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小鼠血管性痴呆细胞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及石杉碱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3 15:16
【摘要】: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属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和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VD的发病呈迅速增长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V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探讨和阐明VD的发病机理,对于临床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理论意义。 目前认为,海马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其中神经元和突触数量及其形态正常与否对学习、记忆的产生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有关VD时海马病变与学习和记忆功能损害的关系,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第三脑室正中隆起和第四脑室外侧隐窝与外侧孔之间室管膜的特异性区域是脑脊液循环的必由之路,是脑内化学信息转导的重要位点,对脑脊液成分,尤其是免疫信息分子具有重要的监控作用,并且参与多种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神经内分泌及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有报道阿尔茨海默型老年性痴呆时,在脑室室管膜细胞内也有神经原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沉积。而VD时该区域是否也发生微细变化,目前尚未见报道。 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Ca2+]i)、钙调素(calmodulin, CaM)及其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 CaMPKⅡ)一直是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机制研究的焦点。多种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神经细胞内钙超载(Ca2+ over-loading)、CaM及CaMPKⅡ水平升高参与了脑组织缺血损伤;并且应用Ca2+通道拮抗剂抑制钙超载,可以减轻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有些学者对缺血性脑组织损伤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缺血后神经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 cAMP)水平升高,神经突触后膜谷氨酸受体表达增多,二者均参与了脑组织缺血性损伤。 目前认为,在生理状态下神经细胞[Ca2+]i、cAMP是参与学习和 WP=6 记忆机制的细胞内第二信使;而神经细胞膜N-甲基-D-天门冬氨酸 (N-methyl-D-aspartate, NMDA) 受体及细胞内[Ca2+]i、CaM及CaMPKⅡ、cAMP水平的变化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也逐渐成为了多数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有学者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ementia, AD)动物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AD模型脑组织内钙离子超载、cAMP、腺苷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 AC)水平和谷氨酸受体水平降低。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探讨VD动物模型脑组织内NMDA受体、钙信号转导机制及cAMP改变提供了线索。 此外,二氢麦角环肽在治疗VD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成为治疗痴呆的一线药物;而石杉碱甲为治疗痴呆的一种新药,疗效及药理学机制尚在研究中。因此,我们以二药作为药物治疗组,观察了其对VD小鼠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痴呆的新药理学机制。本研究采用反复缺血 再灌注诱发小鼠VD动物模型,观察VD时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第三脑室正中隆起、第四脑室外侧隐窝扫描电镜特征,检测海马组织NMDA受体的表达及转录水平、[Ca2+]i、CaM及CaMPKⅡ、cAMP水平,以探讨VD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 小鼠VD模型的建立及海马组织病理学特征 小鼠331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 = 66)、假手术对照组(n =66)、VD模型组(n = 67)、二氢麦角环肽组(n = 66)、石杉碱甲组(n = 66)。采用颈总动脉结扎,经过连续三次脑组织缺血20 min 再灌注10 min,建立VD小鼠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二氢麦角环肽组、石杉碱甲组;制造VD模型的第29天、30天,各组小鼠分别进行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对其学习和记忆成绩测试;HE和硫堇染色下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1.1 学习成绩 术后第29天,分别进行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测试跳台试验反应时间(sec)和错误次数(number / 5 min)作为学习成绩,水迷宫试验游完全程时间(sec)和错误次数(number / 3 min)作为学习成绩。 跳台试验结果显示:⑴与正常对照组的反应时间(49.86±11.24) WP=7 和假手术对照组的反应时间(50.77±10.56)比较,VD模型组小鼠学习阶段的反应时间(84.40±12.15)明显延长(P0.01);⑵与VD模型组的反应时间比较,二氢麦角环肽组小鼠学习阶段的反应时间(59.21±13.24)及石杉碱甲组小鼠学习阶段的的反应时间(61.14±15.23)均明显缩短(P0.01);⑶与正常对照组的错误次数(1.09±0.31)和假手术对照组的错误次数(1.22±0.28)比较,VD模型组小鼠学习阶段的错误次数(3.70±0.31)明显增加(P0.01);⑷与VD模型组的错误次数比较,二氢麦角环肽组小鼠学习阶段的错误次数(1.51±0.40)及石杉碱甲组小鼠学习阶段的的错误次数(1.34±0.33)均明显减少(P0.01);⑸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石杉碱甲组、二氢麦角环肽组之间的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 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⑴与正常对照组的游全程时间(80.67±35.42)和假手术对照组的游全程时间(88.16±32.56)比较,VD模型组小鼠学习阶段的游全程时间(146.60±33.39)明显延长(P0.01);⑵与VD模型组的游全程时间比较,二氢麦角环肽组小鼠学习阶段的游全程时间(115.23±40.21)及石杉碱甲组小鼠学习阶段的游全程时间(102.51±49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74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静;杨理明;李齐激;王冲;;HPLC法测定台江产千层塔中的石杉碱甲的含量[J];贵州医药;2007年07期

