀豁然;杜如竹;;高血壓發病機制的研究 三、正常及高血壓大鼠組織及血漿中兒茶酚胺含量變化的初步觀察[A];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生理)[C];1964年

3 馬蒲生;王日宏;陳麗生;錢梓文;程治平;;自大鼠腎上腺靜脈取血的一些經驗(腎上腺靜脈血流速與皮質固酮含量之關係)[A];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生理)[C];1964年

4 林巳茏;张士俊;徐为人;王玉丽;;枸橼酸爱地那非在大鼠体内排泄状况的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谢文婷;朱婉儿;李婷;董逢泉;吴晶晶;陈芝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大鼠急性应激反应的影响[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文文;赖国祥;郑和平;张亚彬;姚丽青;;反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诱导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清民;吴青业;廖雪珍;梁荣辉;茹丽;;复方风湿宁注射液对SD大鼠腹腔注射给药长期毒性试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戴学栋;方超;戴晓丽;马玉奎;;SD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影响因素[A];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9 朱东;陈塑寰;杨艳芳;董心;孙伟;程杰平;;悬吊和去势SD大鼠生化指标和胫骨压缩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潘黎;李宏霞;李子轲;韦娜;卓衍蔷;王汉蓉;;地震对SD大鼠生殖过程的影响研究[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卫东;[N];科技日报;2014年

2 奇 云;[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张天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记者 蓝建中;[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记者 姜澎;[N];文汇报;2009年

7 万姗姗 记者 王春;[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通讯员 孙国根;[N];光明日报;2014年

9 记者 白毅 通讯员 孙国根;[N];中国医药报;2014年

10 记者 孙国根;[N];健康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消癌解毒方干预W256移植瘤大鼠生存及血、尿代谢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韩梅;大鼠前扣带皮层SIP30参与痛厌恶情绪反应的细胞分子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丽红;卵巢雌激素剥夺对成年大鼠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志远;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心房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文强;IL-13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宋勇峰;促甲状腺激素调节肝脏胆固醇转化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沈夏锋;早期运动训练对大鼠重度颅脑外伤后脑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韩海峰;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对T2DM大鼠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黄新忠;Sirt1对5/6肾切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李倩;NALP1炎症小体在大鼠神经痛及痛情绪中的作用及电针缓解痛情绪作用观察[D];复旦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变芳;钙对铅致大鼠脑组织损伤的营养干预机制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孟静;钙对染铅大鼠骨骼损伤干预机制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郑东;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研究[D];湖北科技学院;2015年

4 张敏丽;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湖北科技学院;2015年

5 董婷;甘草甜素对大鼠HAART药物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与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迪;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大鼠的实验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3年

7 刘波;靶向超声造影对GK大鼠肾脏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3年

8 王璐;α7nACh受体在孕期烟熏抑制新生大鼠RRDA中的作用[D];新乡医学院;2014年

9 文实;基于核磁共振的SD大鼠诱导的胰腺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水溶性萃取物代谢组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10 袁鑫;二甲双胍对链脲佐菌素所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研究[D];湖北科技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8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68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6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