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120例抑郁症患者大脑多神经递质变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0-02-02 10:03
【摘要】:鉴于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有效性,但有效机制不清,该研究试图从抑郁症的病因源头做起,在复杂系统下初探抑郁症的可能病因,为下一步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奠定基础。通过采集120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健康人群脑电波,利用脑讯息搜索(SET,search of encephalo-telex)系统分析抑郁症患者全脑及各脑区抑制性神经递质(INH)、五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兴奋性神经递质(EXC)这6种神经递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抑郁症组与健康组比较,各神经递质均值变化为①抑郁组全脑区DA降低(P0.05),且双侧中央区,右颞区及右顶区DA降低较显著(P0.01);②抑郁组右颞区5-HT升高(P0.05);③抑郁组右中央、左顶区ACH降低(P0.05),左后颞区ACH降低较显著(P0.01)。神经递质拮抗对及神经递质间相关性研究①3对神经递质拮抗对5-HT与DA,Ach与NE,INH与EXC在健康组和抑郁组2组均表现为中或强负相关性。5-HT与DA之间,除健康组右后颞区为弱负相关外,其余各区及全脑均表现出强负相关性(健康组除外右后颞区,|r|范围为[0.82,0.92],P0.01)/(抑郁组,|r|范围为[0.88,0.94],P0.01);Ach与NE间在全脑及各脑区体现出中负相关性(健康组,|r|范围为[0.39,0.76],P0.01或P0.05)/(抑郁组,|r|范围为[0.56,0.64],P0.01);INH与EXC间体现出中强负相关性(健康组,|r|范围为[0.57,0.80],P0.01)/(抑郁组,|r|范围为[0.68,0.78],P0.01)。②非拮抗对的两两递质组间,5-HT与EXC间,或Ach与INH间,或DA与INH间在大脑各区均呈现弱负相关趋势。5-HT与EXC间表现出弱负相关性(健康组,在脑右中央、左顶、双前颞和右后颞区|r|范围为[0.25,0.50],P0.01或P0.05)/(抑郁组,在全脑、双顶、双枕、右前颞、双后颞、左中央、左额区表现出弱负相关性(|r|范围为[0.18,0.37],P0.01或P0.05);Ach与INH间表现出弱负相关性(健康组,在脑双额、左顶、左前颞、右后颞区|r|范围为[0.31,0.46],P0.01或P0.05)/(抑郁组,在脑双后颞、右前颞、双枕、左中央区|r|范围为[0.20,0.32],P0.01或P0.05);DA与INH间表现出弱中负相关性(健康组,在脑左顶、右中央、左额、左枕、双前颞区|r|范围为[0.33,0.68],P0.01或P0.05)/(抑郁组,除左额,右中央外,在全脑及其余脑区|r|范围为[0.21,0.34],P0.01或P0.05)。DA与Ach间,或NE与5-HT间在大脑各区均呈现弱正相关趋势。DA与Ach间表现出弱正相关性(健康组,在脑左额、右顶、左前颞和右后颞区|r|范围为[0.37,0.46],P0.01)/(抑郁组,除去双中央区外,在全脑及其余脑区|r|范围为[0.23,0.35],P0.01或P0.05);NE与5-HT间表现出弱正相关性(健康组,在脑双前颞、双后颞、右额、左顶区|r|范围为[0.34,0.48],P0.01或P0.05)/(抑郁组,在全脑及各区|r|范围为[0.18,0.42],P0.01)。抑郁症组与健康组多神经递质主要差异为①抑郁组全脑、左额及右中央区6种神经递质全部正常减少(P0.05)。②抑郁组DA下降,或含有DA下降,或含有DA下降5-HT升高型增多。全脑、右额、右中央DA降低或含DA降低增多(P0.01),表现为DA降低,5-HT升高DA降低,5-HT升高ACH降低DA降低,DA降低NE升高EXC降低,5-HT升高ACH降低DA降低NE升高等等。③抑郁组ACH下降增多,或含ACH下降、或含ACH下降NE(β-受体)升高型增多。右额、双中央区ACH降低或含ACH降低增多(P0.05或P0.01),表现为ACH降低,ACH降低NE升高,ACH降低NE升高EXC降低,5-HT升高ACH降低DA降低NE升高等等。该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大脑表现多种神经递质失常,多神经递质的同步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寻,但非简单的线性研究方法。证实了3对拮抗对5-HT与DA间,ACH与NE间,INH与EXC间在健康组和抑郁症组均表现出较强的拮抗关系,非拮抗对两两递质间也表现出弱的正关联或负关联,提示可能有间接的因果关联。并且,抑郁症大脑各区多神经递质变化颇为复杂,初步证实了右额、右中央表现为DA降低,ACH降低,5-HT升高DA降低,5-HT升高ACH降低DA降低,DA降低NE升高EXC降低,5-HT升高ACH降低DA降低NE升高,ACH降低NE升高,ACH降低NE升高EXC降低等等,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名;青雪梅;潘彦舒;许凤全;刘超;张成;徐振华;;120例抑郁症患者大脑多神经递质变化初探[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08期

