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生存质量的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4 08:59
【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目睹班级成员车祸身亡后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某班1名同学突遇车祸身亡后d 2,对目睹事件的54名同学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周5次)。并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在团体心理干预前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初中生在团体心理干预前及6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各个症状群中B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D组,C组最低;团体心理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各症状群阳性例数及得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团体心理干预前及6个月后,初中生生存质量4个领域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团体心理干预6个月后生理、社会关系、环境3个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fter witnessing the death of class members. Methods after one classmate died in a car accident, 54 students who witnessed the accident were treated with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rogram (5 times in 3 weeks). The self-rating scal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CL-C)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WHOQOL-BREF)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sychology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group B was the highest in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llowed by group D and group C, and the number and score of each symptom group after 6 months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 0.01).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total health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After 6 months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physiology, social relations and environment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Conclusion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基金】:“十二五”兵团医药卫生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2012BA023)
【分类号】:R749.5;R3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书讯[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2 谭和平,徐浙宁;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团体心理咨询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6期

3 邓旭阳,郭晋林,王小玲,何壮湘,李卉,李辉,姜婷娜;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5期

4 李志刚,王蕾,徐俐莎;某市大中专学生团体心理咨询问题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4期

5 孙洁;赵丹;赵朗宇;;心理干预在基层军官疗养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9年03期

6 刘志宏;;团体心理咨询技巧总结[J];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06期

7 于衍治;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可行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8 齐平,张瑛,项中,黄雪薇,黄丽春,欧罗城,钟国强;医药专业大学生心理辅导前后人格特征的比较[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10期

9 张童童;葛操;;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17期

10 范小莲;王洪敏;张志雄;吕衍文;贺国文;;青少年心境障碍的早期认知干预的效果[J];中国康复;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玲;;学校生活技能教育在高一学生中的团体辅导[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韩海燕;石文典;;实践社区行为特征研究新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极盛;;试论人事心理学的内容、意义与学科性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赵国秋;;灾难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七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妍;高洪彩;刘霞;翟景花;张雪文;白海伦;;大肠癌患者心理社会应激状况及应对方式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0年

6 郑慧;;团体心理辅导对艺术院校新生心理素质影响效果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霍莉钦;;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简介[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万憬;武国城;郭小朝;邓学谦;姚振华;宋春飞;刘奎;;突发危机事件中团体心理干预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缪佩君;;社区心理服务在应对中年危机中的积极作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缪佩君;;社区心理服务在应对中年危机中的积极作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淼;轻松悟道理 愉快长知识[N];福建日报;2005年

2 曹渝、邵伟;北京总队十三支队特战文化火热大比拼[N];人民武警;2010年

3 龚丹韵;不可小看游戏的思想价值[N];解放日报;2008年

4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 黄任之;心理旅游 在“玩”中恢复心理能量[N];健康报;2007年

5 韩晓光邋张沭伟 李敬伟 本报记者 周芳;拂去阴霾亮晴空[N];吉林日报;2008年

6 本报特派记者 谢苗枫 赵佳月 张蜀梅;亲爱的老师,这个年过得好吗?[N];南方日报;2009年

7 苏燕;甜美笑容扫阴霾[N];闽北日报;2010年

8 张军;安全祥和度“双节”[N];西部法制报;2007年

9 ;成都市妇联启动家庭志愿者“贴心关爱、心理救护”行动[N];中国妇女报;2008年

10 尹威华;白求恩军医学院心理专家助灾区重建心灵家园[N];河北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娟;初中生解释风格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吕文卿;中医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及情欲顺势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王伟红;武警战士自我概念结构探讨与团体心理咨询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赵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王鹏;集体效能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舒敏熠;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章震宇;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彦芳;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李雪;长春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荔;心理咨询的兴起与中国社会个体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2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522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2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