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伴及不伴精神病症状的女性重度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03:56
【摘要】: 目的: 1.观察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症(PMD、NMD)患者的临床特征症状簇的差异 2.研究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症(PMD、NMD)患者的治疗策略 选择及相应效果、远期疗效的不同 3.研究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症(PMD、NMD)患者脑血流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4.研究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是影响重度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因素 5.重度抑郁症女性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 6.重度抑郁症女性患者的SCL-90量表研究 方法: 1对象 1.1病例组 共纳入148例,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9月-2009年4月门诊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国际标准(ICD-10)的诊断标准;并且符合其中关于PMD和NMD亚型的诊断标准;②初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评分不小于35分,由2名神经科医师(包括一名主任医师)同时进行精神检查并且按照DSM-IV和CCMD-3进行诊断;且HAMD量表评分与SCL-90量表评分一致性较高者;③病人就诊时为抑郁症第一次发作,有3次以上的复诊次数,且首次就诊之前未服用过抗抑郁药物和(或)抗精神病药物;⑤年龄18-70岁之间;⑥民族汉族;⑦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入组。 其中NMD组48例(年龄28-62岁,平均43.7岁±14.4岁)、PMD组100例,将PMD组的100例随机分为PMD单药组41例(年龄22-70岁,平均47.1岁±6.5岁)、PMD联用组59例(年龄31-67岁,平均52.0岁±10.1岁)。学历:PMD组文盲8例、小学7例、初中15例、高中20例、大学40例;NMD组文盲2例、小学5例、初中11例、高中12例、大学18例。 排除标准:①器质性或药物等引起的继发性抑郁障碍;②双相情感精神障碍的抑郁发作,恶劣情感障碍,反应性抑郁障碍和其他疾病状态的抑郁综合症;③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继发性抑郁障碍;④酒或其他物质依赖或滥用证据者;⑤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⑥妊娠、哺乳期妇女;⑦正在服用其他抗抑郁药的患者。 1.2对照组 共纳入165例,根据与病例组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当的条件选取,主要来自本校学生、本院职工及健康查体中心查体者,HAMD评分7分,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无精神分裂症、酒精和药物依赖病史等,具体排除标准同上。对照组平均年龄(47.8±15.3)岁,学历:文盲2例、小学9例、初中47例、高中60例、大学47例。 2量表检测 病例组的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测,在患者第一次就诊及确诊后1、3、9个月时分别进行HAMD和SCL-90评分。睡眠障碍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3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 在患者入组时和治疗9个月时分别进行两次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选择频率为2 MHz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头,常规经双侧颞窗进行探测,有颞窗测定不明确者则经眼窗进行测定,每条动脉选取三个探测深度,测定所有入组患者两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方向和血流动力学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收集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峰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阻抗指数(RI)等数据。对脑血管有明确狭窄和/或侧枝循环开放者予以排除。 4治疗方法 对NMD组给予帕罗西汀20mg,qd;对PMD联用组给予帕罗西汀20mg, qd,奥氮平2.5mg qd;对PMD单药组给予奥氮平2.5mg qd;三组均同时给予佳乐定1片qn。 5统计处理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计数资料表示为率,其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临床特征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Spearman法;疗效分析采用Ridit分析方法;P值小于0.05时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第1次就诊时,NMD组与PMD组的HAMD量表评分总分无统计学差异,总分分别为56.12±5.00、58.20±6.20分,两者相比P0.05; 2.临床特征研究方面,第1次就诊时NMD组与PMD组的HAMD量表一级因子评分显示,6个一级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运动迟滞、认知障碍、绝望感(P0.01);躯体性焦虑、自知力、强迫(P0.05);在二级因子评分中,PMD组和NMD组患者在自罪感、自杀倾向、绝望感三个二级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研究上,治疗后1个月、3个月、9个月时刻对NMD组、PMD单药组、PMD联用组患者的HAMD量表评分、HAMD减分率分析显示,NMD组的治疗起效较快,在治疗的第1个月减分率即达到38.2%,在治疗9个月时疗效显著,HAMD量表评分减分率达62.2%,能够达到治愈的标准;PMD联用组对治疗的反应慢于NMD组,最终达到50.4%的减分率;PMD单药组起效慢,疗效很差。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MD单药组与PMD联用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D单药组与NMD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NMD组与PMD组的大多数因子评分均有所下降,与入组时评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强迫、偏执两个因子与入组时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与自身对照相比,NMD组和PMD联用组经正规有效治疗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脑血流速度比入组测量时均有所回升,而PMD单药组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脑血流速度比入组测量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组别的搏动指数和阻抗指数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出统计学意义。 5.入组时PMD年长亚组与PMD组、NMD组与NMD年长亚组相比,HAMD量表评分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的不同时刻进行HAMD评分,发现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年长亚组与非年长亚组HAMD量表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9个月时年长亚组与非年长亚组HAMD量表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文化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存在线性相关性。 6.在重度抑郁症睡眠障碍研究上,入组时NMD组与PMD组在睡眠损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相比,入组时NMD与PMD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自身对照显示,NMD组和PMD联用组治疗后的评分总分及主因子所有因子评分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相比,NMD组和PMD联用组在“主观睡眠质量”和“白天功能紊乱”两个因子和二级因子的“夜间醒来或早醒”上仍然存在统计学差异。7.SCL-90量表研究结果显示,抑郁因子与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敏感三项的显著性概率值Sig0.01;焦虑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躯体化四项的显著性概率值Sig0.01。 结论: 1.对于女性重症抑郁症患者来说,伴有精神症状亚组与不伴精神症状的亚组在病情严重程度上相当; 2.比起NMD患者,PMD患者表现为更严重的迟滞、认知障碍、绝望感、自罪感,自知力方面损害较重;而NMD患者则有更为严重的躯体性焦虑、强迫症状。另外,PMD患者具有更为严重的自杀倾向。 3.对治疗的反应上,NMD组的治疗起效较快,其次是PMD联用组,PMD单药组起效慢;在治疗方法上,PMD组患者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NMD患者单独用帕罗西汀的治疗策略较为适合,单用帕罗西汀治疗PMD患者是不适合的,几乎无效。另外,即使重度抑郁症女性患者在临床治疗上达到显著进步的标准后,对于强迫和偏执方面的损害仍无明显改观。 4.女性重度抑郁症患者存在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现象,其原因可能与血管痉挛有关。血流动力学异常与重度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关联。 5.年龄对病情严重程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对药物的反应上,年长亚组同样反应良好,也能达到显著进步的标准,但是起效较慢;文化程度低者抑郁严重程度较高。 6.重度抑郁症患者存在全面的睡眠功能下降,在有效治疗之后,睡眠功能可得以全面的改善,但是仍然会残留部分睡眠功能障碍;并且是否伴有精神症状并不对睡眠方面的损害和恢复产生影响。 7.SCL-90量表研究显示,抑郁因子与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其余的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无相关性;焦虑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躯体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其余的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强迫无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祖承;南达元;黄啸;;日本“第5届抑郁症学会”大会介绍[J];上海精神医学;2008年06期

