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大豆甙元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BDNF和NPY表达及非特异免疫调节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12-05 13:07
【摘要】:目的:探讨大豆甙元(Daidzein)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肽Y(NPY)蛋白表达和非特异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雄性,体质量(210±19)g,清洁级,用1%蔗糖水喂养4 d,使动物原来的饮水习惯发生改变。第5天开始24 h禁水,但不禁食,第6天给予1%蔗糖水4 h,测1%蔗糖水的偏嗜度。根据1%蔗糖水偏嗜度和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糖水偏嗜度和体重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CG)、模型对照组(MG)、氟西汀对照组(FG,10.0 mg/kg)、大豆甙元组(DG,80.0 mg/kg)。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32 d。造模方法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模型加孤养。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BNDF和NPY表达,观察淋巴细胞增值功能,脾脏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及抗体分泌细胞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急刺激大鼠体重、蔗糖消耗量及大鼠旷场试验得分显著降低,游泳不动时间延长,海马BNDF和NPY表达水平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治疗组和大豆甙元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蔗糖消耗量、大鼠旷场试验得分以及海马BNDF和NPY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豆甙元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抗体分泌细胞功能及淋巴细胞增殖力显著高于模型组。大豆甙元剂量脾脏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大豆甙元能显著拮抗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抑郁症状,大豆甙元可增加海马内BDNF和NPY蛋白的含量,并且有增强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体液免疫应答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大豆甙元拮抗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抑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大豆甙元治疗后海马中BDNF和NPY蛋白含量增加及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图文】:

蛋白表达,大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


4DG对大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影响大鼠在不可预知的应激刺激后,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抑郁症状,自主活动减少,造模后进行强迫游泳实验中,与CG相比MG在慢性应激作用下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FG和DG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随时间呈升高趋势,与M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或P<0.01),见表4。2.5大鼠海马区BDNF和NPY蛋白Westernblot检测MG与CG相比,大鼠海马BDNF和NPY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G和DG与MG相比,BDNF和NPY蛋白表达明显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1。表3大鼠旷场试验得分(x±s,n=10)Tab.3Scoresofopenfieldtestinrat(x±s,n=10)GroupsLevelscoreVerticalscoreCG81.58±9.3520.62±6.53MG55.49±6.502)8.81±2.012)FG66.58±8.812)4)14.16±4.252)4)DG74.22±11.141)4)16.23±5.291)4)Note:ComparedwithCG,1)P<0.05,2)P<0.01;comparedwithMG,3)P<0.05,4)P<0.01.表4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x±s,n=10)Tab.4Immobilitytimeofforcedswimminginrat(x±s,n=10)GroupsSwimmingimmobilitytime(s)Swimmingfixedratio(%)CG65.59±8.8121.86±2.94MG120.64±19.452)40.21±6.482)FG95.16±9.432)4)31.72±3.142)4)DG83.81±9.362)4)27.94±3.122)4)Note:ComparedwithCG,1)P<0.05,2)P<0.01;comparedwithMG,3)P<0.05,4)P<0.01.2.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组化阳性的判定标准为胞膜和胞质呈棕黄色染色,与CG海马BDNF和NPY免疫组化单位面积阳性细胞数目和积分光密度的表达相比较,MG大鼠海马BDNF和NPY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目和积分光密度水平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G和DG胞膜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统计学意义


2)FG95.16±9.432)4)31.72±3.142)4)DG83.81±9.362)4)27.94±3.122)4)Note:ComparedwithCG,,1)P<0.05,2)P<0.01;comparedwithMG,3)P<0.05,4)P<0.01.2.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组化阳性的判定标准为胞膜和胞质呈棕黄色染色,与CG海马BDNF和NPY免疫组化单位面积阳性细胞数目和积分光密度的表达相比较,MG大鼠海马BDNF和NPY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目和积分光密度水平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G和DG胞膜和胞质呈明显的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与M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图2,表5。2.7免疫器官重量及淋巴细胞转化的测定大鼠慢性应激刺激后,与CG相比MG大鼠脾脏指数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DG与MG相比对脾脏指数增强作用显著(P<0.01);与CG相比MG大鼠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1),FG和DG与MG相比白细胞数、抗体分泌细胞功能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0.01),见表6。图1大鼠海马区BDNF和NPY蛋白表达Fig.1ExpressionofBDNFandNPYinhippocampusofratsNote:ComparedwithCG,*.P<0.05,**.P<0.01;comparedwithMG,#.P<0.05,##.P<0.01.图2大鼠海马BDNF和NPY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00)Fig.2ImmunohistochemistryofBDNFandNPYinhippo-campusofrats(×200)Note:A.CG;B.MG;C.GF;D.DG.表5大鼠海马BDNF和NPY表达阳性细胞数目和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x±s,n=10)Tab.5NumberofBDNFandNPYpositiveexpressioncellsandintegratedopticaldensityofpositivecells(x±s,n=10)GroupsBDNF(n)NPY(n)BDNF(od)NPY(od)CG11.52±2.45836.59±64.0411.84±2.91793.83±73.08MG5.66±2.112)332.14±44.192)6.00±1.422)339.51±42.042)FG9.25±1.641)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彦彬;黄超培;覃辉艳;姚思宇;梁慧莉;傅伟忠;王彦武;;大豆异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前进;孔佩艳;曾东风;李佳丽;朱丽丹;沈照华;文朝远;胥全宏;崔建华;;大豆异黄酮对高原人群血红蛋白值变化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2 顾和平;陈新;陈华涛;袁星星;崔晓艳;张红梅;彭晨;曹庆穗;褚芳;严俊文;;大豆异黄酮药理效应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3 王燕;王艳春;范红艳;任旷;顾饶胜;;大豆异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Junqi Chen;Weirong Lin;Shengxu Wang;Chongqi Wang;Ganlong Li;Shanshan Qu;Yong Huang;Zhangjin Zhang;Wei Xiao;;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 enhances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Seroxat:the Symptom Checklist-90 score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4年02期

