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脑结构磁共振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脑结构磁共振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四军医大学》 2012年
抑郁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脑结构磁共振学研究
王卓
【摘要】:抑郁症是常见精神障碍,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因其副反应多,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总体有效率在60%左右。rTMS是近20年来开展的用于清醒状态人类大脑的新颖非侵入性刺激技术。也是一种研究大脑行为关系的有力研究工具。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数周rTMS有缓解抑郁症状的效能。200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将rTMS应用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研究者认为rTMS治疗抑郁症可以改善神经元代谢,从而起到神经营养作用,但是否对白质有治疗作用,,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以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设计,应用磁共振DTI技术研究抑郁症患者rTMS治疗前后脑白质变化,验证rTMS通过恢复脑白质完整性,对抑郁症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目的:1、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文拉法辛与文拉法辛单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别。2、应用神经影像学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研究首发抑郁症患者经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药物治疗前、经过治疗后脑白质异常的变化情况,并与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别。进一步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机制。 研究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确诊抑郁症的首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⑴研究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文拉法辛治疗组,患者服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75mg/日-225mg/日)治疗的同时,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每周5次。⑵对照组:单一文拉法辛治疗组,患者服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75mg/日-225mg/日)治疗。rTMS刺激部位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刺激频率15Hz,强度110%MT值,每次给予50个治疗序列,每个序列60次刺激,序列间隔30秒,每次治疗共计3000次刺激。1周5次,10次1疗程,研究共2疗程,共6周。临床症状观察指标有: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在2、4、6周量化评定患者抑郁程度。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在2、4、6周量化评定患者焦虑程度。⑶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在2、4、6周对患者服药后副反应进行描述等。此外,与磁共振检查室合作,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磁共振DTI检查。 本研究还招募了与患者人口学特征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参与磁共振DTI数据的收集。 结果: 1.临床症状指标 治疗第2、4周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研究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接受rTMS联合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单一文拉法辛治疗组。 治疗第6周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研究组患者评分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6周时,两组间患者经过治疗,症状缓解情况基本相同。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基本一致。 治疗过程中评定副反应量表(TESS):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恶心呕吐与其他副反应(如口干、便秘、嗜睡)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经rTMS治疗患者由服用文拉法辛引起的恶心呕吐副反应减轻。 2.神经影像学指标 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发现:患者右额叶、右颞叶、右扣带回后部、左额叶、胼胝体压部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发现:经rTMS治疗患者左额叶各向异性分数(FA)值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脑区各项异性分数(FA)值有减低倾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文拉法辛治疗与单一文拉法辛治疗相比,可以加速患者抑郁症状缓解,并可缓解患者服用文拉法辛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副反应。 2、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本研究发现,患者脑白质损害多在右侧脑半球,如右额叶、右颞叶、右扣带回后部。同时有左额叶、胼胝体压部异常。这与右脑功能过载的抑郁症发病机制相一致。 3、首发抑郁症患者经过高频rTMS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探头直接刺激部位左额叶脑白质神经纤维完整性恢复较快。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49.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房萌;罗炯;任艳萍;王刚;;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2 喻东山,李广路;文拉法辛的临床应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5期
3 郑会蓉;张丽;赵巍峰;邹娟;傅锦华;李凌江;;青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4 姚志剑;刘海燕;滕皋军;卢青;王丽;曹燕翔;刘文;张宁;;重性抑郁症脑白质性别差异的初步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年03期
5 汤艳清;崔文辉;吴枫;孔令韬;;首次发病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白质异常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年16期
6 孙军;刘含秋;孙华平;张俊海;冯晓源;郭琴;施慎逊;;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基于体素的DTI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夏黎;孙学进;;VBM、DTI和静息态BOLD-fMRI对重症抑郁障碍的联合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3年03期
2 沈爱新;钱敏丽;顾群;邬芳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年06期
3 王卓;王化宁;陈云春;王怀海;张雅红;席敏;谭庆荣;;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早期疗效[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4 江家靖;郭文斌;;抑郁症的DTI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2年18期
5 潘园园;端义扬;徐乐平;;抑郁症脑影像学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6 程敏锋;温盛霖;王厚亮;;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血清甲状腺激素及体液免疫的性别差异[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年05期
