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纳米微粒载NF-κB圈套基因作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12:24
【摘要】: 目的: (1)制备纳米微粒基因载体,探讨其结合、保护DNA的优势。 (2)分析精神分裂症模型动物NF-κB介导的细胞因子变化,从免疫学方面探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 (3)探讨纳米微粒载NF-κB圈套基因作用于精神分裂症模型动物后对NF-κB介导的细胞因子的干预效果。 方法: (1)运用乳化聚合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分析优化制备条件,制作合适平均粒径PBCA纳米微粒,并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制备适合作为纳米微粒基因载体的纳米微粒。 (2)利用纳米微粒作为基因载体结合哑铃型NF-κB圈套基因,制成纳米微粒载NF-κB圈套基因。 (3)利用体重为350±20g雄性wistar大鼠,注射0.3mg/kg、0.6mg/kg、1.2 mg/kg、1.8 mg/kg、2.4 mg/kg不同剂量MK-801,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变化,优化模型制作的最佳剂量,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4)利用纳米微粒载NF-κB圈套基因通过侧脑室注射抑制NF-κB蛋白活性,考察动物在行为学上的变化,同时考察纳米微粒载圈套基因对TNF-α、ILlp、IL-2、IL-6、IL-10 mRNA表达的影响。 数据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处理。 结果: (1)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制备平均粒径74±3nm纳米微粒(NP)的制备条件:反应溶液pH值为2.5,BCA单体浓度为1%,搅拌速度为1000r/min,表面活性剂为1%的Dextran70,,添加0.3%的Tween-80,在25℃反应3h,调节pH值在6~7之间,继续搅拌1h终止。所制NP为均匀球形,表面平滑完整,粒径分布呈正态分布,分布均匀,跨度仅在0.21左右,分散良好。 (2)采用0.25%CTAB对空白PBCA-NP进行表面改性,Zeta电位从-23.0mV提高到+23mV。MTT法测定细胞毒性,PBCA-NP和CTAB-PBCA-NP均在≤100nng/μl时没有表现出细胞毒性。 (3)经过表面改性的NP在pH值7.0条件下可以质量比10∶1与哑铃型NF-κB圈套基因结合,包封率为96.21%,结合后并未引起NP表面形态和平均粒径的改变。与NP结合以后基因片段抗DNaseⅠ、血清降解,超声破坏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4)经过剂量实验,注射剂量为0.6mg/kg,注射体积100μl/20g可以诱发较为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运动增加、刻板行为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济失调,社会行为淡漠。同时大鼠仍然保持一定的行为能力未出现中毒症状。 (5)纳米微粒载NF-κB圈套基因在动物实验中以较高的效能抑制了NF-κB的活性,与裸圈套基因相比有显著水平的差异(P=0.0324)。利用纳米微粒载NF-BB圈套基因作用MK-80l模型大鼠,抑制NF-κB的活性,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效应。 (6)纳米微粒载NF-κB圈套基因作用MK-801模型大鼠后大鼠的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MK-801诱导的运动加快、刻板和共济失调行为都低于对照组。其中对运动行为的影响下降了45%,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7);刻板行为方面也达到了显著水平(P=0.046)。共济失调的改善也比较显著,达到显著水平(P=0.026)。 (7)纳米微粒载NF-κB圈套基因作用MK-801模型大鼠后NF-κB、TNF-α、IL-1β、IL-2、IL-10在mRNA水平的表达发生了变化,NF-κB、IL-10表达上调,TNF-α、IL-1β、IL-2表达下调,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1)乳化聚合法工艺可以制备粒径较小、分布均匀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颗粒。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修饰,做为理想的纳米基因载体,携载NF-κB圈套DNA可以较高效能抑制NF-κB的活性; (2) 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模型动物存在NF-κB功能的亢进和多种细胞因子的mRNA的表达的异常; (3)首次将纳米微粒结合基因片段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研究,初步结论认为:纳米NF-κB圈套DNA作用于精神分裂症模型动物可以干预NF-κB介导的免疫激活,为研究精神分裂症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构建了新的研究平台; (4)应用纳米NF-κB圈套DNA作用于精神分裂症模型动物,可以部分逆转实验动物的诱导症状,证实NF-κB与精神分裂症模型动物的行为存在关联。
【图文】:

表面活性剂,粗度,PH值,分布图


博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醋纳米粒制备工艺及作为基因载体的本研究中不同表面活性剂及组合均能制得平均粒径在120一130nln的纳(表l一3),单用PluronieF一68平均粒径最小为121.36士l.36nm,单用Dextra的跨度最小为0.38(图1一l);添加TWeen-80会产生气泡,电镜观察单用TWee制得的NP有粘连,单用Dextran70的表面更加平滑,反应出现乳光即反应的时间也较其它条件快。这是因为Dextran70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加快聚反应的速度,微粒都带负电荷,同性电荷增加了NP的稳定性。因此后续实验用0.5%Dextran70作为单一表面活性剂优化PBCA一NP制备条件。可见表面活剂对PBCA.NP有多方面影响。力忍启月2刀力月42口今礴444,,33

