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天津市孤独症儿童康复现状及干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04:03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孤独症儿童康复现状及干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目的:了解天津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和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康复服务存在的问题;比较不同干预方法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干预的差别,评价早期密集行为治疗干预的效果;研究启智学校环境下对学龄阶段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的成效:根据研究结果探讨孤独症行为干预模式,提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建议,为目前我国缺乏的孤独症康复体系的建设、发展及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方法:(1)首先在天津市残联管辖范围内进行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的普查,根据普查得到的信息对机构中的全体儿童进行孤独症的筛查,由临床医生对筛查阳性的儿童进行孤独症的诊断。对确诊为孤独症的儿童所在的机构进行问卷调查。(2)采用前瞻性干预实验研究比较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两种较公认的干预方法的差别。在不同的学龄前机构中选取两组儿童,EIBI干预组接受早期密集行为治疗(EIBI),非EIBI干预组接受所在机构自行制定的教育计划,且未曾接受过EIBI干预。两组儿童年龄、干预初症状严重程度、接受干预时间以及家庭因素之间均具有可比性,两组之间严格按照月龄不超过三个月,性别相同进行1∶1匹配,进行为期一年半的随访并评估其干预后的行为表现和发育水平。(3)采用前后自身对照实验研究EIBI干预的效果,对初次进入康复机构接受EIBI干预的3岁~3岁半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评估其干预前后的行为表现和发育水平。(4)采用前后自身对照实验研究在启智学校接受教育的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评估其干预前后的行为表现和智力水平。以上干预实验中,行为表现的评估采取对儿童家长访谈的形式,发育水平和智力水平的评估为一对一的个体评估。(5)同时,对学龄前干预方法研究及学龄阶段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孤独症儿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就诊、康复及家庭情况。以上数据的录入及分析应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值变量采用(?)±s的形式进行统计描述,分类变量采用相对数(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并根据分析目的、资料的类型、分布特征采用t检验、x~2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推断。 结果:(1)在天津市残联管辖范围内普查,发现进行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的机构共11所,其中学龄前机构4所,学龄阶段机构7所。学龄前机构专门为2~7岁孤独症儿童开设,学龄阶段机构为启智学校,接纳7岁及以上的孤独症儿童就学。学龄前和学龄阶段机构中人员性别、学历、专业构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阶段机构中男性人员比例,专科及以上人员的比例和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的比例均高于学龄前机构。(2)孤独儿童确诊的年龄最早为2岁,最迟为8岁,平均(4±1.86)岁,3岁之内确诊的占54.5%。患儿先后选择过(3.62±1.61)家康复/教育机构进行康复治疗。(3)EIBI干预组与非EIBI干预组儿童经过不同干预方法的训练后,行为测评中交往、生活自理项目的分数以及总分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BI干预组上述项目的分数均低于非EIBI干预组,该组儿童交往及生活自理能力高于非EIBI干预组,行为表现优于非EIBI干预组。发育水平测评中两组之间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认知表现以及发展评分上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BI干预组儿童的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认知表现的分数均高于非EIBI干预组,该组儿童上述领域的能力高于非EIBI干预组,发育水平优于非EIBI干预组。(4)8例年龄在35~43个月之间的孤独症儿童初次接受EIBI干预一年,干预前后在模仿、感知、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手眼协调、认知表现,口语认知以及发展评分上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儿童上述项目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上述各领域的功能均有所提高。当把发展评分的均值转化为年龄当量后,该组儿童干预后扣除1年的生理增长量,年龄当量提高3~4个月。(5)在启智学校就读的孤独症儿童,经过一个学期的特殊教育,自身前后言语IQ、操作IQ以及总IQ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的智力水平无明显变化。行为测评中各个项目得分及总分前后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的孤独症行为无明显变化。 结论:天津市目前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形式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问题,尚不能满足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需求;针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密集行为治疗(EIBI)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有助于儿童整体发展能力的提高;启智学校对于学龄阶段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不佳。建议康复机构今后要在规模及师资上加强建设,政府需提供必要的政策及财政支持。康复部门应推广EIBI干预计划并对儿童家长开展必要的康复指导。从我国国情出发应开展以康复机构和家庭相结合,系统指导下以家庭为主的EIBI干预。针对学龄阶段的孤独症儿童应采取必要的、适宜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 干预 学龄前 康复 早期密集行为治疗 学龄阶段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49.9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缩略语索引9-10
  • 天津市孤独症儿童康复现状及干预实验研究10-44
  • 前言10-14
  • 对象和方法14-20
  • 结果20-34
  • 讨论34-42
  • 小结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53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3-54
  • 综述54-62
  • 儿童孤独症干预研究进展54-59
  • 综述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广霞;陈雪萍;;儿童自闭症康复及康复人员现状与对策[J];健康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芳;孤独症儿童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文嘉;音乐教育对孤独症儿童治疗作用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高强;自闭症儿童自我面孔识别与加工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4 荆杰;重庆市自闭症儿童母亲亲职压力及其社会支持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孤独症儿童康复现状及干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57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b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