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阿尔茨海默病和老年痴呆症的人群干预研究
本文选题:阿尔茨海默病 + 老年痴呆症 ; 参考:《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10期
【摘要】:随着老龄人口的基数和所占比重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D)和老年痴呆症给现代老龄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优先考虑的课题。老年痴呆症和AD目前尚无药物治愈方法,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可控因素在痴呆症和AD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表现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可通过导致脑血管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促使老年痴呆临床发病,而社会心理因素(文化程度、丰富社交网和智力刺激活动等)则可通过增加认知储存有助于保持晚年认知功能。因此,理论上针对这些可控因素实施干预有可能预防或延迟老年痴呆症和AD发病。近年来,国外大规模人群干预研究初步显示,强化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监控、平衡饮食、体力锻炼和认知训练等多模干预方案有助于保持老年痴呆症高危老龄人群的认知功能。我国应重视老年痴呆症和AD的人群干预研究,以期探索出适合我国种族人群特征的有效干预方案,为制定有效应对老年痴呆症挑战的国家行动计划提供依据。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base and proportion, Alzheimer's disease (AD)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disease) bring a huge economic and social burden to modern aging society, and become a priority issue in the field of global public health. There is no drug cur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nd AD, but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ntrollable factor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dementia and AD.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whic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smoking, hypertension, diabetes, etc.) can contribute to the clinical onset of Alzheimer's disease by causing cerebrovascular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educational level, rich social network and 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can help maintain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 age by increasing cognitive storage. Therefore, theoretically, intervention against these controllable factors may prevent or delay the onset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AD. In recent years, foreign large-scale population interven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balanced diet, physical exercise and cognitive training and other multi-model intervention programs can help to maintai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elderly people at high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Our countr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population inter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AD in order to find out a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scheme suitabl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groups in our country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making a national plan of action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Alzheimer's disease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护理科学和社会学系衰老研究中心;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关键技术)(2016ZDJS07A11)
【分类号】:R74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研究表明活动多样性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J];中成药;2005年05期
2 李玉衡;高军;;京城1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生存状况亟待关注——老年痴呆症已成为21世纪许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灾难[J];首都医药;2006年19期
3 杨金志;;老年痴呆症:未被充分重视的“老人杀手”[J];今日科苑;2007年01期
4 ;中年发福者患老年痴呆症风险较高[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6期
5 蔡伟群;;老年痴呆症病因初探及防治[J];中外医疗;2009年03期
6 ;研究显示:适量喝咖啡可预防老年痴呆症[J];北方园艺;2009年02期
7 钟雪冰;楼玮群;;老年痴呆症长期照顾模式的国际研究趋势[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0期
8 王贞慧;高晖;冯晨秋;娄凤兰;;在校大学生对老年痴呆症知识掌握、态度及接触经验的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年12期
9 ;老年痴呆症或成未来最大健康挑战[J];中国食品学报;2013年12期
10 弗洛伊德·斯科鲁特;;与老年痴呆症共眠[J];科技创业;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君;;21世纪攻克老年痴呆症的展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范志祥;王雅贤;;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林利云;胡恒章;梁立萍;张连仲;陈连洲;阮乃荣;陈风仙;朱玉萍;何亚芳;封平;;老年痴呆症社区防治工作初探[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严文君;高修银;陆召军;;老年痴呆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杨兴华;胡扬剑;;根据发样中微量元素含量用径向基函数网络进行老年痴呆症模式判别[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项颗;孙莉;;预防老年痴呆症[A];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忠诚;徐祗云;;微量元素与老年痴呆症[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陈梅芳;;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杜丽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成林平;黄绍宽;李玉梅;王延平;邓晓莹;;维生素干预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新;老年痴呆症低龄化困扰美国[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2 刘霞;多动脑有助预防老年痴呆症[N];科技日报;2009年
3 曹淑芬 译;婚姻有助预防老年痴呆症[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4 李冰之;注意饮食锻炼,老年痴呆症也不可怕[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草一水;击键模式和老年痴呆症[N];电脑报;2010年
6 记者 刘海英;老年痴呆症或成未来最大健康挑战[N];科技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颖;中国“老年痴呆症”亟待专业规范治疗和科普[N];科技日报;2014年
8 刘爱成;老年痴呆症研究新进展[N];人民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谭娜;北京老年痴呆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N];北京科技报;2006年
10 郭静 黄桃园;莫让老年痴呆症成为“流行病”[N];广东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英茹;阿尔茨海默病的MRI结构与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杨平;中国南方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易感基因筛查及可能机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李毅;FDG和PiB PET显像在Alzheimer's Disease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矫树生;依达拉奉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工博;杀虫剂DDT和hnRNPA1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6 邓青山;DISC1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模型鼠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7 朱小群;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姜红燕;云南汉族早发阿尔茨海默病家系的遗传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李楠;人源性阿尔茨海默病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Aβ单链抗体的筛选与初步效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刘肖;工频磁场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素;小组工作在预防农村老人老年痴呆症中的应用研究[D];井冈山大学;2016年
2 李磊;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3 叶亮节;关于纠错码和老年痴呆症的注记[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盼盼;桌面游戏小组工作在老年痴呆症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蒋刚;蚁群算法在求解阿尔茨海默病最优微阵列上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江霖;应用点着色聚类方法识别阿尔茨海默病致病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方杰;IL-17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8 娄艳芳;非药物疗法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王婧;基于基因芯片微阵列数据的可比性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候选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影影;对DNA微阵列数据的聚类以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5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92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