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ti-depression capsule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 = 60) and control group (n = 60).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Delixine orally, 1 tablet each morning and 1 tablet at noon for 30 days. On this basi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HAMD) score of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and (HAMA), TCM symptom scale score of depression anxiety scale,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taking 6 capsules three times a day for 30 days and 30 days later. Results 1 at the end of the 4th week, the HAMD 17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ame group (P0.05 or P0.01). At the end of the 4th week, the score of HAMD 1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2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week of treatment, the HAMA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baseline and that of the same group (P0.01). At the end of the 3rd week, the HAMA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ti-depression capsule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is remarkable.
【作者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
【基金】:河南省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No.2010SFXM270)
【分类号】:R7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曲淼,唐启盛;抑郁症与中医“郁证”的关系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杨军,马传庚;赤芍总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作用及其机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何丽娜,杨军,何素冰,王静,刘超;赤芍总甙对原代培养大鼠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年01期
4 郝洪谦,孙兵,郑开俊,徐淑梅,张际国;郁金二酮对家猫睡眠节律电活动的调制作用[J];中草药;199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文珍,陆耘;化ve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2 潘天慧,李伟莉,李大剑,陆耘,周军,刘春丽;中药基本方辨证运用对崩漏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3 王颖,杨骏;针刺风池、风府穴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4 陈玉英,张唐颂,陈马养;活血胶囊治疗高脂血症5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5 高学清,刘超;自制三叶降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内阻型120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6 何明,张小梅,苑惠清,史立卿,钟湘,郝素英,刘薇;银杏叶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血气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7 郝文;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8 黄东源;健脾利胆汤配合针灸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9 郑天明,谈亚平,陈益娟,章启兵,王玉;自拟益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证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10 徐贤伟;中药内服、灌肠加TDP照射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6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林;方家;刘丽华;刘中勇;;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2 李林;方家;梁小滨;刘中勇;;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3 张秋;陈建建;吴吉锋;;防感扶正合剂治疗COPD患者稳定期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蒋贵林;孙田子;;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干预治疗输卵管(远端)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照日格图;王洪波;陈慕芝;;雪莲口服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A];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西北学术会议暨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蔼平;陈爱林;张俊莉;王素芝;白琳;徐鹏刚;刘英纯;任宝娣;王颖;董军胜;樊亚红;赵君;;化瘀消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A];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西北学术会议暨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衣蕾;吉海旺;;祛风止痛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20例[A];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西北学术会议暨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高洁;欧阳八四;张音;李俊;杨海洲;吉玲玲;吴元建;王卫;;电针与温针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薇;周仲瑜;;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移生;陈敏;彭易雨;叶秀英;熊真荣;曹杰;;三联针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明春;寿胎丸加味方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秦伟夫;益气复原汤对大肠癌术后化疗减毒增效的临床观察及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于海;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方证相应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陈鹏;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细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建英;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荣;补肾活血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宁;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内分泌特征及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mRNA的表达[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郝平生;加味凉血消风散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范宏元;循膀胱经背俞穴弹拨法合针灸治疗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逯金金;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波;强筋壮骨通痹汤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姚璐莎;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申聪;回神醒脑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瘀阻清窍型)的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郑远方;化痰祛瘀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黄琪;咳嗽病“肺胃相关”理论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谭芳;脂康饮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强;益气养阴通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戴映;丹参注射液联合吉粒芬诱导中风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蔡恩承;复方胆宁片配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黄益桃;医用臭氧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楚正绪,沈洪兴,竺青,陈志来,谭建权;赤芍提取物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2 李萍,,薛国维;中药蒺藜合欢饮治疗抑郁证60例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韩毳,李晓泓;抑郁症与中医肝脏关系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05期
4 赵志升,赵敏;抑虑康治疗郁证180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1999年03期
5 蒋有倩;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6例抑郁综合征[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年05期
6 高波,王雨若;家兔半慢性“孤立脑”制备的睡眠-觉醒周期[J];生理学报;1983年02期
7 杨卓欣,虢周科;郁乐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1年01期
8 唐启盛,侯德明,陈密文,裴清华,曲淼,张滨斌;颐脑解郁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开放性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1期
9 魏平,李煜,李予春;逍遥散加味治疗抑郁症30例[J];中医研究;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启盛;郝瑞福;林谦;何明;金章安;;恢复期SARS病人心境障碍状态中医治疗的临床研究[A];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诚燕,张迎波;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1期
2 吕文国,张分明,王济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03年15期
3 曲凤枝;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5期
4 唐海宁;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1期
5 许晶,孙玉华;脑卒中后抑郁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02期
6 何茹,付峻,田丽;脑卒中后抑郁[J];现代实用医学;2003年06期
7 逄淑申;卒中后抑郁46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3年07期
8 代颖;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0期
9 李茹,王维宝;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3年03期
10 莫建伟,高国栋,叶瑞繁;氟西汀对早期脑卒中后抑郁及总体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敏初;朱文娟;;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萍;段德香;卢红;赵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惠红;;疏解平潜、健脾养(清)心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隽莹;肖艳;;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巩法莲;李运刚;;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对运动康复的影响[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6 杨明明;;脑卒中后抑郁与年龄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朱晓钢;汤蕙;王放;杨平;;卒中后抑郁与生物电治疗[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张生林;;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生林;;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第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梁翠萍;王欣淼;;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昊;卒中后抑郁管理项目启动[N];健康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对卒中患者要少批评多鼓励[N];科技日报;2012年
3 辽溪;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编译 李译;卒中后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郁[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宋鲁平 柳妍;当心“卒中”变“抑郁”[N];北京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黄静;卒中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方向在哪?[N];人民政协报;2012年
7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詹淑琴;小心脑卒中后抑郁[N];健康时报;2003年
8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耿同超;关注脑卒中后抑郁[N];保健时报;2009年
9 王梅;脑卒中后为何闷闷不乐[N];大众卫生报;2007年
10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沈士华;脑卒中后3个月内易发抑郁症[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景贵;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睡眠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对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2 张滨斌;益肾疏肝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程远;脑卒中后抑郁肾虚肝郁型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炎彬;卒中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及其小鼠模型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晋秀林;调肝扶脾、化痰通络法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纪孝伟;卒中后抑郁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及FGF-2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蔡华;畅郁逍遥散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小鼠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8年
2 赵海涛;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张小雨;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曹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MTHFR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何萍;氟西汀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王尚臣;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量表信度效度检验[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7 赵彬;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王慧婕;甲状腺素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病关联[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磊;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10 栾文慧;有关国内卒中后抑郁的文献综合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19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21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