粒度分析,所指,箭头,PH值


PH值为0.5时PBCA.N甲粒径最小;以胶体液出现乳光为准,PH值小于2.0时聚合速度变慢,跨度变大,PH值为0.5时反应时间超过10h;PH值图1一 3pH值为5.0的粒度分析图,箭头所指为大颖粒大于4.0聚合速度变快,平均粒径增大,偶见soonln左右的大颗粒(图1一3)。PH值5.0时制备的PBCA.NP在磁力转子上形成团块,电镜观察有一定的粘连。这是由于PH太小时由于OH一太少、聚合反应太慢,以致无法聚合成球,PH太高时OH.太多,聚合反应太快。因此,在制备PBCA一NP时,严格控制介质的pH值是关键。适宜的pH值下不仅能制得合适大小的NP,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变pH值控制反应速度和聚合程度。 1.3.1.3a-BCA用量对PBCA一NP制备的影响表1一4不同a一B以(%)用量对PBCA一NP粒径和跨度的影响121.m士a咫1加刀士0.用*1刀肠士1.能*l艾67士0.田*1拟屯士0.所*跨度0320.350.30注:与浓度1嚼目比*尸<D.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74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见行;;PLGA-伊曲康唑纳米粒的抗真菌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2期

2 曲国威;张灿;;抗肿瘤有效成分藤黄酸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06期

3 方奕巍;尹宗宁;;透明质酸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作用的初步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4 张桔铭;吴寒梅;;激素类药物醋酸地塞米松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5 魏海谅;;透血脑屏障制剂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19期

6 陈婷;鲁莹;;载抗肿瘤药物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1年03期

7 刘春喜;张娜;;层层自组装纳米粒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J];生命的化学;2011年04期

8 闫静静;郎轶咏;王强;朱晓红;李三鸣;;壳聚糖微粒及纳米制剂在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年09期

9 李晶;汪森明;胡丽娟;胡喜钢;曹漫明;张积仁;;盐酸洛拉曲克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10 佟若菲;朱雪瑜;;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性质考查[J];天津药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淑燕;欧阳五庆;刘玉梅;;硫酸长春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毒性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吕路线;李文强;宋学勤;;纳米微粒载NF-κB圈套DNA作用于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NF-κB及相关细胞因子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孙亚彬;陈如大;李国锋;任非;刘思佳;刘媛;;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制备研究[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10年

4 李云让;欧阳五庆;;黄藤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制备工艺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周函;徐琳;朱光洁;董磊;张俊峰;高下;;聚乙酰亚胺纳米粒转染离体培养C57BL/6J小鼠耳蜗基底膜的实验研究[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邓联东;蔺晓娜;邢金峰;董岸杰;;聚乙二醇/聚氰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树珍;欧阳五庆;;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研制及对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刘福和;金桂;王斌艳;魏颖慧;李范珠;;吐温-80包裹的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脑内递送的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9 裴澄;李晶明;孙乃学;;环孢霉素A纳米粒对体外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段友容;张志荣;;PELGE载药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纪小龙;纳米技术在开拓新药中应用前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移植性肝癌模型中的磁靶向性[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记者 白毅;复合物纳米粒可作为胰岛素口服给药新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云涛;DDS研发 唱响制剂时代主旋律[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甘勇 林艳琼 陈庆华;微粒系统用于眼用制剂成新趋势[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李悦恒邋张勇;纳米技术广泛用于眼部给药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徐兰山邋阮湘华;纳米生物:创新在起跑线[N];科技日报;2008年

8 张中桥;四医大西京医院发现纳米粒可作 VEG F基因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平其能;纳米药物制剂的现状与未来[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刘云涛;前沿 创新 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西晓;肝靶向纳米制剂的生物特性及药动、药效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吕琳;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的研制及用于肝癌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高虹;磁性纳米高分子聚合物在肿瘤靶向化疗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吕路线;纳米微粒载NF-κB圈套基因作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张静;油酰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陈名懋;选择性胆甾化壳聚糖衍生物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孙颖;PBCA纳米粒载体介导的肝癌HSV-TK/GCV基因治疗的体外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张玮;基于微针给药的靶向黑素细胞抗色素沉着纳米粒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宋坤;光敏剂—纳米粒载体系统在卵巢癌光动力学治疗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张雪琼;羧甲基壳聚糖智能释药肝靶向纳米传递系统的构建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波;p53DNA-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和药物含量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周静;骨髓靶向阿糖胞苷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马淑燕;长春碱纳米粒对大鼠C6脑神经胶质瘤的抑制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尹晓慧;肝靶向性盐酸诺拉曲塞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斌生;载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佟媛;载银杏内酯A纳米粒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郭妍;纳米生物技术治疗肝癌:p53-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王娜;治疗高尿酸血症UOX脂质纳米粒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庆莲;米托蒽醌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和细胞摄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吉顺莉;紫杉醇PLGA口服纳米粒的制备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6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56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b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