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本文选题:坦度螺酮 + 帕罗西汀 ; 参考:《医药导报》2014年11期
【摘要】:目的观察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起病年龄≥60岁的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帕罗西汀20 mg·d-1,po;治疗组加用枸橼酸坦度螺酮10 mg,tid,po。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以HAMD、HAMA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治疗组第1周HAMD、HAMA开始逐步下降,对照组治疗第2周开始逐步下降,两组8周HAMD、HAMA减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便秘等常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能快速、有效地缓解老年性抑郁症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ndoproxone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pression.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ged more than 60 year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 = 60) and control group (n = 60).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aroxetine 20 mg / d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10 mg / d of tendobroxone citrate.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urine routine examination, liver function, renal function and electrocardiogram were examin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score reduction rate of Hama was us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curative effect.Results HAMD-Hama began to decrease gradually in the first week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gradually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econd week of treatm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 of HAMD-Ham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8th week (P 0.05),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outine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nausea and constip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Tanduspirone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can reliev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f senile depressio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
【分类号】:R74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期文;;坦度螺酮联合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08年09期
2 赵义林;杨翔;;坦度螺酮对抗抑郁药的增效作用对照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3 李祥仁;朱国奎;汤玲;;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8年03期
4 许开宁;蒋陆平;韩天明;黄胜;徐行建;田少利;;老年性抑郁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12期
5 陈文泽,林英明,陆强,姜义彬;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J];中国基层医药;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道丽;胡卫平;冯春萍;;博乐欣联合奥氮平治疗焦虑合并抑郁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4年32期
2 韩学青;;焦虑抑郁量表在综合医院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11期
3 王婷婷;;罪与赎:现代女性心理的坍塌与重建[J];电影文学;2014年24期
4 双晓萍;谭子虎;肖潇;陈乞;;痴呆的证素辨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5 薛英波;倪婷婷;蒋莹;谭诗生;;肿瘤专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4年12期
6 刘艳玲;;疏肝解郁胶囊治疗高血压抑郁状态72例[J];光明中医;2014年12期
7 任绮;盛佳洁;张海东;陈杰龙;金恺悦;;BDNF神经精神疾病与运动干预研究进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32期
8 贾天成;;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安徽医学;2014年12期
9 李宏伟,李振宇;初次住院精神病人诊断谱及治疗方案调查比较[J];海南医学;2004年11期
10 李贵斌;;关于认识及预防自杀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8年S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一;邢葆平;;针灸治疗产后焦虑症患者50例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晓娥;;精神疾病患者吞服异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闫少校;高冬芳;宋艳颖;张志玲;;八段锦锻炼对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及脂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曹延筠;;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应用的时点调查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郭小青;谌琦;王李雯;白晓英;董琳;张玉平;;中西医治疗肝郁痰热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煜蕙;王东耀;王开辉;;早期心理干预对预防官兵事故后应激障碍效果的追踪研究[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一)[C];2011年
7 李鸿;张骏;羊惠锋;;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放松训练对肛周手术患者情绪的影响[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礼博;谢育南;黎群;李彩平;罗焕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裂症及抑郁症150例临床观察[A];梅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第十届)[C];2010年
9 董高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俊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滨;坤宁安对围绝经期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林磊;基于MRI的大脑皮层形态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黄亚辉;茶树种质间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差异及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郑梅竹;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夏桂选;基于“已病防变”理论从肺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杨萌;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特征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朱祺仁;靳三针结合中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范春;穴位埋线对复合衰老模型大鼠HPA轴的调节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罗光强;精神分裂症临床干预过程中知情同意问题的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大江;许昌市城乡居民自杀态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小明;围绝经期抑郁症与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晓蕾;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及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姚丹;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T_3、T_4及TSH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芦金男;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现代文献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初钰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钱振宇;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宋蕾;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多种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段永珂;社区老年失眠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宋喜;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GSK3β小鼠与抑郁障碍发生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翁史e,
本文编号:1761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76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