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应用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发布时间:2019-08-03 07:00
【摘要】: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估,为抑郁症的临床药物选择提供依据。将140例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口服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帕罗西汀口服,对照组患者接受氟西汀口服,以6周作为一个治疗周期。治疗前后采用HAMD量表与HAMA量表进行得分,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通过血液检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发现组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每个时间节点的HAMD与HAMA量表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组间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治疗后的每个时间节点时的HAMD与HAMA量表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而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与氟西汀相比,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更加有效及安全。
[Abstract]:This study attempt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drug selection of depression by analyz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14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 = 70) and control group (n = 70).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oral drug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aroxetin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luoxetine for 6 weeks as a treatment cycl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MD scale and HAMA scale were used to score, side effects scale (TESS) and blood test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e treat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scores of HAMD and HAMA at each time nod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and the scores of HAMD and HAM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each time node after treatment (p0.05). In terms of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the rate of total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incidence of total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t can be seen that paroxetine is more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than fluoxetine.
【作者单位】: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基金】: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资助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曦,李艳红,陈晓兰;30例抑郁症患者的P_(300)电位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2 艾丽,秦晓霞;抑郁症与自杀问题[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3期

3 孔淑华;青春期抑郁症的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00年06期

4 万艳琼,谢斌,郑瞻培;抑郁症患者1年内再次住院的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3期

5 赵庆莲,李莲芳,王立伟,诸索宇;血管性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3期

6 闫立新,韦好儒,陈林庆;以反复呃逆为首发症状的抑郁症一例[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年01期

7 郁缪宇;抑郁症的神经营养机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年04期

8 张然;让抑郁症无处藏身[J];中国工商;2001年10期

9 ;抑郁症也“变脸”[J];浙江中医杂志;2002年12期

10 滑莉莎 ,肖松林;治疗中风后的抑郁症[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海京;李跃华;杨慧敏;肖爽;;抑郁症相关因素的归因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东丰;孙学礼;张心保;赵贵芳;马崔;许毅;欧红霞;李惠春;李斌彬;;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邹春玲;;96例老年住院荣军抑郁症调查[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4 魏道敏;汪厚根;;抑郁症与自杀关系的探讨[A];湖北省民政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耿峰;李晓驷;郑东旭;周晓琴;谢雯;季益富;夏海涛;;抑郁症患者早年分离经历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周翠粉;王世伟;;青少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及防治[A];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培;;就诊于口腔科的抑郁症12例临床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芮晓东;;老年人首发抑郁症头颅影像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关于建立抑郁症科学防治体系的几点建议[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10 胡岱梅;王汝展;刘炳伦;;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共;话语太多可能是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唐艳英;更年期情绪低落警惕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许云鹏;警惕婴幼儿抑郁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蒲昭和;经常“户外散步”能治疗抑郁症[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王慧容;老人困家中易患抑郁症[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6 方留民;经常吸烟者易患抑郁症[N];民族医药报;2008年

7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王祖承 (主任医师) 李广智(副主任医师);及早干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征兆[N];家庭医生报;2009年

8 吕永良;焦虑症与抑郁症常相伴发生[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记者 黄X;东方集体文化能防治抑郁症[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郭钦;女孩因抑郁症离去 不能只有一声叹息[N];中山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芬;抑郁症外周血特异lncRNAs的筛选与验证[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米国琳;HTR3A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赵约翰;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钟静玫;替普瑞酮抵抗环境应激所致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凯明;抑郁症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研究与诊断模型构建[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魏强;抑郁症电抽搐治疗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佳佳;KIBRA基因多态性、社会心理因素及端粒在抑郁症中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罗庆华;1.抑郁症频率依赖的功能连接组拓扑改变 2.基于静息态fMRI的抑郁症脑功能连接密度异常[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赵立波;抑郁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及其尿液代谢组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10 周新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及血浆代谢组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翠;媒介真实与现实世界的背离:国内报纸抑郁症患者形象再现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马洋洋;抑郁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隋丽娜;哈尔滨地区抑郁症患者就诊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刘欢欢;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闪闪;抑郁症患者发病进程中神经机制的探索[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瑞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洁;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郑郭Z,

本文编号:2522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522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e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