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新发序列变异和新发拷贝数变异与妥瑞氏症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6-06 12:40
【摘要】:妥瑞氏症(Tourette Disorder,TD),也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早发的神经发育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表现出运动抽动及发声抽动。TD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0.3%-0.9%,患者具有很强的性别差异(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4:1)。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TD患者形成不良性格特征,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家系和双胞胎的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在TD致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本实验室以及其他研究者的前期工作初步证明稀有变异和/或新发序列变异具有TD致病风险,但尚未对TD的遗传架构进行深入的探究。本研究通过分析802个TD三人家庭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对于TD致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的贡献进行了探究。与正常对照相比,新发有害变异显著地富集于TD单发家系(三人家庭中仅有孩子患有TD,其父母均没有抽动相关病史)的患者中。同时,TD单发家系中的女性患者携带更多的新发有害变异,这表明在TD致病机制中可能存在女性保护效应(Female protective effect)。本研究利用WES数据首次证明在TD患者中新发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显著富集。该结果在其他399个TD三人家庭的芯片数据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这些结果表明TD的遗传架构与其他早发性精神发育性疾病,如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类似。研究结果表明,在TD单发家系中,约有9.7%的TD患者至少携带了一个具有TD致病风险的新发序列变异,约有1.5%的TD患者至少携带了一个具有TD致病风险的新发拷贝数变异。因此,单发家系中约有10%的TD患者携带有至少一个具有TD致病风险新发变异。利用新发序列变异的结果,本研究预估有483个基因参与了 TD的致病机制,并鉴定得到了一个高可信度的TD致病基因CELSR3(Cadherin EGF LAG Seven-Pass G-Type Receptor 3),两个可能的 TD 致病基因 OPA1(OPA1,Mitochondrial Dynamin Like GTPase)和FBN2(Fibrillin 2)。此外,研究结果显示细胞极性相关的基因通常携带有比预期更多的新发有害变异,这表明细胞极性相关通路可能参与了 TD的致病机制。与其他精神类疾病研究中检测到的新发变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TD患者和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所携带的新发序列变异倾向于影响相似的基因,而TD患者和ASD患者中检测到的新发拷贝数变异也存在显著交集,这表明这些常见精神类疾病的致病机制可能共享相同的遗传因素。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新发序列变异和新发拷贝数变异都贡献了 TD的患病风险,并为细胞极性参与TD的致病机制这一假说提供了证据支持。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对后续的样本收集和遗传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还为深入探究TD的遗传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文】:

患者,年龄变化,年龄,严重程度


运动抽动通常会演变成更精细的动作,,而发声抽动则会发展成短语。大多数患逡逑者的抽动症状在10-12岁之间表现最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抽动的症状会逐步减轻逡逑(图1-1)。统计显示,约有四分之三的TD患者在成年后其抽动的症状会极大地减轻,逡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成年后抽动症状完全消失(Bloch邋and邋Leckman,邋2009)。逡逑5邋逦逡逑4邋八逡逑RELATIVE邋3邋*逦/逦V逡逑TIC逦/逡逑SEVERITY逦/逦^逡逑(ARRTS)邋2邋_逦/逡逑j逦^逡逑逦Estimates邋from邋Model逡逑逦逦|逦|逦i逦逡逑0逦5逦10逦15逡逑AGE邋(y)逡逑图1-1邋TD患者的抽动症状随着年龄的变化逡逑横轴代表了患者的年龄变化,纵轴代表了每年父母对于TD患者抽动症状严重程度的打分(0邋=逡逑没有抽动症状,5邋=抽动症状最严重)。可以看出TD患者在10岁左右其抽动症状最严重,随后随逡逑着年龄的增长,抽动的症状也逐渐减轻。ARRTS邋=邋Annual邋rating邋of邋relative邋tic邋severity。本图来自逡逑于(Bloch邋and邋Leckman,邋2009)。逡逑3逡逑

