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强迫症状表现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强迫症状表现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1)调查高中学生强迫症状的表现状况;(2)高中生强迫症状表现特征及其与性别、年级、父母婚姻状况及是否留守状态的关系;(3)探讨高中生强迫症状表现与依恋方式、认知方式、生活事件的关系。 方法 采用了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依恋方式问卷(ASQ)、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A)、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修订版(ALEQ-R),对河南省驻马店市两所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752名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高中生样本Y-BOCS得分将其分为高强迫症状组与低强迫症状组,Y-BOCS得分小于16分者为低强迫症状组,大于或等于16分者为高强迫症状组。 结果 (1)高强迫症状阳性的总检出率为25.8%。(2)高三年级学生的高强迫症状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检出率(P均0.05);留守时间大于5年的高中生在Y-BOCS量表上的强迫思维得分显著高于留守时间小于1年的学生和留守时间在3-5年间的高中生(P均0.05);不同性别、不同父母婚姻状况高中生的强迫症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3)强迫症状组在ASQ的焦虑型和回避型分量农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而安全型分量表得分,对照组显著高于强迫症状组(P0.001);强迫症状组的CERQ的沉思、积极重新评价、灾难化和责怪他人等四个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或P0.05);强迫症状组的DAS-A的绩效评估、寻求赞许以及自主性态度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或P0.01);强迫症状组在ALEQ-R四个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4)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Y-BOCS总分与焦虑型、回避型依恋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20~0.34,P均0.01),与安全型依恋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8~-0.23,P0.01);强迫思维与CERQ的自我责难、沉思、积极重新评价、灾难化及责怪他人显著正相关(r:0.09~0.35,P0.05或P0.01),与理性分析显著负相关(r=-0.2,P0.01);强迫行为与沉思、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灾难化及责怪他人显著正相关(r:0.09~0.37,P0.05或P0.01),与理性分析显著负相关(r=-0.21,P0.01);强迫症状总分与沉思、积极重新评价、灾难化及责怪他人显著正相关(r:0.14~0.39,P0.05或P0.01),与理性分析显著负相关(r=-0.22,P0.01);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Y-BOCS总分与绩效评估、寻求赞许、自主性态度等3种功能失调性态度相关显著(r=0.12~0.25,P均0.01);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Y-BOCS总分与学习、家庭、友谊、恋情等4种生活事件相关显著(r=0.25~0.37,P均0.01)。(5)焦虑型、回避型及安全型依恋方式总共能解释强迫症状13.6%的变异,灾难化、沉思、积极重新评价及理性分析总共能解释18%,绩效评估、寻求赞许及自主性态度总共能解释7.5%,友谊、学习及家庭生活事件总共能解释16.1%。 结论 (1)强迫症状是高中学生群体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2)高中生强迫症状状况在不同年级、不同留守状态间存在显著差异;(3)强迫症状组更倾向于不安全依恋方式,常用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有更高水平的功能失调性态度以及更多负性生活事件;(4)高中生的强迫症状严重程度与其依恋方式、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功能失调性态度和生活事件有关;(5)对高中生强迫症状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因素分别有:依恋方式;灾难化、沉思、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功能失调性态度;学习生活事件、家庭生活事件和友谊生活事件。
【关键词】:强迫症状 依恋方式 生活事件 情绪认知调节方式 功能失调性态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49.7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系列量表名称中英文缩写一览表13-14
- 第一章 前言14-22
- 1.1 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征14-17
- 1.2 心理社会因素与青少年强迫症状关系的研究17-20
- 1.3 问题提出20-21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21-22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22-26
- 2.1 研究对象22-23
- 2.2 研究工具23-24
- 2.3 施测程序24
- 2.4 统计方法24-26
- 第三章 结果26-36
- 3.1 高中生强迫症状表现特点26-28
- 3.2 高中生依恋方式与强迫症状表现28-30
- 3.3 高中生认知方式与强迫症状表现30-34
- 3.4 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强迫症状表现34-36
- 第四章 讨论36-40
- 4.1 高中生强迫症状发生状况及其特点36-37
- 4.2 依恋方式与强迫症状表现的关系37-38
- 4.3 认知方式与强迫症状表现的关系38-39
- 4.4 生活事件与强迫症状表现39
- 4.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39-40
- 第五章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6
- 综述46-56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君;程利国;;青少年依恋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8期
2 王艳玲,翟宏;家庭教育方式与强迫性神经症[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陈旭先;林力;;儿童青少年强迫症家庭因素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年02期
4 魏俊彪;944名初中学生SCL-90测定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5 宋迎秋;曾雅丽;林媛;;大学生心理状况与强迫症状现状的探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6 郭慧荣,肖泽萍,张海音;强迫症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上海精神医学;2003年03期
7 徐勇;张海音;;Yale-Brown强迫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8 朱海东;刘云艳;陈蔚;;中学生依恋情结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年30期
9 徐丽华;傅文青;唐柳;苑光宗;孔明;;认知情绪调节对医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5期
10 周小林,程虹娟,陈华;对217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关曦;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谢玲;强迫症的依恋关系及述情障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强迫症状表现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5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