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与社会支持关系
本文选题:中学生 + 抑郁症状 ; 参考:《中国公共卫生》2015年08期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及特征,探讨中学生抑郁症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6个市/县/区17所学校学生共12 408人,采用自编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2 206份,筛选出有抑郁症状者2 893例,检出率为23.7%,其中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6%,高于男生的21.6%(χ2=27.715,P0.001);高中生检出率为25.3%,高于初中生的22.1%(χ2=17.203,P0.001);非独生子女检出率为24.6%,高于独生子女的21.5%(χ2=13.018,P0.001);汉族与少数民族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中学生除主观支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05),其他3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收入中学生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学校是否担任干部的中学生除客观支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3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格中学生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r=-0.153,P0.001)、客观支持得分(r=-0.055,P0.001)、主观支持得分(r=-0.358,P0.001)、对支持利用度得分(r=-0.305,P0.001)与抑郁得分均呈负相关。结论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不容忽视,应重视中学生抑郁问题,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pression symptom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symptoms and social support. Methods 12 408 students from 17 schools in 6 cities / counties / districts of Yunna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by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Depression scale (CES-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and coping style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used. Results A total of 12 20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and 2 893 case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screened out. The detection rate of depression in female students was 25.6%,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21.6%), tha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25.3%,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22.1%), and that of non-only children was 24.60.5% (蠂 213.018P0.001),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Han nationality and minority nationality (蠂 213.018P 0.001). The detection rate of depression in female students was 25.6%,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students (21.6%); the detection rat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25.3%, higher than tha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蠂 217.203 P 0.001);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except subjective support scor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5), the other three factors scor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ifferent grades, The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 fact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family incom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The scores of the other three factor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xcept for the objective support scor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 served as cadres in the school (P0.05); the scores of subjective support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upport were different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y (P0.05). All of them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total social support (r-0.153), objective support (r-0.055), subjective support (r-0.358), and the score of support availability (r-0.305)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Conclusion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Yunnan should not be ignored, and good social support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作者单位】: 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区/儿少卫生与妇女幼保健系;
【基金】:云南省科技厅基金(2008C0056)
【分类号】:R74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志华;王强;杨林胜;郝加虎;黄芬;程慧;叶冬青;;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3期
2 孙崇勇;刘浩强;袁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及抑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12期
3 陈桂存;黄莹;李燕;胡安艳;刘宏;李姣;黄鑫;吕慧;;昆明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4期
4 黄莹;李燕;陈桂存;胡安艳;刘宏;黄鑫;郑志华;李姣;;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8期
5 陈树林,郑全全,潘健男,郑胜圣;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6 叶悦妹;戴晓阳;;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丹;中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贺社新;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柳;冯维;;聋校与普校中学生焦虑及其应对方式比较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冉苒;戴玲玲;;内地西藏班(校)初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01期
3 廖美玲;;福州市初中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池国榆;陆寒;刘宗发;;乡镇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以重庆市某中学为样本[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杨玲;安花花;卢婧;;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2期
7 宁丽;肖蓉;;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人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8 李军;宗春光;王兆鹏;尹成淑;巴春贺;;110例初诊抑郁的案例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官平;;福州市高校图书馆员社会支持水平调查[J];闽江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韩藏佩;王秋芳;;患病与健康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心理需求的对照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章荣华;陈卫平;祝一虹;楼晓明;刘立群;丁钢强;;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A];2007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2 傅素芬;刘健;唐光政;陈红卫;张雪红;;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综合心理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章清荷;董永海;张志华;郑睿智;刘娟娟;董青;张茜;黄芬;;某市独生子女中学生的抑郁状况调查[A];安徽省2011年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3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丽娜;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睡眠心理行为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张斌;儿童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心理社会发生机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李梦龙;运动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孙楠;高中生完美主义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刘礼艳;流动儿童外显/内隐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畅;监狱警察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伟珍;高中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焦金梅;大专生的嫉妒及其与情绪调节、应对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书兰;大学生情绪弹性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D];河南大学;2011年
5 盖卫娜;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桂存;昆明市某中学初中生抑郁症状的预防干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7 郭永芬;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时间管理、焦虑情绪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硕陶;武汉地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社会支持对心境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瑶;自尊、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艳;青少年早期日常情绪体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升,陶芳标;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高茗,张金霞,徐放,沈庆凤;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3 罗增让;抑郁认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5 廖全明;谢玉兰;;贫困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高隽,朱国庆;5-羟色胺与睡眠和抑郁症的关系[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年03期
7 刘忠纯,罗小年,王高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与抑郁症[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年02期
8 舒明跃;儿童青少年抑郁症[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3期
9 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6期
10 魏俊彪;944名初中学生SCL-90测定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海程,黎锦团,刘珍妮,罗弦;个性特征对医科毕业生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5期
2 林海程,黎锦团,刘珍妮,罗弦;东莞市248名上岗前医科毕业生的社会支持评价[J];中国校医;2000年02期
3 宋尚桂;低收入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4 谢倩,刘建芬;军队护士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4年02期
5 张月娟,史云静,王增起,席明静;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研究生压力与抑郁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0期
6 丁小萍;;肿瘤患者社会支持相关因素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年03期
7 黄芳梅;张少录;王莉;陈彩芳;许琼;王月兰;;护理专业大专生获得社会支持的调查[J];中国校医;2006年01期
8 马桂芬;赵秀芳;邱生林;;护士社会支持与焦虑状况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年09期
9 杨雪丽;;外语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年07期
10 辛自强;池丽萍;耿柳娜;赵秀梅;王炯;;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的修订与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韩笑;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表露、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汤芙蓉;张大均;刘衍玲;;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秋虎;陈会昌;张建卫;陈欣银;;9—14岁城乡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佟雁;申继亮;高潇潇;;老年人与其成年子女间社会支持的结构与类型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颜家睦;李飞华;王坚;;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问题和社会支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春妹;邹泓;;中学生的人格、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骆宏;许百华;;社会支持感知、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与护士压力感知的验证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郭虹;社会支持是民生重建的重要力量[N];四川日报;2010年
2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犯罪学研究中心;弱势群体的犯罪防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李季玲;“学生豆奶计划”还需社会支持[N];吉林日报;2000年
4 记者 陈丽霞;社会支持切乳患者提升术后信心[N];联合时报;2014年
5 天津中天职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李军;社会支持可以帮助“老知青”减压[N];健康报;2009年
6 ;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4年
7 ;甘肃鼓励社会支持文化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华东师范大学 吴薇;引入社会支持 助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曹爱生;博物馆培育社会支持力市场的困难与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6年
10 记者 高浩荣;朝媒体说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乐;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王大胜;基于社会支持的职业倦怠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刘小群;初中生欺负行为及其与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3年
5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维明;老年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82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082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