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NGF基因修饰的BMSCs对VaD大鼠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4-12 01:44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将N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移植到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的体内,并从行为学及其他角度观察其对VaD大鼠的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以重组腺病毒在体外介导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或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转染BMSCs。并以Western印记法检测经NGF基因修饰的BMSCs的NGF蛋白表达变化。 应用大鼠双侧颈动脉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不进行尾静脉注射;PBS对照组:血管性痴呆模型制备后1周尾静脉注射1ml PBS;BMSCs组:造模后1周尾静脉注射4×10~6/ml仅经GFP基因修饰的BMSCs1ml;NGF基因修饰组:造模1周后尾静脉注射4×10~6ml NGF基因修饰的BMSCs1ml。 注射后4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行为学改变,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海马凋亡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MDAR1)、NGF、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变化。 结果 1、造模4w后,经冰冻切片观察到NGF基因修饰组及BMSCs组大鼠海马区有绿色荧光表达,证明经鼠尾静脉移植BMSCs成功。 2、MORRIS水迷宫检测显示实验的第2-5天NGF基因修饰组及BMSC组逃避潜伏期较PBS组均显著缩短(P<0.05),且NGF基因修饰组优于BMSC组(P<0.05);第6天的空间探索实验显示:NGF基因修饰组及BMSC组穿越平台位置的次数较PBS组显著增多(P<0.05),且NGF基因修饰组多于BMSC组(P<0.05)。 3、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PBS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组织结构紊乱,可见大量的细胞坏死,细胞结构不清:胞核溶解明显;胞浆淡染;胞体明显肿胀。BMSC组和NGF基因修饰组改变较PBS组明显减轻,而且以NGF基因修饰组减轻更为明显。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变化。 4、TUNEL法检测显示NGF基因修饰组及BMSC组海马凋亡细胞比例均较PBS组显著降低(P<0.05),且NGF基因修饰组较BMSC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 5、NGF基因修饰组及BMSC组大鼠海马区NMDARl表达较PBS组显著降低(P<0.05),且NGF基因修饰组较BMSC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 6、NGF基因修饰组及BMSC组大鼠海马区SYN表达较PBS组显著增高(P<0.05),且NGF基因修饰组较BMSC组增高更为显著(P<0.05)。 7、NGF基因修饰组及BMSC组大鼠海马区NGF表达较PBS组显著增高(P<0.05),且NGF基因修饰组较BMSC组增高更为显著(P<0.05)。 8、Western印记法显示:NGF基因修饰的BMSCs的NGF蛋白表达较未经NGF基因修饰的BMSC增高。 结论 1、静脉移植NGF基因修饰的BMSCs对V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静脉移植NGF基因修饰的BMSCs可以降低VaD大鼠海马区凋亡细胞的比例,对VaD大鼠海马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NGF基因的修饰可使BMSCs的NGF蛋白表达增高。 4、静脉移植NGF基因修饰的BMSCs可以使VaD大鼠海马区SYN表达增加。 5、静脉移植NGF基因修饰的BMSCs可以降低VaD大鼠海马区NR1表达。 6、静脉移植NGF基因修饰的BMSCs可以提高VaD大鼠海马区NGF的表达。 7、NGF基因修饰的BMSCs对VaD大鼠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BMSC治疗。
【图文】:

示意图,大鼠,示意图,生长状态


图1大鼠颈动脉系解剖及手术示意图染复数(M01)的测定及转染:将Ad一GFP一NGF、Ad一GFP在eityofinfeetion,MOI)=0一20opfu/eell的范围内,分别BMSCS:选用P3代生长状态良好的BMSCS,按1xIJ个细

示意图,水迷宫,示意图,钢质


18Cm的钢质黑色平台。较为经典的MorriS水迷宫测试程序主要包括定位航行试验印 lacenavigation)和空间探索试验 (sPatialProbe)两个部分。水迷宫及水迷宫实验室的大致情况见图2、图3。图2水迷宫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49.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清;赵冬梅;黄飞;;神经生长因子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张艳玲,李露斯,可金星,范文辉;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记忆行为改变与突触结构参数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3 姚国恩,王景周,陈曼娥;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NMDAR机制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4 石苗茜;刘卫平;;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5 吴建云,范光丽;突触素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1999年04期

6 李军;脑缺血性损伤级联反应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年06期

7 吕心瑞;潘娅;李清春;董宇华;蒋乃昌;;神经生长因子对拟AD模型大鼠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郝宪恩;李楠;王鑫国;;益气活血复方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大鼠大脑皮层神经递质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尹昱,宋春风,王伟斌,梁翠萍,樊敬峰,吕佩源;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NMDA受体mRNA表达特征及石杉碱甲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年06期

10 李澎涛,潘彦舒,黄启福,黄旭,严京,王永炎;解毒通络方对脑缺血损伤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624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24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4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