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囤积症的行为心理特征及相关因素

发布时间:2019-08-26 13:01
【摘要】:囤积症是指过度获取和不能丢弃那些没有用处或失去价值的物品。囤积症与强迫症、器质性囤积、冲动购物等行为有所不同。囤积行为通常会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带来感情、躯体、财务、社会甚至法律方面的负面影响。囤积与性别、年龄、环境等因素均有关联。对于囤积症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及相关因素,学界已有大量的研究。近期,囤积症已被纳入DSM-5,这将有助于确定有持续性丢弃困难的个体,并对其予以帮助与干预。本文对囤积症的行为心理特征(包括认知、情绪和人格)及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和环境等)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Abstract]:Hoarding is excessive acquisition and inability to discard items that are useless or worthless. Hoarding is different from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rganic hoarding, impulsive shopping and so on. Hoarding usually has negative emotional, physical, financial, social and even legal effects on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Hoarding is associated with gender, age,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hoarding. Recently, hoarding has been included in DSM-5, which will help identify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discard difficulties and help and intervene. In this paper, th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oarding (including cognition,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and related factors (such as gender, age and environment, etc.) are reviewed.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心理学系;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R74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守东;;怎样对付强迫症[J];人人健康;1995年05期

2 杨彦春,刘协和;强迫症的家系遗传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8年05期

3 杨彦春,祝卓宏;强迫症5羟色胺功能异常的神经解剖学基础[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3期

4 高成阁,纪术茂,苏掌权,高惠荣;强迫症的临床特征及人格类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5 邹政,肖泽萍,张明岛,陈珏,徐勇;强迫症患者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特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4期

6 孙春云,屈英;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7 付成敏;;强迫症让她四年不敢去上班[J];健康天地;2008年05期

8 解码小Q;;强迫症的怪圈[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年04期

9 如吉;;孙悦:走出强迫症,丈夫让我当上“超级妈妈”[J];妇女生活;2011年09期

10 赵声祥;用钟氏“领悟”疗法治疗强迫症10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达;占宏伟;叶小娟;何刚强;;强迫症患者rCBF变化与局部脑功能关系的探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9册)[C];2009年

2 侯景明;武文婧;王健;周代全;黎海涛;;强迫症患者脑功能异常的静息态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国统;;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闫俊;崔玉华;;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陈远岭;;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程木华;温盛霖;李建芳;;强迫症rCBF变化对认知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程宇琪;杨涛;单保慈;徐林;许秀峰;;强迫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异常[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陈珏;肖泽萍;张明岛;王振;徐勇;邹政;严和;林治光;;强迫症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浓度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郭慧荣;肖泽萍;王振;陈珏;邹政;仇剑;;强迫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郑莉君;;SARS与强迫症的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姚剑锋;竞争日趋激烈白领易患强迫症[N];经济参考报;2008年

2 刘锦丽;自我化解强迫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金若米;怎样对待强迫症患儿[N];大众科技报;2001年

4 罗玉菊;患强迫症后切莫急“刹车”[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毛芹;高学历女性更容易患强迫症[N];保健时报;2005年

6 湖南省心理卫生中心 谌益华;走出强迫症的阴影[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保健时报记者 邱爽;仪式行为是一种强迫症[N];保健时报;2006年

8 胡德荣;“专职蛋白”归位可望治疗强迫症[N];健康报;2007年

9 韩克扣;强迫症的表现及治疗[N];山东科技报;2004年

10 ;强迫症,,这个“杀手”有点冷[N];江苏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国强;首诊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理防御机制及脑脊液、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寇长贵;大学生神经症环境因素与COMT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孙伯民;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孟祥飞;大学生内化性精神障碍易感基因、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明;强迫症的症状群及生活质量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牛琪惠;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性格及其家庭环境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赵宪恩;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强迫症[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荣梅;三例强迫症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12年

5 武文婧;强迫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6 张龙;强迫症患者在风险明确及不明确情境下的决策分离[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赵琨;强迫症患者的情绪冲突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樊莺歌;强迫症患者儿童期生长经历及追求完美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3年

9 刘灏;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海星;强迫症患者执行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特征[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9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529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