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深部脑磁刺激术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习得性无助样绝望行为的疗效

发布时间:2018-04-16 09:02

  本文选题:慢性束缚应激 + 习得性无助样绝望行为 ; 参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探讨深部脑磁刺激术(DMS)对慢性束缚应激(CRS)大鼠模型习得性无助样绝望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 29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CRS组(n=21)。CRS组予以束缚应激,对照组不做任何应激处理。3周后,通过强迫游泳实验(FST)观察大鼠习得性无助样绝望行为,将具有绝望行为的CRS组大鼠随机分为假治疗组(n=6)、DMS组(n=8)和西酞普兰组(n=7),并接受相应治疗。1周后,观察各组在FST中的不动时间。结果 CRS组在FST中不动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F=11.260,P=0.002)。治疗1周后,西酞普兰组FST中的不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F=1.565,P=0.235);DMS组不动时间短于假治疗组(F=5.560,P=0.036),也短于治疗前(F=6.277,P=0.025)。结论 CRS可导致大鼠产生习得性无助样绝望行为,为期1周DMS治疗可改善该行为。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eep brain magnetic stimulation (DMSs) on learning helplessness in chronic restraint stress (CRS) rats.Methods Twenty-nin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8) and CRS group (n = 21). The control group was subjected to restraint stres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treated with any stress for 3 weeks.The rats in the CRS group with desperate behavi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sham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italopram group. After 1 weeks of treatment, the time of immobility in FST was observed.Results the time of immobility in FST in CR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mmobility time in FST of citalopram group.Conclusion CRS can induce learning hopelessness in rats, and DMS therapy for one week can improve the behavior.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北京澳丹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671345;No.31171032;No.3127115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70910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B类项目(No.KZ201610025026)
【分类号】:R7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文锋;施丽飞;侯殿东;孙卫民;刘辉;;慢性束缚应激对小鼠全血铁锌钙镁含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7期

2 王海涛;薛黎明;秦雪梅;张丽增;王梅芳;朴晋华;;慢性不可预知和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李庆娇;厉蔚;安书成;;慢性束缚应激性抑郁与雌性小鼠雌激素和海马雌激素受体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刘楠;马占波;傅文青;张国兴;王琳辉;王晓娟;;慢性束缚应激对小鼠毛囊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6期

5 梁冰;郑翔;夏卫维;丁艳;章为;周雪;;慢性束缚应激造模及观测高血糖相关指标的方法探索[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3期

6 孙燕;柳锋霖;钱伟;侯晓华;;急性和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年06期

7 杨宁波,吴爱勤,王传升,李洁;慢性束缚应激小鼠海马应激性病理效应[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年04期

8 赵歆,陈家旭,杨建新,李伟,刘晓兰,康纯洁,刘燕;疏肝中药复方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年02期

9 朱清静,罗欣拉,熊振芳;柴胡疏肝散对慢性束缚应激性肝郁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11期

10 徐建芬;慢性束缚应激损害小鼠学习记忆和抑制体重增加[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燕;柳锋霖;宋耿青;钱伟;侯晓华;;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后续影响[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丁杰;陈家旭;赵歆;岳广欣;饶红梅;李爱君;张巧丽;梁媛;;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高珍;寇俊萍;余伯阳;严永清;;逍遥丸对慢性束缚应激小鼠行为学和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王新兴;刘晓华;孔瑞瑞;战锐;王小明;冷雪;弓景波;段梦;王立群;万帝;陈明;武磊;钱令嘉;;慢性束缚应激致心肌损伤线粒体机制的关键调控蛋白质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一届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及评奖会议综合摘要[C];2011年

5 边疆;郭华雄;张先觉;杨勇;何驰华;朱敬香;皮洁;;慢性束缚应激模型雄性性成熟SD大鼠附睾形态学的实验研究[A];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丁杰;陈家旭;饶红梅;梁媛;刘晓明;霍素坤;;慢性束缚应激大鼠Y迷宫实验变化及逍遥散对其的调节[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薛黎明;秦雪梅;代云桃;朴晋华;钞建斌;;HNMR和多元统计手段分析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和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尿液[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陈家旭;唐已婷;赵歆;徐洪雁;;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相关脑区CRF基因表达的变化及中药复方的影响[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9 边疆;张先觉;郭华雄;杨勇;何驰华;朱敬香;皮洁;;慢性束缚应激模型雄性性成熟SD大鼠睾丸生精上皮形态学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金钟晔;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焦虑模型大鼠下丘脑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王竹风;慢性束缚应激对脑区NMDA受体及生长相关蛋白的影响和逍遥散的调节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李伟;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模型的证治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丁秀芳;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LC-NE系统的影响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丁杰;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行为和中枢AMPA受体的影响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王君佐;急性以及慢性束缚应激对雌性小鼠生殖以及后代行为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慧;肠道菌群失调与应激源性抑郁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2 周文娟;Wnt2和Wnt3在慢性束缚应激引起的抑郁行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周红艳;慢性束缚应激对WIRS致急性胃黏膜损伤及其愈合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曾洋;硫化氢改善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内质网应激[D];南华大学;2015年

5 张春涛;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脑脊液APO-A1、APO-D和RBP表达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厉蔚;慢性束缚应激雌性小鼠脑内雌激素受体变化与神经可塑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欣;慢性束缚应激对杏仁核GABA_BR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石慧琳;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9 唐已婷;肝主疏泄与慢性束缚应激中枢相关神经肽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李建;慢性束缚应激对昆明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小鼠前胃癌(MFC)移植瘤生长和血管形成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58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758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1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