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8-11-08 11:08
【摘要】: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一个人要实施自杀行为必须同时具备受挫的归属感、知觉到的累赘感和习得的自杀能力三要素。文章首先分别论述了受挫的归属感、知觉到的累赘感和习得的自杀能力及其交互作用与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了相关实证研究对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的验证和应用;第三介绍了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是为自杀风险评估发展了新工具,二是为自杀干预指明了新方向;第四对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如未来研究应采用纵向追踪的研究设计对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该理论的心理机制,为科学评估和干预自杀风险提供新的依据。
[Abstract]:The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suicide holds that in order to commit suicide, a person must have a sense of belonging to frustration, a sense of burden and an acquired ability to commit suicid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ustration sense of belonging, perceived burden and acquired suicide ability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uicide risk,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ver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ory of suicide in relevant empirical studies.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ory of suicide: first, developing a new tool for suicide risk assessment, second, pointing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suicide intervention; Fourth, the prospect of further research, such as longitudinal tracing should be used in future research design to verify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groups, on the basis of this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theory. To provide a new basis for scientific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of suicide risk.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1292)资助
【分类号】:R7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欢欢;骆晓君;王湘;;大学生的孤独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来自内隐和外显测量的证据[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6期

2 刘国华;孟宪璋;;大学生自杀可能性与人格五因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宁宁;付菊芳;白燕妮;苏玉婷;何华;王黎红;王丹丹;于方方;邾萍;;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期间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年07期

2 王剑萍;汪兴菊;颜珠凤;鲍惠红;张弘;;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质性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3年12期

3 鲍惠红;张玲芳;徐宏;朱福祥;;尿毒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3年09期

4 倪莲;;大学生孤独感、抑郁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09期

5 潘蓉;;系统性护患沟通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11期

6 刘畅;赵群;;医学生自杀意念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11期

7 王小宁;;实施结构性心理教育干预减轻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2期

8 冯晓玲;王丽平;朱建平;;糖尿病老年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3年S1期

9 毛丽;马雅维;;中医情志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3期

10 杜娟;;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干预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江源;人际需求损害和正情绪功能对青年人群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2 唐军华;内隐自杀意念测量及在自杀逃避理论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张庆娜;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测量工具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李娟;女性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4 房宁宁;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负担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智晓旭;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6 徐林;254例农村自杀遗族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华;;大学生自杀可能性量表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2 陈君;杨娟;朱熊兆;姚树桥;;高中生自杀意念的素质—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3 胡金生;日本对自杀的心理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年01期

4 朱槿;请尊重生命:青少年自杀行为干预[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6期

5 焦彬;陆静文;杨思;陈冲;刘铁桥;;应激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抑郁与自杀意念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6 杨雪龙;童辉杰;;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7 梁丽婵;李欢欢;;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归因方式和心理求助的调节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8 刘亚;王振宏;马娟;霍静萍;;大学生外倾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情绪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9 罗杰;戴晓阳;;“大五”人格测验在我国使用情况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10 邹赐岚;;大学生孤独感的实证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柏令;;用Peplau的人际关系理论对《舒适与安全》一课讲授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24期

2 汪郭亮;;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皮肤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17期

3 孙孝芹;董淑华;高燕红;;人际关系理论在护士长与患者家属沟通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02期

4 裴艳,刘晓虹;应用佩普洛人际理论探讨临床心理护理路径[J];护理研究;2005年28期

5 刘翔平;;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简介[J];心理科学进展;1988年02期

6 罗滟;;佩皮劳人际关系理论用于ICU病人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24期

7 张宁宁;胡志红;吴文红;;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S1期

8 钱湘云;;PEPLAU人际关系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治疗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工企医刊;2004年04期

9 谭燕;张建莉;张靖;;管理心理学在我院基础研究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10期

10 谢际春;;交互分析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上)[J];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滟;;佩皮劳人际关系理论运用于ICU病人的护理体会[A];2008年中国岭南护理学术讲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振青;;应用Peplau的人际关系理论在膀胱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平生;;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4 ;船舶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A];安全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邓倩;;审美评价引导对大学生人际态度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宋培林;;基于管理人性观的西方管理理论的演进及其规律[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静;熊巍;;品牌关系断裂理论回顾与展望[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文燕;;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赵国祥;;管理心理学的社会历史阶段性探讨[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何彦;王雷;;引导震后心理危机个体控制权的回归——刍议震后恢复期心理危机干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风德纳车桥部件厂 王清强;剖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N];经理日报;2010年

2 王猛祥 徐明华;六度分隔:下一代网络交际[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郭林霞;20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回顾[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袁红林;简论快乐指向管理[N];光明日报;2007年

5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史[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6 张建宏;爱抚管理——让酒店充满爱[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赵娟;梅奥:把管理理论领入行为科学[N];经济参考报;2007年

8 王平;浅谈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N];安阳日报;2008年

9 王明晓;人力资源管理有新论[N];中国煤炭报;2000年

10 陈学璞;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金土;中国大陆的台资企业交叉文化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雪松;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人际关系问题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薛飞;人际关系理论视角下高校管理决策有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3 李莉;戴·赫·劳伦斯作品中的人际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高亚席;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崔宁;职教生网络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云哲;家族企业人际关系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王迪;我国优秀运动队教练员与运动员人际关系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8 郑鑫;从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学说[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汤震宇;试从心理学视角论合作性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沈月梅;职业高中女生人际关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8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318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d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