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农村妇女抑郁症状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0-05-04 16:47
【摘要】: 目的 了解农村妇女抑郁症状患病率,分析农村妇女抑郁症状患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躯体疾病、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1、抑郁症状现况调查对象的选择 从辽宁省凤城市红旗镇、鸡冠山镇各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按人口普查农村女性各年龄组人口比,,在每个行政村选择100名18-65岁妇女,计800名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和不能配合调查者。 2、病例对照研究对象的选择 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的抑郁症状者作为病例组,其余无抑郁症状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二、判定标准及测量方法 1、抑郁症状的判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抑郁症状筛选。以50分为分界值,50分以上者有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者症状越严重。 2、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调查参照“生活事件量表”(LES),结合农村妇女特点编制“农村妇女生活事件量表”。 三、流行病学调查内容 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现患疾病、生活事件等。 四、统计方法 调查结果用Microsoft Access建立数据库。资料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和EpiData5.0。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分析。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规定为α=0.05。 结果 一、调查对象抑郁症状患病率 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SBS评分50分以上,即有抑郁症状433人,占54.3%。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调查对象抑郁症状患病率不同,50~65岁组患病率最高,为63.6%,18~岁组最低,为45.2%;高中及以上毕业组最低36.0%,小学没毕业组最高为71.0%,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婚姻状况调查对象抑郁症状患病率不同,但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二、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以有抑郁症状者作为病例组,其余无抑郁症状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1、一般人口学特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采用趋势x~2检验分析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抑郁症状与婚姻状况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与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的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抑郁症状的患病率有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的趋势。 2、躯体疾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妇科疾病、肿瘤、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常见躯体疾病与调查对象抑郁症状患病率的关系。经x~2检验,肿瘤、糖尿病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疾病、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妇科疾病(OR=1.971,95%C.I:1.212~3.203)、心脏病(OR=3.527,95%C.I:1.961~6.345)、高血压(OR=2.520,95%C.I:1.165~5.449)、肝肾疾病(OR=11.236,95%C.I:1.463~86.305)等常见疾病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3、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1)生活事件总应激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调查对象生活事件量表的总应激量的平均分(4.14±11.98)。病例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平均分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病例组和对照组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平均分、正性生活事件应激量平均分差异无显著性。 (2)单项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 进一步对恋爱订婚、结婚、与公婆不和、家庭经济困难等31项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作单因素分析,发现家庭添加新成员、与公婆不和、家庭经济困难、欠债500元以上等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添加新成员的OR值(OR=0.275,95%C.I:0.074~1.024)无意义。与公婆不和(OR=9.462,95%C.I:1.216~73.642)、家庭经济困难(OR=2.262,95%C.I:1.351~3.788)、欠债500元以上(OR=2.339,95%C.I:1.413~3.870)等负性生活事件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三、抑郁症状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P<0.1的影响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分析。在对其它因素进行调整后,文化程度、添加新成员、患心脏病、与公婆不和、欠债500元以上等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患有心脏病(OR=2.939,95%C.I:1.603~5.390)、与公婆不和(OR=14.938,95%C.I:1.554~143.555)、欠债500元以上(OR=1.861,95%C.I:1.091~3.173)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768,95%C.I:0.638~0.926)、家庭添加新成员(OR=0.147,95%C.I:0.028~0.763)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省凤城市农村妇女抑郁症状患病率5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忠心脏病、与公婆不和、欠债500元以上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添加新成员是抑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鹏书;;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蒲蜀湘;;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性与区别[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33期

3 土人;;抑郁症:心灵感冒不容忽视[J];温州人;2011年11期

4 陈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5 贾东立;;警惕:抑郁症就在你身边[J];大众心理学;2004年11期

6 ;感叹号!抑郁症![J];科技与企业;2010年03期

7 麦良辉;;抑郁症概述[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8期

8 ;抑郁症的19条报警信号[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1年08期

9 易淑华;;微笑型抑郁症——中年人的无形心理杀手[J];大众心理学;2006年11期

10 华平;刘卫国;;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师建国;;抑郁症的识别与心理治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跃华;张兰凤;;抑郁症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目标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莹;周成业;刘朋;王云凤;;缺血性卒中患者抑郁症状与发病部位的Logistic回归分析[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达;许唯;占宏伟;刘洪彪;;抑郁症患者rCBF变化与局部脑功能关系的探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9册)[C];2009年

5 樊浩华;;抑郁症患者的人身安全监控[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6 吴珂;;脑卒中病人与抑郁症[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林有道;倪秀英;;慢性精神分裂症203例抑郁症状的临床调查[A];中国民政精神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张向阳;刘建伟;邹礼民;林壮国;王启源;;181例离退休干部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卫华;;抑郁症相关的慢性失眠的鉴别:附个案2例[A];第2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培琰;;神经可塑性——抑郁症病理生理的新探索[A];全国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走出“抑郁”见新天[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通讯员 宋大庆 记者 武娜;癌症患病率增加逐渐年轻化[N];连云港日报;2009年

3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罗照春;3G时代如何防抑郁[N];健康报;2010年

4 记者 郑石隐 实习生 张送萍;抑郁症反思录:一个公务员的非正常死亡[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张献怀;抑郁症:人类第一号心理杀手[N];大众科技报;2011年

6 罗刚;近三成帕金森病患者有抑郁症状[N];健康报;2007年

7 朱文娟;切勿忽视大学生抑郁症状[N];威海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强晓玲;“林黛玉就是典型”:专家把脉抑郁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朱本浩;抑郁症并非全由“心病”所致[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特约记者 李新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病率为15.4%[N];健康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华;抑郁症遗传模式及其与CREB1、BDNF基因的关联和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胡华;抑郁症动物模型与脑血管因素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常翼;抑郁症视觉前注意加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4 从恩朝;儿童期性侵犯与女性抑郁症的风险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江华;大学生抑郁人际高风险—应激模型实证研究—多时段追踪和抑郁症患者大脑灰质密度的VBM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6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辉;辽宁省医护人员中职业紧张反应、职业紧张源及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卢静;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现况调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李节;孕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智娟;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及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2 田丹;农村妇女抑郁症状现况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3 郭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抑郁症及其和预后的关系[D];延边大学;2010年

4 张柯;安徽省某城乡社区老年抑郁症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5 杨安芳;住院烧伤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张郭莺;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王新;阈下抑郁者对情绪词汇的注意偏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蕾;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多种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胡安艳;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家庭、学校因素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10 熊莉;童年中期受欺负、抑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8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48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6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