父母,家系,亲代,家系图


采用超过邋1000邋家来自邋SSC邋(Simons邋Simplex邋Collection)邋(Fischbach邋and邋Lord,逡逑2010)中的单发家系作为本研究的对照样本。与TD样本有所不同,所有来自于SSC逡逑的单发家系均为四人家庭(Quartet)(图2-2),其中只有一个孩子为先证者,另一个孩逡逑子以及父母均为健康个体。这种四人家庭的对照样本不仅能提供了健康样本作为正逡逑常对照(未患病父母和未患病孩子组成的三人家庭),由于ASD中遗传学上的研究已逡逑经相对深入,还可以利用由未患病父母和先证者组成的三人家庭作为正对照以验证逡逑本研究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逡逑图2-2四人单发家系的组成逡逑2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璨;周秀平;王文圣;;窟野河洪水序列变异点综合诊断[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7期

2 滕野;;水文序列变异点检验方法的性能比较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20期

3 周园园;师长兴;范小黎;杜俊;;国内水文序列变异点分析方法及在各流域应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4 陈占寿;乔爱芳;;几种水文序列变异点诊断方法的性能比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张一驰,周成虎,李宝林;基于Brown-Forsythe检验的水文序列变异点识别[J];地理研究;2005年05期

6 姬新颖,傅恩清,周育森,王海涛,杨为松;中国部分地区人群血清TTV部分序列变异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7 魏来,王宇,陈红松,陶其敏;用PCR分析HCV-RNA NS5部分序列变异[J];生物化学杂志;1996年05期

8 许斌;谢平;刘静君;刘媛;;水文序列变异的空间尺度主因分析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1期

9 刘华;张丽玲;张谦;刘萍;李秀普;;推荐使用人类基因组变异协会关于序列变异描述的规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3期

10 孙红英,周开亚,陆健健,杨光;中国大陆绒螯蟹线粒体16S rDNA序列变异与分子鉴定标记[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红英;周开亚;杨光;陆健健;;中国大陆绒螯蟹线粒体16S rDNA序列变异与分子鉴定标记[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孙红英;张德华;杨思量;金玉宏;吕秀玲;周开亚;;用线粒体多基因片段的序列变异探讨亚洲厚蟹属(Helice)系统发生[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杨金权;胡雪莲;林弘都;唐文乔;;长江口邻近水域刀鲚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变异与遗传多样性[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李俊兵;王绪桢;何舜平;;16SrRNA基因序列变异和中国渻系鱼类系统发育关系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C];2004年

5 张红平;李利;李学伟;;四川黑山羊mtDNA控制区序列变异和系统发生关系研究[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苑克俊;刘庆忠;张力思;艾呈祥;魏海蓉;;苹果α-法尼烯合酶基因序列变异的进一步研究(英文)[A];第二届全国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军;赵良杰;刘其根;张宏;;闽江大眼华鳊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分析[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蒙子宁;吴丰;杨丽萍;林浩然;;中国罗非鱼7个引进种的线粒体基因序列变异及亲缘关系分析[A];第二届中国动物学会比较内分泌学分会和发育生物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俞丹;陈明;唐琼英;刘焕章;;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变异的尖头渆谱系生物地理学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0 孔祥会;;鱼类功能基因序列变异对生物学功能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游雪晴 刘晓军;人类某些特有疾病源自基因变异[N];科技日报;2003年

2 记者 白毅;白介素—3基因序列变异影响人类大脑容量[N];中国医药报;2012年

3 胡德荣;国人基因组序列变异研究有独创[N];健康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记者 艾拜·司马义 牛欣民 杨明剑;我区加快地方性艾滋病病毒序列变异研究进程[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5 余志平;刨根究底找病因[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记者李天舒;东亚人群p53基因与纬度相关[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盛;新发序列变异和新发拷贝数变异与妥瑞氏症的关系[D];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

2 徐士霞;鲸类MHC基因的序列变异和进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树嘉;基于组装的人类基因组群体结构性变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婷;2型糖尿病病人中SIRT2基因启动子遗传变异和功能研究[D];济宁医学院;2017年

2 滕勇;猪垂体转录因子(POU1F1)基因部分序列变异分析及其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李崇奇;基于线粒体序列变异探讨野猪系统地理学及家猪起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晓佩;TgGRA24和25的基因序列分析及免疫保护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5 金宏;雁形目鸟类12S rRNA基因和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新;SIRT7基因表达调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济宁医学院;2017年

7 潘亮;玉米株高相关基因Dwarf3和Dwarf9的序列变异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8 陈娟;新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亚型候选基因突变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9 张兴桃;温度对CMV和TMV基因序列变异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颖;弓形虫棒状体蛋白38的序列变异及免疫保护作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99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99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2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