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老年痴呆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10-11 09:24
【摘要】:正老年性痴呆症(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化性疾病,德国外科医生Alois Alzheimer于1907年首先发现并命名。以大脑皮层退化导致丧失正常的活动功能,包括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力、推理能力及情感反应障碍和性格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1〕,以颞叶和海马皮质等部位神经元丢失、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老年斑(SPs)〔主要成分为β-淀粉样蛋白Aβ)〕形成为特征性病理改变。AD作为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疾
[Abstract]: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an age-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first discovered and named by German surgeon Alois Alzheimer in 1907. The main clinical features were the loss of normal activity function, including memory, judgment, abstract thinking, reasoning ability, emotional reaction disorder and personality change due to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cerebral cortex (1). The characteristic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the loss of neurons in temporal lobe and hippocampal cortex and the formation of (SPs) (in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 AD is a common mental disease in the elderly.
【作者单位】: 长沙医学院;
【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4FJ6072) 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3C1114)
【分类号】:R749.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清;吴波;;细胞凋亡与细胞骨架的改变[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08期

2 肖增平;吉爱国;;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健;;痴呆的治疗及社区干预[J];临床医学;2011年09期

2 杨玉娟;李国豪;雷秀霞;何国华;莫健民;;银杏叶提取物对HeLa炎症细胞模型应激作用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年04期

3 张凤秋;杨战国;齐健;;曲古菌素A作用下HeLa细胞的吸收光谱分析[J];光谱实验室;2009年06期

4 王璞;王聿成;潘激扬;;中医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及治疗方药[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04期

5 陈琴;徐春丽;;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概况[J];贵州医药;2012年04期

6 林盛;;阿尔茨海默病68例药物治疗效果及发病机制探讨[J];当代医学;2012年33期

7 李长禄;王红梅;王立为;;肾虚型老年痴呆大鼠模型的复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梁汉周;梁雁;黄波;;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3年22期

9 赵倩;白宝琴;张娟;王文娟;王丹丹;朱贵伟;张浩;杨建一;;丙烯酰胺急性染毒对小鼠睾丸组织caspase-3与CK8表达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年01期

10 陈卫民;文富华;冯金;米锦;;(S)-卡巴拉汀D-(+)-DTTA盐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化学试剂;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蔡同建;tau蛋白磷酸化在锰诱导的神经毒性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于旭华;β-细辛醚对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PI3K/Akt/Bcl-2信号通路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周怡;GSN抑制肝癌细胞凋亡并促进肝癌细胞浸润转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新;~(60)Coγ射线辐照毛竹种子的生物学诱变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淼;地黄饮子对Aβ_(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氧化应激及Ca~(2+)通道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李明;艰难梭菌毒素A对K56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4 曾杰;17α雌二醇对APP/PS1N_2a基因转染细胞Aβ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许雪梅;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筛选及其对早老性痴呆小鼠酶抑制作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曾杰;17α雌二醇对APP/PS1 N_2a基因转染细胞Aβ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郭威;雌激素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杨战国;曲古菌素A体外作用HeLa细胞的光谱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张岩;C2-神经酰胺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D];郑州大学;2009年

10 高路;尼莫地平对AD大鼠模型脑组织NO、AchE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波,马捷,孙桂勤,周晓军;肝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00年06期

2 吴波,闫伟,方刚,孟奎;DNA拓扑异构酶Ⅱ在增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03期

3 闫伟;DNA拓扑异构酶Ⅱ与细胞增殖[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06期

4 戴锴;田德英;;瘦素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促进人肝癌细胞增殖[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4期

5 潘敏鸿;姜少军;吴波;刘晓红;马恒辉;周航波;章如松;周晓军;;海水浸泡对表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9期

6 秦丽华,于恩华,徐群渊;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淀粉样蛋白及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7 王金惠,善亚君,从玉文,吴岚军,苑晓玲,赵振虎,王升启,陈家佩;人体肝癌细胞急性低氧及低氧习服差异表达基因分析[J];生理学报;2003年03期

8 郑彤;郭建友;朱霄鹏;;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6期

9 曾秘;顾克敏;蒋英兰;;阿尔茨海默病及治疗药物研究概况[J];中国药业;2006年06期

10 黄可儿,柯雪红,陈为,方永奇,周海坚;醒神液对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举,罗春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年02期

2 刘先胜,徐永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年02期

3 陈中杰;王柠;;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3期

4 黄琳;刘会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和发病机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03期

5 梁先万;肺复张后肺水肿的发病机制[J];医学综述;1996年12期

6 沈惟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新医学;1999年07期

7 汪彬;吴晓蓉;周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8 李家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年06期

9 卢承德,马明福;肥胖症的发病机制[J];临床内科杂志;2002年03期

10 刘英,周海蓉,周翠英;从毒探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J];山东中医杂志;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成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探讨[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2 梁茵;;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应对措施[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叶俊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新概念新疗法[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侯明;;基于ITP发病机制的治疗新策略[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5 吴至久;;慢传输性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A];2012医学前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十四次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精选[C];2012年

6 闫明;张敬秋;王亚威;;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消渴病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力;侯安会;李显筑;;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朱惠莲;;NAFLD发病机制和营养防治研究[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9 蔡兴俊;;猝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10 钟海兵;陈春晓;厉有名;;HIV感染消化道的发病机制[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蔓、通讯员 杜巍巍、向吉刚、沈岚;武汉专家首次发现房颤发病机制[N];湖北日报;2004年

2 徐平鸽;AS发病机制有新发现[N];健康报;2004年

3 ;IBS发病机制新概念——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机制[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4 阮丛;以发病机制为基础选择治疗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崔昕;MODS发病机制有新认识[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崔昕;北大医学部确定SRAS发病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科学出版社推出《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发病机制》[N];光明日报;2000年

8 记者 陈青;前列腺癌发病机制研究获突破[N];文汇报;2003年

9 邬志强;《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发病机制》问世[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黄显斌;肝癌发病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N];保健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雒芳;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2 俞丹璐;POEMS综合征发病机制机理初探(附5例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3 李小伟;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陈欣;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63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263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5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