2 徐振荣,何煦昌,白东鲁;石杉碱甲类似物的研究Ⅲ.N-甲基吡啶酮石杉碱甲类似物的合成[J];药学学报;1996年05期

3 黎运龙,何煦昌,白东鲁;老年痴呆症药物石杉碱甲类似物研究Ⅳ(±)-8,15-二氢-去-11,15-二甲基-8-羟基石杉碱甲的合成[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6年03期

4 刘铁薇;石杉碱甲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1年10期

5 符旭东,平其能,高永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杉碱甲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物残留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年08期

6 李春德,于瑞起,阎敬初;石杉碱甲对家兔脑电、肌电、呼吸和血流等的影响及其对胆碱酯酶的抑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9年04期

7 徐振荣,何煦昌,白东鲁;老年痴呆症药物石杉碱甲的类似物研究Ⅱ(±)-失二碳石杉碱甲类似物的合成[J];药学学报;1996年04期

8 夏强,刘群才;石杉碱甲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02年01期

9 奈效祯,付慧鹏,马玲;石杉碱甲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疗效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马建东,郑华 ,王永军;石杉碱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障碍的疗效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艺声;丁明华;;天然石杉碱资源的生物技术开发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胡国渊;;石杉碱甲调制大脑皮层NMDA受体[A];第九届中国神经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章海燕;唐希灿;;石杉碱甲对缺血诱发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研究[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涛;黄小毅;邓泉;谢如刚;余孝其;;含二硫键的环五肽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涛;夏传琴;张玉玺;谢如刚;余孝其;;含双二硫键的环肽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涛;王晓燕;向清祥;张玉玺;余孝其;;含硫醚结构的环肽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俏;蒋晓航;姜毓丽;陈国神;;石杉碱甲的大鼠鼻粘膜吸收研究[A];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徐维安;李建新;杨国龙;崔凤玉;谢关宝;顾瑜;;石杉碱甲胶囊治疗阿尔采末氏病12例临床观察[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9 李朝明;谭宁华;郑惠兰;何敏;郝小江;周俊;;圆滑番荔枝种子中的新环肽[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王涛;向清祥;王晓燕;谢如刚;余孝其;;含硫醚结构的环肽对阴、阳离子的分子识别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峻 吴伟 潘胜利;复旦大学采用新HPLC法寻找石杉碱甲资源[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赵民生;石杉碱甲与重症肌无力和老年性痴呆[N];健康报;2005年

3 杨 昆;寻找现代“记事珠”[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左常睿;用现代科技挖掘中草药宝藏[N];科技日报;2002年

5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益智类植物药四大品种领航[N];医药经济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崔昕;镜鉴药物创新的“代表作”[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董纯蕾;我国科学家急募老年痴呆症患者 为新药上市“抢跑道”[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记者  肖军 通讯员  杨志镍 袁喜良;人工繁殖“蛇足石杉”项目启动[N];湖南日报;2006年

9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淑坤 文翟;“双剑”抗击老年痴呆[N];医药经济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白毅;创新是他们不懈的追求[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佩源;小鼠血管性痴呆细胞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及石杉碱甲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2 史俊;石杉碱甲-磷酸川芎嗪复方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初大丰;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石杉碱甲长效缓释微球制剂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来栓;亚低温、石杉碱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秀男;低压组合层析从草药蛇足石杉中同时分离纯化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6 姬生国;国产石杉科药用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李崇前;南川冠唇花、冠唇花和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潘仙华;1.Kaitocephalin及Halipeptin A的合成研究 2.CuI/氨基酸催化下烯基碘与酰胺的偶联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9 王涛;含多胺、二硫键以及硫醚结构的环肽的设计合成及分子识别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刘卫刚;石杉碱甲在脊髓器官型培养水平对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海龙;石杉碱甲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黄小毅;含二硫键的环肽的合成与分子识别作用[D];四川大学;2004年

3 梁昊;千层塔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激素对丛生苗生长和石杉碱甲合成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苏经迁;产生物碱和石杉碱甲石杉科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蔡晓青;石杉碱甲聚合物温敏凝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李园;石杉碱甲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0年

7 李俊;从蛇足石杉中提取石杉碱甲的工艺及中试试验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8 苏琦;石杉碱甲改善复合型AD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可能机制[D];苏州大学;2012年

9 蒋志龙;基于胸腺素α1活性片段的环肽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10 姚黎清;石杉碱甲及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637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37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9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