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期抑郁症患者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的N170研究
本文选题:抑郁症 + 视觉诱发电位 ; 参考:《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探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对于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N170的影响;分析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严重程度与N170波幅和潜伏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例22~69岁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1名20~61岁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分别检测被试执行任务时脑电视觉诱发电位,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分别评估患者组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下所诱发的头颅局部(T5、T6、O1、O2)N170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17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性情绪面孔刺激下T5部位N170波幅与HAMD总分存在正相关(r=0.443,P=0.018)。结论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对于不同情绪面孔的初始认知加工有损害,并且抑郁严重程度在部分脑区与中性情绪面孔刺激所诱发的N170波幅有相关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emotional facial stimuli, happy, neutral and sad, on N170 in patients with seizure depression, 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xiety severity and amplitude and latency of N170. Methods 28 patients with 22 to 69 years old depression (patient group) and 31 normal controls aged 20 to 61 years old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perform attention and selection tasks after random presentation of three emotional facial stimuli: happy, neutral and sad. EEG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VEP)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The amplitude and latency of N170 waves induced by three emotional faces of sadness were evaluated b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respectivel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atent period of N17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duced by the stimulation of happy, neutral and sad emotional face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mplitude of N17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plitude of N170 in T5 and the total score of HAMD under neutral emotional facial stimulation in the patient group,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plitude of N170 and the total score of HAMD. Conclusion the initial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different emotional faces was impaired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during seizure, and the severity of de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N170 amplitude induced by neutral emotional face stimulation in some brain regions.
【作者单位】: 宁波市康宁医院;
【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3A610250)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鹏,邵黎;吸烟可导致抑郁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降低[J];生理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2 李曦,李艳红,陈晓兰;30例抑郁症患者的P_(300)电位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3 艾丽,秦晓霞;抑郁症与自杀问题[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3期
4 孔淑华;青春期抑郁症的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00年06期
5 万艳琼,谢斌,郑瞻培;抑郁症患者1年内再次住院的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3期
6 赵庆莲,李莲芳,王立伟,诸索宇;血管性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3期
7 闫立新,韦好儒,陈林庆;以反复呃逆为首发症状的抑郁症一例[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年01期
8 郁缪宇;抑郁症的神经营养机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年04期
9 张然;让抑郁症无处藏身[J];中国工商;2001年10期
10 ;抑郁症也“变脸”[J];浙江中医杂志;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海京;李跃华;杨慧敏;肖爽;;抑郁症相关因素的归因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东丰;孙学礼;张心保;赵贵芳;马崔;许毅;欧红霞;李惠春;李斌彬;;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邹春玲;;96例老年住院荣军抑郁症调查[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4 魏道敏;汪厚根;;抑郁症与自杀关系的探讨[A];湖北省民政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耿峰;李晓驷;郑东旭;周晓琴;谢雯;季益富;夏海涛;;抑郁症患者早年分离经历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周翠粉;王世伟;;青少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及防治[A];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培;;就诊于口腔科的抑郁症12例临床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芮晓东;;老年人首发抑郁症头颅影像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关于建立抑郁症科学防治体系的几点建议[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10 胡岱梅;王汝展;刘炳伦;;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共;话语太多可能是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唐艳英;更年期情绪低落警惕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许云鹏;警惕婴幼儿抑郁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蒲昭和;经常“户外散步”能治疗抑郁症[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王慧容;老人困家中易患抑郁症[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6 方留民;经常吸烟者易患抑郁症[N];民族医药报;2008年
7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王祖承 (主任医师) 李广智(副主任医师);及早干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征兆[N];家庭医生报;2009年
8 吕永良;焦虑症与抑郁症常相伴发生[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记者 黄X;东方集体文化能防治抑郁症[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郭钦;女孩因抑郁症离去 不能只有一声叹息[N];中山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芬;抑郁症外周血特异lncRNAs的筛选与验证[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米国琳;HTR3A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赵约翰;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钟静玫;替普瑞酮抵抗环境应激所致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凯明;抑郁症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研究与诊断模型构建[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魏强;抑郁症电抽搐治疗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佳佳;KIBRA基因多态性、社会心理因素及端粒在抑郁症中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罗庆华;1.抑郁症频率依赖的功能连接组拓扑改变 2.基于静息态fMRI的抑郁症脑功能连接密度异常[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赵立波;抑郁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及其尿液代谢组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10 周新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及血浆代谢组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翠;媒介真实与现实世界的背离:国内报纸抑郁症患者形象再现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马洋洋;抑郁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隋丽娜;哈尔滨地区抑郁症患者就诊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刘欢欢;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闪闪;抑郁症患者发病进程中神经机制的探索[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瑞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洁;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郑郭Z,
本文编号:1779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77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