7 艾春青;;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年08期
8 刘海燕;姚志剑;卢青;王丽;肖朝勇;张宁;滕皋军;;女性抑郁症患者额叶灰质密度与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年08期
9 彭代辉;江开达;方贻儒;徐一峰;刘军;;首发抑郁症局部脑区的功能一致性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07期
10 李华平;乐发国;范征莉;夏明;余雪芹;;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2012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海燕;重性抑郁症患者脑微结构改变的三维结构核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宋茜;mGluRs在产前应激对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娄元菊;重性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春英;顾永健;;γ-氨基丁酸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15期
2 王秀华;王小清;何国平;;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白细胞介素-17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3 梅海云;胡法富;周秀丽;李浩;;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年1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成华,舒良;老年抑郁症治疗新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1999年07期
2 王祖承;南达元;黄啸;;日本“第5届抑郁症学会”大会介绍[J];上海精神医学;2008年06期
3 许晓英;龚飞中;;抑郁症的药物及心理治疗策略[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23期
4 李溪;;针灸治疗56例英国人抑郁症临证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12期
5 江平安;;中医治疗抑郁症[J];家庭医学;2006年09期
6 高建伟;倪亚平;;小柴胡汤证是治疗抑郁症的良方[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04期
7 张永军;;精神抑郁症治疗展望[J];中国保健;1998年10期
8 罗兰兰,张勉;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5年03期
9 迟雨岩;;父母如何面对青春期抑郁的孩子[J];健康生活;2006年12期
10 王远芳;;抑郁症的治疗及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健康受试者脑电活动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2 程亦男;宋为群;;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失语症治疗作用的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志仁;谭云龙;杨甫德;陈松;杨贵刚;张五芳;王绍礼;周宇;李东;李英丽;周东丰;;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听觉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PPI)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梁文珍;;关于抑郁症[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关于建立抑郁症科学防治体系的几点建议[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6 薛芬;;中药合并心理咨询对抑郁症的治疗综述[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孟繁荣;;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8 陈明远;;糖尿病与抑郁症相互关系的探讨[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樊凌;符文彬;;抑郁症的文献及生存质量研究现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范竹青;陈杰;裴音;杨婧;张捷;;中医疾病管理对抑郁症的干预模式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李崇寒;[N];科技日报;2011年
2 林昊;[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记者 李丽云;[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耿兴敏;[N];中国妇女报;2011年
5 主讲人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王希林 胜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梅颜;[N];健康报;2011年
6 记者 彭溢;[N];黑龙江日报;2011年
7 刘向;[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蒋廷玉;[N];新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丁华艳;[N];华夏时报;2006年
10 庄瑜;[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运洲;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赛前心理干预机制及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桂立辉;浏阳市农村居民抑郁症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杨文辉;抑郁症负性偏向的脑电生理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黄满丽;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从神经心理学测量到神经影像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王悦;1.三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评价 2.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治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6 罗英姿;冗思在青少年抑郁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7 段冬梅;电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夏薇;雌二醇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杨利敏;缰核介导P物质受体拮抗剂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江淮;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型抑郁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卓;抑郁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脑结构磁共振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2 王珊珊;一例重复经颅磁刺激诱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癫痫发作的个案报道及相关文献综述[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翠;媒介真实与现实世界的背离:国内报纸抑郁症患者形象再现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朱晓昱;三例抑郁症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10年
5 邹琳;抑郁症与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海红;上海某三级精神病医院住院抑郁症患者经济负担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梁毅平;社会心理因素对首发抑郁症发病及严重程度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朱晓晨;抑郁症相关失眠证候要素及虚实证候间多导睡眠图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东雅;百事乐胶囊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钟义松;“益肾调神”配穴法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脑结构磁共振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7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