5 陈艳波;;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共病特征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年02期

6 刘晓林;李芳;樊海梅;孙瑞红;;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年13期

7 李淑女;;异黄酮类物质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33期

8 付秀华;;大豆异黄酮防治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9期

9 王明;孙志刚;刘文奇;杨柳;方洛云;蒋林树;;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脾脏与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11期

10 唐秀莹;陈正礼;罗启慧;张小龙;;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及瘦素长型受体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跃兰;唐启盛;杨歆科;李小黎;赵瑞珍;;产后抑郁症生物学相关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A];北京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齐薪蕊;抑郁症患者前额叶中情感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紊乱的分子基础[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郭天蔚;大学生抑郁状态早期筛查、干预及循环microRNA测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杨柳;电针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促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相关机制[D];复旦大学;2012年

4 米仁沙·牙库甫;复方小艾飞蜜膏抑制胃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明东;原花青素对氨基脲染毒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2 丁洁;豆酱中Daidzein和Genistein提取纯化及功能性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年

3 王明;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肠系膜淋巴结与脾脏主要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2年

4 张贝贝;原花青素对反式脂肪酸致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D];南华大学;2013年

5 林伟容;针刺/电针联合赛乐特治疗抑郁发作伴焦虑症状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高文超;苔黑酚葡萄糖苷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相关行为的影响及部分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袁文清;大豆甙元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及海马BDNF和NPY表达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4年

8 刘璐璐;加拿大毛豆的抗糖尿病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9 佘燕玲;电针对抑郁大鼠的效应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凌娅;原花青素对盐酸克伦特罗致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D];南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晓慧;王枫;;大豆异黄酮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年03期

2 苗慧,赵海,戚天胜;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年02期

3 常红;黄国伟;王晓峰;任大林;刘莉;;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J];营养学报;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苏伟;大豆甙元的制备[J];中成药研究;1986年08期

2 金岐端;木全章;;苦绳甙元的结构[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9年11期

3 孟祥颖,李向高;葛藤中大豆甙元的制备[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4 刘小丽;薛晓鸥;赵丽云;牛建昭;;大豆甙元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受体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年10期

5 吴定,江汉湖;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丹贝中大豆甙元[J];分析化学;1996年07期

6 孟祥颖,任跃英,魏春雁,李向高;葛藤大豆甙元提取条件的优选[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7 廖敏蕾;张广州;徐中;顾俊英;乔守炎;;宝霍甙元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2年03期

8 金歧端,木全章;滇产苦绳甾体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9年08期

9 尚永辉;李华;孙家娟;;荧光光谱法研究大豆甙元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贺玉琢;石竹的甙元结构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汪何雅;赵显峰;荫士安;;大豆甙元与营养素联合使用对大鼠抗氧化状态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叶艳彬;;染料木素及大豆甙元干预对糖调节受损及未治疗的中国糖尿病成年女性糖脂代谢的影响: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实验研究[A];营养与糖尿病并发症——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高美;金邦荃;周耀民;詹巍;高扬;盛梦兰;;去卵巢老龄大鼠骨矿沉积的大豆甙元调控机理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徐鹰;黄贤华;唐丹;;大豆甙元对氧自由基所致PC12细胞毒作用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燕宁丁秀玉;强吸收型大豆甙元科研成果花落常州方圆[N];科技日报;2003年

2 卢青;“银杏甙元黄酮”项目市场前景广阔[N];科技日报;2005年

3 宗言恭;化学合成大豆甙元取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刘广来;依托资源做大做强银杏产业[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5 通讯员 刘伟;泗水银杏开发项目通过验收[N];济宁日报;2012年

6 本报通讯员 张立君;科技创新促葛根产业可持续发展[N];安康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何雅;大豆甙元或辅酶Q10与营养素的联合抗氧化效果[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静;利用薯蓣皂甙元完整骨架合成OSW-1甙元[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晓菲;利用薯蓣皂甙元完整骨架合成Osladin和Polypodoside A甙元[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3 舒芙蓉;大豆甙元对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的干预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4 薛东;大豆甙元衍生物的合成与药理作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曾爽艳;[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袁文清;大豆甙元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及海马BDNF和NPY表达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570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570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