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大鼠不完全缺血再灌注后β-淀粉样蛋白和早老素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4-06 16:12
【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阿尔茨海姆病(A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而显著增加,是老龄期痴呆的首要病因。AD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而,AD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是近年国内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的重点。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是AD重要的危险因素,,家族早发性AD主要是由APP、PS-1、PS-2这三个基因突变造成的。但绝大多数AD患者是迟发的、散发的,不能用基因学说完美的解释。这促使人们寻找新的AD发病危险因素和机制。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与心脑血管疾病相联系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AD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研究发现高达60%—100%的AD患者脑组织中呈现各种各样的脑血管病理改变。AD和脑血管事件在危险因素和病理改变上的交互重叠引起了人们对血管性因素在AD发病机制中作用和地位的重视,AD和脑血管疾病作为老龄期大脑最常见两种疾病,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值得研究。 β-淀粉样蛋白瀑布假说(Amyloid Cascade hypothesis)是目前AD主要的发病机制学说,该学说认为Aβ在大脑中的生成和沉积是AD发病机制中早期的、不变的和必要的事件,是各种类型AD发病的共同通路。本实验目的之一是观察大鼠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74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兴;;阿尔茨海默病的主动免疫[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1年01期

2 付剑亮;孙晓江;;脂代谢与痴呆[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7年03期

3 杜蘅,钱采楙;载脂蛋白E与脑淀粉样血管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年04期

4 江文宇;吕泽平;;血管性危险因子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6年08期

5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n senile plaques of Alzheimer’s diseas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年09期

6 刘学俊;医学英语汉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01期

7 叶伟,刘建武,周江宁,胡祥友,唐孝威;老年性痴呆症脑内老年斑三维重构及其结构特征分析[J];科学通报;2005年08期

8 刘莹;张微微;;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研究现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1期

9 贾建平;方伯言;;Alzheimer病是否属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范畴浅议[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年04期

10 方伯言;贾建平;;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源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红金;眼睛动态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刘颖;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阿尔茨海默病脑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及其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杜红坚;阿尔茨海默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神经电生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4 秦颖;载脂蛋白E4神经毒作用机制的研究:K~+通道抑制和Ca~(2+)超载[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5 牛英才;地黄饮子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李静;血管危险因素及脑缺血对老年性痴呆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7 闫福岭;脑缺血增加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刘斌;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脑组织及病人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谭初兵;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与机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张志慧;老年性痴呆脑微血管发病机制及通心络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冉;基于脑白质疏松的血管源性认知障碍的DTI及中医证候要素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刘佳;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及其血管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3 苏净;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4 华颖;杏仁核点燃癫痫大鼠IGF-1和nNOS的表达及抗癫痫药物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5年

5 邱冬;Cystatin C基因5’端-157G/C突变与老年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6 刘晔;眼面咽喉肌受累的一个家系初步研究结果[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7 马敏琳;慢性脑缺血诱导的自由基损伤、谷氨酸神经毒性作用的AD病因学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8 董献军;SNP芯片数据库及其分析工具的构建和应用[D];东南大学;2005年

9 黄彦;高血压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空腹、餐后胰岛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熊哲;灯盏花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6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16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d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