2 聂智勇;鲁玉荣;李艾珍;;抑郁症患者120例大脑多神经递质变化初探[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11期

3 郝淑贤;于秋晓;宋茜;沈奇杨;范丽婷;祝世功;康继宏;;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抑郁症的研究现状[J];生理科学进展;2017年04期

4 朱敏;;浅谈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5年09期

5 刘春林;阮克锋;高君伟;吴飞;张继全;;抑郁症的多机制发病[J];生理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6 奚耕思;张武会;;抑郁症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7 丁桂霞;胡大吉;李有田;;抑郁症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4期

8 施学丽;张丽萍;武丽;杨瑞;;生长抑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9 炎彬,杜力军;抑郁症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年02期

10 王秀卿,黄庆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庆柏;曹宸;薛绍伟;唐一源;;抑郁症对大脑默认网络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胡海燕;;浅谈中西医治疗慢性应激抑郁症的理论基础[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郑金枝;;孕期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现况[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15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2届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年会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彦恒临床经验学习班论文集[C];2016年

4 陈炜;;如何认识抑郁症及时识别、积极防治[A];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第五届之江公共卫生论坛资料汇编[C];2017年

5 张继辉;;从流行病学到治疗了解失眠与抑郁症的因果关系[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C];2016年

6 戴必兵;李建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抑郁症:正念和沉思的中介作用[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7 郑玉玮;;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偏差:来自情绪识别的证据[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8 何萍萍;李明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抑郁症[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C];2016年

9 王辉;;抑郁症患者表情和微表情识别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10 周绍宇;赵丽华;;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魏雅宁;抑郁症就像大脑生了锈[N];健康时报;2016年

2 记者 陈超;肠内有益菌减少易患抑郁症[N];科技日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张盖伦;抑郁症:躲在暗处的“心灵杀手”[N];科技日报;2014年

4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翁谢川 刘少君 军事医学科学院门诊部 赵秀萍 307医院 胡晨明;抑郁症病理分析及早期诊治[N];保健时报;2013年

5 韩香;香港疑似抑郁症人口大幅增加[N];环球时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王丹红;锻炼提高抑郁症疗效[N];科学时报;2011年

7 潘佳宝;更多年轻人得抑郁症?这不是“丢脸”的事[N];中国青年报;2019年

8 杨朝清;抑郁症绝非“洪水猛兽”[N];湖南日报;2019年

9 北京回龙观医院 邸晓兰;小孩子也会得抑郁症[N];中国医药报;2019年

10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乔颖;女性更易患抑郁症,,这是真的![N];文汇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及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2 鲁毅;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结构的多模态影像学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3 郭东凯;生物钟蛋白在抑郁症和神经炎症中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廖文象;早发型和晚发型抑郁症患者神经认知与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神经影像学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5 徐金勇;抑郁症的替代治疗与脑神经环路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潘俊希;神经递质与抑郁症临床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7 李淮周;基于静息态fMRI和DTI的抑郁症认知障碍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8 孟瑞伟;抑郁症与糖尿病发病和总死亡风险的前瞻性队列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9 张铮;CDK5磷酸化Sirt2参与社交失败诱发抑郁样行为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郭艳艳;miR-30c-5p和miR-3963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池名;抑郁症患者大脑多神经递质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高鑫;首发抑郁症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与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D];郑州大学;2019年

3 吴晓s

本文编号:2575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575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6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