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妊娠时限、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14.6;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彦斌;;巨大儿分娩方式的选择[J];河北医药;2011年13期
2 王娟;;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J];中外妇儿健康;2011年04期
3 何彩霞;;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抑郁症发生原因分析以及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4 戴振芬;;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泌乳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21期
5 苏智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58例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1期
6 耿瑞霞;;胎膜早破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3期
7 肖帆;胡晓玲;欧阳振华;彭清妹;;不同分娩方式对单纯头位脐带绕颈围产儿的影响——附528例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淑莉;;脐带绕颈436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1期
9 王凯丽;刘珍莲;;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10 周建芳;杨颖慧;;脐带绕颈200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刘小花;崔海霞;;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A];河南省护理学会产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2 汪雪玲;朱秀;李春梅;郭瑞芬;王士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分娩方式的意愿调查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管美琴;;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观察[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八卷 护理分卷)[C];2006年
4 蒋婉似;王仲霞;周文献;李秀花;;不同乳汁分泌时期及分娩方式母乳主要成分的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5 王彦;王立新;;不同分娩方式对泌乳影响的临床观察[A];中华护理学会2008“海峡两岸护理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少娟;;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于红霞;陈丽君;胡平;张雪琰;赵长峰;王淑娥;王倩;;母、婴特征与母乳喂养关系的探讨[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七届学术会议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8 李新;李蕙琴;;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111例隘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卢园园;曹亲亲;徐旭仲;陈素华;王慧丽;;等剂量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下肢F波的影响[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10 车玉侠;;单胎臀位分娩方式的选择与臀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附182例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病区主任 罗炯;当心产后抑郁成杀手[N];健康报;2009年
2 柳君;“扩军备战”产后抑郁[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3 宗宇佟;美国“新爸爸”易患产后抑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波辑;分娩方式与孩子的未来[N];大众卫生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刘静 沈海燕;就这样击退产后抑郁[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6 ;分娩方式影响孩子身心健康[N];健康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海蕴;分娩方式越自然越好[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8 于云英;要重视产后抑郁发作[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刘朝晖;产后抑郁祸及孩子[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张爱军;产后抑郁 受“伤”的不仅是妈妈[N];大众卫生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479例妇女产后抑郁情况及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谢日华;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田敬霞;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胎儿体重及孕妇分娩方式预测[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李华凤;宫缩及仿宫缩全身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6 齐晓梅;围生期心境状态改变及相关因素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7 王炳顺;剖宫产术对母婴健康影响的前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杨歆科;产后抑郁大鼠行为学与激素水平、单胺递质变化及补益心脾法干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王宏;北京地区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10 王新;孕妇盆底功能状况调查及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效果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要珍;性格、妊娠时限、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宋修丽;产后抑郁与完美主义个性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阎元;基于社区的产后抑郁筛查技术及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于津;上海市产后抑郁现况调查[D];复旦大学;2010年
5 沈荣;产后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及其心理干预效果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关阿娜;包头市三家综合医院住院分娩产妇产后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孙文娟;三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红梅;心理社会因素与孕产妇及胎儿心理生理影响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叶冬仙;湖南省孕产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邱萌;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608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0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