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大学生抑郁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27 20:16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抑郁状态,探讨心理干预技术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哈尔滨6所高校各专业大学生5 240名,用贝克抑郁量表筛选出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355名,随机分为干预组(180名)和对照组(175名),对干预组大学生进行12周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大学生只进行阶段性的电话随访。结果干预前、后大学生抑郁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F=301.357,P0.01)、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F=10.713,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043,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抑郁得分分别为(15.96±7.84)(14.66±7.39)分,干预后降低为(7.02±5.85)(8.55±5.75)分(F值分别为215.90,97.838,P值均0.01);干预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抑郁得分(F=6.24,P0.01)。结论心理干预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pression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240 college students from 6 universities in Harbin were selected,355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selected by the Beck Depression Scale,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180) and the control group (175).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12-week individual consultation and group counseling was carried out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followed up only by telephone follow-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me effect (F = 301.357, P0.01), time and group interaction (F = 10.713, P0.01)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group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 (F = 0.043, P0.05).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15.96-7.84) (14.66-7.39) and (7.02-5.85) (8.55-5.75) (the F-value was 215.90, 97.838, P <0.01, respectively), and the depression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F = 6.24, P0.01).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pression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2381;8110217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02307110020) 美国中华医学会基金项目(05-813)
【分类号】:R74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相芬;;英语专业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年02期

2 董杉;董晓梅;代金芳;王畅;吴家栋;曾红;王声ng;;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年09期

3 柳艳松;周振和;吴震卿;王志强;王国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0期

4 魏熙;;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及治疗概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7期

5 童毅;曹丽琰;;我国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J];热带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6 蓝琼丽;唐峥华;秦小云;赵世英;黄苏丽;吴俊端;;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9期

7 魏义梅;张明;;认知应对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8 何瑾;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9 张雨新,王燕,钱铭怡;Beck 抑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4期

10 岳莉莉;柏光泽;;抑郁症与焦虑障碍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立新;林娜;;压力知觉量表在大学生样本中的因素结构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朱峰;王小平;杨绪娜;周建松;王红;;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对医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年02期

3 王同军;胡云斗;;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生积极成长团体辅导[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张秀阁;;初中生完美主义人格的类型及其学校适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6期

5 郑婷;石玉芝;张宁;朱梅芳;李菁晶;王铄;王春雪;;病人健康问卷-9在卒中抑郁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北京医学;2013年05期

6 许黎英;;正念五因素量表在高职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7 薛菊凤;闫丹凤;;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高校辅导员;2013年04期

8 唐慧;丁伶灵;宋秀丽;黄志伟;祁秦;贺连平;姚应水;;2002—2011年中国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9 王玲,郑雪,朱顺生,吕慧英,郭德纨,白敦衍,刘幸明;心理因素与肾移植效果的相关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董杉;董晓梅;代金芳;王畅;吴家栋;曾红;王声ng;;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丽华;苏林雁;陈健;;白熊抑制问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薛婷;阴山燕;张丽萍;韩美佳;;团体辅导和中医干预对改善中医院校新生抑郁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石伟;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健;中国癌症患者疼痛与生活质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4 董洁;基于循证心理实践的高校新生适应障碍筛查和干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唐欣元;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改善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3 郭秋月;初中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与英语学习态度之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贞艳;正念禅修团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国香;大学生自杀“守门员”的培训及培训效果的评价[D];暨南大学;2011年

6 孙小菲;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波;大学生完美主义、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D];济南大学;2011年

8 冯如;用核心自我评价矫正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辅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9 周甄会;女大学生抑郁与抑郁体验人格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1年

10 谢静;彝、白、汉族一年级大学生身体自我、学业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晓荣;;我校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及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葛明贵;余益兵;邢彩霞;;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厌倦感与抑郁的关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曹鸣岐;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调节[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4 通拉嘎;;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调查及预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03期

5 马静静;;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6期

6 鲁娜;邹为涛;张爽;董湘玉;;音乐疗法对大学新生抑郁症的治疗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杨轶冰;鲁峰;;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关系调查[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徐丽丽;张庆辞;;牡丹江师范学院新生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董晓梅;陈雄飞;荆春霞;池桂波;王声ng;;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年03期

10 严红虹;刘治民;王声ng;彭辉;杨光;荆春霞;;大学生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图农;抑郁个体内隐记忆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燕;高中生积极情绪调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饶淑璇;硕士研究生抑郁的归因及调适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铮晰;李韬;李天翊;;唐山市大学生牙科畏惧症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12期

2 王钢;;师范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网络成瘾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4期

3 陈真真;汤永隆;张喜淋;徐展;郑涌;;阶段性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4 向群英;;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团体辅导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10期

5 张轶杰;杨丽;黄朝红;吴桂霞;马润娟;林海波;;父母培训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5期

6 舒兵,易善志;义务精神卫生咨询800例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0年03期

7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稿约[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年02期

8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稿约[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年03期

9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稿约[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年04期

10 柳哲萱;世界精神卫生的新动向及其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紫青;谢斌;严俊;薛海波;卞茜;;精神卫生[A];2007-2008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2 梁淑凤;;精神卫生学科的历史使命——在全国第四次学术年会上的建议[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王志英;;精神卫生咨询门诊[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4 徐银儿;陈绥贞;禹海航;周东升;;宁波市城区与农村居民精神卫生知晓率和服务需求对比调查分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陶新华;森谷宽之;吉沅洪;丁亮;;九分割绘画疗法在四川地震灾区危机干预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唐光政;张颉;陈红卫;陈海萍;;儿童行为问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王建国;;山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蒋庆飞;徐秋萍;陈明敏;胡美玉;;抑郁症病人的自杀态度、抑郁水平和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郭绍红;王晶晶;严金;储修峰;王孝文;;阻断胸交感神经干治疗赤面恐怖症141例随访结果报告[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钱明;;碘过量对小学生精神运动及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靓;民革北京市委呼吁健全精神卫生防控体系[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王群欢 吴玉莲;市残联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N];湘潭日报;2008年

3 ;关注精神卫生[N];闽西日报;2009年

4 陈翩翩;精神卫生 你关注了吗?[N];珠海特区报;2007年

5 丁燕宁;强生探索精神卫生新模式[N];科技日报;2007年

6 宜秀萍;甘肃省精神卫生防治现状堪忧[N];甘肃日报;2007年

7 王君平;精神卫生急需加大投入[N];人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婷婷 李影 张艺 杨永赤;消除偏见 病在心中口要开[N];成都日报;2005年

9 唐文才;假如,你家的“星星”不说话[N];成都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张苏民邋林萌;我省各类精神病人13.5万人[N];海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志平;长沙、西安、无锡三城市居民精神健康素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阚慕洁;嘌呤核苷酸补偿对阿片类药物与毒物作用的干预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松;慢性疼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调查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2 龚高昌;身体锻炼及不同锻炼形式对抑郁患者的疗效[D];西南大学;2007年

3 刘丹;中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君;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认知行为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5 钟慧;6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刘芳;心理治疗对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左满花;中风后抑郁患者多维感知社会支持与简易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8 何晓燕;浏阳市农村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董晔;大连市贫困精神分裂症病人免费投药不同方式对疗效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10 张眉芳;农村重性精神病人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07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507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9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