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晚发性抑郁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脑机制的ERPs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19:27
【摘要】: 目的:晚发性抑郁(late-onset depression,LO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精神障碍之一,其发病机制与中青年抑郁症有所不同。该疾病的遗传因素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但年老化、血管因素所致的脑结构变化与之密切相关。除情感障碍和认知损害并存外,社交困难也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面孔识别是人类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已有研究表明中青年抑郁症患者存在面孔加工障碍。但老年抑郁症患者是否存在面孔识别障碍及其脑加工特征,目前仍不清楚。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s)是研究大脑信息加工过程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往研究发现人类面孔较其它刺激(如动物面孔、家具、房屋等)产生更大的颞枕区优势分布的N170成分(N170效应),反映了人脑对面孔信息的早期觉察;而翻转面孔的N170潜伏期较正立面孔显著延长(有时波幅增高,N170翻转效应),反映了面孔空间结构信息的早期加工。本研究采用被动面孔识别范式与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重点考察了晚发性抑郁患者和健康老年人以上两种效应的异同点,对晚发抑郁患者是否存在面孔早期加工障碍及脑电生理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被试者包括17例晚发抑郁患者(首次发病年龄≥60岁)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6例健康老年人。抑郁严重程度评定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以排除痴呆。ERPs记录采用被动面孔识别范式,要求被试者观看图片并计数蝴蝶(靶刺激)呈现次数,其余正立和倒立图片(包括面孔、非面孔)为非靶刺激。记录32导脑电后进行离线分析。测量非靶刺激ERP颞枕区T5、T6、O1、O2电极P1和N170峰波幅及峰潜伏期;根据面孔在颞枕区产生更大的N170的结果,用面孔ERP减家具ERP得到差异波,测量此波在上述四个电极点Nd170峰值及峰潜伏期;为检验本组患者是否具有基本认知功能损害,测量靶刺激ERP额-顶区FZ、CZ、PZ电极P3峰值及峰潜伏期。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MANOVA)对上述各成分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1、病例组非靶刺激诱发的P1和N170波幅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且N170潜伏期明显延长,统计结果发现显著组别主效应。 2、健康老年人和晚发抑郁患者均产生显著的N170效应(Nd170)以及N170翻转效应,表现为面孔刺激诱发的N170波幅较家具明显增强(更负)及翻转面孔的N170潜伏期较正立面孔显著延长;病例组的面孔与家具N170的波幅差和Nd170波幅在右侧颞枕区(T6)较对照组明显减小;两组被试的翻转效应表现相似。 3、病例组靶刺激的P3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方差分析表明组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被试的P3波幅无显著组间差异。 结论: 1、本组患者存在基本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靶刺激P3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2、晚发性抑郁患者可能存在广泛性早期视知觉加工异常,表现为视觉信息加工速度减慢和容量减小。 3、晚发抑郁患者存在特异性面孔早期知觉加工的障碍,这一功能缺陷可能发生在面孔基本分类水平(区分面孔还是非面孔),而患者对面孔结构信息的早期加工则保持相对完整。 4、晚发抑郁患者对面孔信息的早期加工障碍可能在其社交困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文】:

分布位置,国际,灰色,统计分析


图2. 32导电极分布位置(国际10/20系统),参与统计分析的电极用灰色圆圈标Fig.2. Electrode locations on the Quick-Cap, view from top. Electrodes analyzedstatistically are depicted in gray circles.4、数据处理应用EEG/ERP SCAN 4.3软件(Neuroscan Inco.)对脑电数据进行线分析(Off-line)。预览原始脑电,采用相关法[ 2 4 ]矫正垂直眼电伪迹脑电分析时程(Epoch)为刺激后800ms,基线为刺激前200ms,基线正后波幅超过±100μV者被视为伪迹在叠加中剔除。20Hz低通无相移字滤波(滤波强度24dB/oct)后分别对两组被试者5种刺激得到的EEG行分类叠加。每个被试者每类非靶刺激均叠加60次以上。将双侧耳垂考转换为平均参考。基于本研究的目的及以往文献报道[ 10 -1 6 ],用SCAN中“Peak detection”自动测量非靶刺激EEG的颞枕区和枕区4个电极(T5、T6、O1、O2)60-120ms时间窗最大值为P1峰;上述四个电极130-190ms时间窗最小值为 N170峰;根据面孔在颞枕区产生更大的 N1

波形图,靶刺激,总平均,对照组


31= 0.085, P = 0.773)。图7. 病例组与对照组靶刺激ERP的总平均波形图。可见,LOD组靶刺激P3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Fig.7. Grand average ERP waveforms of P3 elicited by target stimuli.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倩;郑重;邹可;孙学礼;;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年03期

2 张璇;俞峻瀚;肖泽萍;;分离性障碍的神经影像和电生理研究进展[J];上海精神医学;2011年03期

3 刘静;周曙;;神游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李成;肖正军;高茂军;;阿立派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13期

5 完颜笑如;庄达民;刘伟;;基于非任务相关ERP技术的飞行员脑力负荷评价方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6 武煦峰;薛博瑜;;清肝镇心解毒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事件相关电位N 400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1年06期

7 侯国存;李静;孙秀丽;;尿毒症患者认知障碍与事件相关电位[J];中国血液净化;2011年08期

8 钟毅平;张笑仪;范伟;;中文听觉双字词认知中的正字法即时激活效应——来自ERP的证据[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9 王东;朱孔美;谭淑平;邹义壮;王健;李详红;杨甫德;张进国;李东;周东丰;张岿;;稳定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感觉门控诱发电位P50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7期

10 陶维东;孙弘进;张旭东;郑剑虹;;非面孔物体倒置效应形成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晶;张炳蔚;;晚发性抑郁患者执行控制障碍脑机制的ERPs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沈翔;郭春妮;赵永波;;事件相关电位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意义[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李娟;罗跃嘉;江新;翁旭初;;汉字、拼音和英文词语义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韩志伟;;以汉语语句为刺激材料的ERP测谎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邹吉林;王美芳;张秀娟;;实体论者与渐变论者的自发特质推理:一项ERP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敏;代天恩;张庆林;;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汉字新语义产生的脑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周曙;魏景汉;周南;罗跃嘉;;大脑协同功能的脑波成像[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刘练红;;视觉干扰对心理旋转加工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海岩;;睡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劲松;王岩;;高冲动性ADHD儿童Go/Nogo任务中的自我调控:事件相关电位N2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静;大脑如何指挥言行[N];大众科技报;2002年

2 记者 王雪飞;王玉平发现大脑认知新电位[N];健康报;2000年

3 方俊明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脑科学促进教育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翼;抑郁症视觉前注意加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2 刘赛男;轻度认知损害额叶冲突加工机制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3 罗一峰;面孔容颜信息加工的脑机制: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4 单家银;催眠冲突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郭纬;老年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影响因素及脑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晓东;身体自我信息加工机制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王旭梅;事件相关电位P300,,LDAEP与气质性格量表TCI人格纬度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房慧聪;注意定向对立体视觉影响机制的ERP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舒良超;基于决策神经科学的不确定决策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杜英春;工作记忆中的前摄干扰作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旭东;发展性协调障碍倾向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视空工作记忆的ERP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2 王彦芳;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_(300)亚成分及PANSS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3 王书旺;一种基于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的非线性信号处理方法[D];汕头大学;2005年

4 周宏珍;面孔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及其临床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谢四元;矛盾态度的行为与ERP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金燕;独立分量分析及其在事件相关电位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8 高笑;胖负面身体自我图式女性对身体信息注意偏向的ERP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魏玉芳;面孔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特性[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张学军;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病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9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09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2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