2 许晓英;龚飞中;;抑郁症的药物及心理治疗策略[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23期

3 李溪;;针灸治疗56例英国人抑郁症临证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12期

4 江平安;;中医治疗抑郁症[J];家庭医学;2006年09期

5 高建伟;倪亚平;;小柴胡汤证是治疗抑郁症的良方[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04期

6 张永军;;精神抑郁症治疗展望[J];中国保健;1998年10期

7 罗兰兰,张勉;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5年03期

8 迟雨岩;;父母如何面对青春期抑郁的孩子[J];健康生活;2006年12期

9 王远芳;;抑郁症的治疗及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2011年04期

10 何伟谦;;治疗心脏病患者抑郁症,药物优于心理治疗[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新亭;张皓;;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住院康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A];首届全国脑外伤治疗与康复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彭易坤;;多平面分期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千;;Duckeet+改良Koyanagi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4 侯康林;邓斌;温宁;洪浩;刘洪臣;;老年人牙齿重度磨损伴部分缺牙的设计、制作与临床观察[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俊;李毅忠;;PPH术加外痔剥切术治疗重度痔68例临床观察[A];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唐湘涛;;三例急性重度砷化氢中毒报告[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刘永斌;;光动力疗法治疗重度痤疮[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永刚;池海虹;黄朝霞;侯晓红;吕杰强;;腹腔穿刺留置术在治疗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临床应用[A];2011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9 白雪;冯轶;蔺莉;;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71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欧陕兴;张莉;李彬;李小荣;李叶阔;李松娜;龙芳;陈宇珂;彭光明;钱民;许玉清;乔国庆;;双源CT对猪急性重度心肌挫裂伤左心功能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湟中首家重度残疾人托养所正式挂牌[N];西海农民报;2010年

2 夏昭敏 李中来;青岛市城乡重度残疾人员免费享受社会保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3 娘周;我州全面启动阳光家园计划[N];果洛报;2010年

4 记者 孟鸣 实习生 陈德飞;今年全市近万贫困重残人得到救助[N];芜湖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道明;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享受财政补贴[N];广元日报;2010年

6 苏卫东;惠山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启用[N];无锡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陈健儿;重度贫困残疾人生活有保障[N];中山日报;2009年

8 昆财;昆山推进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N];江苏经济报;2010年

9 记者 李云萍;重度残疾人应管尽管[N];石家庄日报;2011年

10 通讯员白云峰 辛慧荣;70名重度残疾人得到12万元补助[N];昌吉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立辉;浏阳市农村居民抑郁症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杨文辉;抑郁症负性偏向的脑电生理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黄满丽;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从神经心理学测量到神经影像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刘超武;常规肺功能正常的重度吸烟者振动反应成像图像特征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罗英姿;冗思在青少年抑郁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段冬梅;电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刘大艳;缺氧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代谢足迹变化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夏薇;雌二醇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杨利敏;缰核介导P物质受体拮抗剂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纪长青;自拟补肾疏肝方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蓓;伴及不伴精神病症状的女性重度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楼丹丹;重度抑郁症患者BDNF基因多态性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3 朱晓昱;三例抑郁症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10年

4 邹琳;抑郁症与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王翠;媒介真实与现实世界的背离:国内报纸抑郁症患者形象再现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黄海红;上海某三级精神病医院住院抑郁症患者经济负担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梁毅平;社会心理因素对首发抑郁症发病及严重程度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朱晓晨;抑郁症相关失眠证候要素及虚实证候间多导睡眠图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东雅;百事乐胶囊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钟义松;“益肾调神”配穴法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7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67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0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