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茉莉花茶抗抑郁的效果

发布时间:2018-11-06 14:18
【摘要】:通过观察茉莉花茶对小鼠的体征状态、行为学指标及全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研究茉莉花茶对抑郁模型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其相关机制.首先,对小鼠先后各进行21 d的第1次造模和灌胃治疗及第2次造模和灌胃治疗,检测小鼠在第1、2次造模前后的体重、摄食量和糖水偏好程度,发现茉莉花茶对小鼠的体征状态有改善作用(P0.05);其次,在第2次造模前后对小鼠进行悬尾和强迫游泳试验,发现连续使用茶汤灌胃和茶香气处理均能明显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P0.01);最后,检测小鼠全脑中NA、DA和5-HT的含量,发现茉莉花茶能够明显提高NA和DA的含量(P0.05).结果显示,茉莉花茶具有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NA和DA的含量有关.
[Abstract]:The effects of jasmine tea on the physical state, behavioral indexes and the contents of (NA), dopamine (DA) and 5-hydroxytryptamine (5-HT) in the whole brain of mice were observed. To study the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jasmine tea on depression model mice and its related mechanisms. First of all, the mice were treated with the first model for 21 days and the mice for the second time, respectively. The body weight, food intake and sugar water preference of the mice before and after the first and second molds were measured. It was found that jasmine tea could improve the physical state of mice (P0.05). Secondly, the tail suspension and forced swimming test were carried out before and after the second model making. It was found that continuous use of tea soup and tea aroma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immobility time of mice (P0.01). Finally, the contents of NA,DA and 5-HT in the whole brain of mice were detect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jasmine tea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NA and DA (P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asmine tea had antidepressant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NA and DA contents.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G-115)
【分类号】:R749.4;S57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袁天杰;胡又佳;;抗抑郁药筛选模型的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1年07期

2 付小彬;缑灵山;何冬梅;贾根光;李岩;薛运生;李赛;蓝诺;刘毅;;茶多酚改善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小鼠抑郁症状的作用[J];茶叶科学;2013年04期

3 王君明;马艳霞;张蓓;李倩薇;崔瑛;;香附提取物抗抑郁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04期

4 王玮文;邵枫;刘美;林文娟;;早期应激对抑郁相关行为及神经内分泌反应的长期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5 苏晖;江开达;徐一峰;;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是焦虑障碍的一线治疗药物[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6 孙华,张有志,韩毳,张德昌,杜冠华,何维,聂惠民;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_1和5-HT_2受体数量和结合活性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3年09期

7 孙丽英;武燕峰;;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1年06期

8 李万里;杜志敏;耿明江;李齐印;张一;吕路线;;桃花多酚对抑郁小鼠海马单胺递质改变及干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3期

9 张萍;赵铮蓉;吴月国;刘骅;;百合地黄汤活性部位对大鼠抑郁模型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长健;刘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2 刘健;盛长健;谢秀丽;万磊;;益气健脾中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9期

3 陆明鸣;陆潭;张雪明;张李阳;陈玉胜;;芝芪菌质水提物抗抑郁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4 郑丽芳,明亮;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安徽医药;2005年11期

5 黄晓琴;周春秀;章洋;;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来访者临床特征研究[J];安徽医药;2006年11期

6 曹伟群;孙相钊;;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09年08期

7 吕杭州;吕明庄;;艾灸疗法对慢性疲劳鼠行为学变化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相关激素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盛长健;刘健;谢秀丽;万磊;;新风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彭玉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人性化护理[J];北方药学;2012年02期

10 杨洋;张捷;;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国内研究近况[J];北京中医药;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强松;崔元璐;丁世兰;;左金丸提取物的抗炎和抗抑郁机制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王钱东;朱洁瑾;张璐;阮丽娜;潘建春;;漆黄素与胡椒碱联合应用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3 何建北;;耳鸣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与针刺治疗耳鸣的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宏;刘家洁;李雷雷;许红;;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5 虎力;;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初探[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谢婷婷;刘屏;王东晓;王虹;于腾飞;陈桂芸;;远志醇提物的抗抑郁作用[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兰萍;;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概况[A];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阮经文;胡跃华;饶忠东;温明;曾小香;;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对针灸治疗失眠症疗效的影响[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萍;赵铮蓉;吴月国;刘骅;;百合地黄汤抗抑郁作用的研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刘健;盛长健;谢秀丽;万磊;汪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其冈;nNOS调控神经元再生与抑郁症[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黄亚辉;茶树种质间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差异及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梅竹;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马学红;针刺抗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冀呈雪;新型抗抑郁药的药效学评价抗抑郁药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党永辉;腹外侧眶皮层参与抗伤害感受与情绪调节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7 陈燕云;薄氏腹针配合体针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梁佳;针刺与帕罗西汀对抑郁状态神经元保护机制的差异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张卫卫;半夏厚朴汤及厚朴主要成分促胃肠运动、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周兰兰;一种白僵菌代谢产物提取物(BCEF0083)抗实验性抑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晓可;元认知干预法治疗大学生抑郁障碍的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萌;红旱莲抗抑郁颗粒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苏亚妹;五脏俞埋线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P300的影响[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4 孔明烁;抑郁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因子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谭q诜,

本文编号:2314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314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