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研究的循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7 16:04

  本文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研究的循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循证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对ADHD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决策提供有价值的Pq证医学证据。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CC、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3月;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若纳入研究的同质性差进行定性分析,对符合定量分析质量标准的文献,应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另外,也筛查相关的系统评价文献,对其纳入的研究采用OQAQ量表(Oxman-Guyatt Overview Qualit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与PRISMA(Preferred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is)量表对文献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1)通过汇总分析表明ADHD与多基因遗传密切相关,研究对多巴胺系统、5-羟色胺系统、儿茶酚胺甲基转移酶以及单胺氧化酶和突触体维系蛋白-25(SNAP-25)方面的证据汇总表明DAT1、DRD2、DRD4、DRD5、5HTT、HTR1B和SNAP25与ADHD有弱关联(OR:1.02-1.65),但不同研究的异质性均显著(I250)。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遗传因素的作用占71%~73%,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小。(2)现有证据的汇总分析显示兴奋剂类药物的总体效应值(effect sizes,ES)约1.0,阿托莫西汀、胍法辛缓释剂和可乐定缓释剂的则都约0.7,而短效兴奋剂(0.99)与长效兴奋剂(0.95)的疗效相当,兴奋剂药物效益较非兴奋剂类(0.57)显著。但meta分析显示在ADHD-RS注意缺陷分量表分值及CGI-ADHD-S量表分值方面上阿托莫西汀组略与哌甲酯组有统计学意义[MD=-1.65,95%CI(-2.04,-1.26),P0.00001;MD=-0.23,95%CI(-40,-0.06),P=0.008]两者在ADHD-RS总分量表和多动/冲动分量表分值上却无统计学差异。心理社会治疗研究分析显示神经反馈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在注意缺陷(0.8097)及冲动行为(0.6862)的平均效应值较大,而多动行为(0.3962)则较小,而所有研究进行分析显示其平均均数差值(SMD)为0.67(95%CI=0.54-0.80),但纳入的15个研究的失访率约0%且临床异质性较大。综合治疗在改善ADHD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社会技能和学习障碍行为的总体效应值分别是1.27、1.27、0.91、0.90和0.19。(3)在纳入21篇ADHD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中文献方法学质量(OQAQ)最高为7.5分,最低为4分,平均5.24±1.03分,符合全部9个条目有14篇,主要表现在检索策略不全面、资料的选择偏倚控制不足、对纳入的原始研究缺乏严格的质量评价等问题。报告质量评分(PRISMA)最高为24分,最低14分,平均为18.93±2.91分,所有研究均不能满足全部27个条目的规范要求,主要存在摘要、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偏倚控制等方面报道不全面。部分相关的Meta分析所纳入的原始研究间异质性较大(研究对象的纳入、方法学、结局测量等不同)导致结果存在矛盾。 结论:(1)ADHD与多基因遗传、环境、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以及遗传-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密切。(2)在改善ADHD核心症状方面,短效兴奋剂与长效兴奋剂的疗效相当,,兴奋剂类药物优于非兴奋剂类(阿托莫西汀、胍法辛缓释剂和可乐定缓释剂),而行为治疗与非兴奋剂相当却比兴奋剂药物劣。Meta分析显示综合治疗改善ADHD的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更优于兴奋剂,但纳入的研究数尚少。因此,综合应用药物治疗、社会心理干预治疗方法对ADHD儿童进行全面干预,可更好改善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和社会功能。(3)目前关于ADHD的系统评价多数基于欧美国家,这反映出我同相关研究不足。但国内外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方法学水平和规范发表。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病因 治疗 系统评价 循证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49.94
【目录】:
  • 目录3-5
  • 缩略词表5-8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3
  • 材料和研究方法13-20
  • 1 检索策略13-14
  • 2 纳入排除标准14-18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14-17
  • 2.2 治疗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17-18
  • 3 研究方法18-19
  •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方法18
  • 3.2 治疗研究方法18-19
  • 3.3 系统评价/meta 分析的质量评价19
  • 4 数据汇总和分析19-20
  • 结果20-39
  • 1 一般资料20-24
  • 2 ADHD 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系统评价24-30
  • 3 治疗30-39
  • 讨论39-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4
  • 在研期间撰写的论文54-55
  • 致谢55-56
  • 综述56-69
  • 参考文献65-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学霞;麻宏伟;万彬;戴晓梅;;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4期

2 陈燕惠;陈辉;刘艳艳;林桂秀;韦立新;陈丹玲;;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12期

3 吕晓珍;舒正;张耀文;武珊珊;詹思延;;哌醋甲酯和托莫西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5期

4 刘军,苏林雁,杜亚松,吴永刚;注意力缺陷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1期

5 张丽珊;金星明;章依文;;父母小组培训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干预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5期

6 刘冬;张新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年02期

7 陈玉燕,陈健,王晓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血铅水平关系的探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年10期

8 李晓玲;王雪兰;黄丽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血清铁蛋白、血铅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19期

9 刘丹莉;邓晖;吕建华;郝崇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血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10 吴永刚,杜亚松,刘国锋,苏见知,何建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SPECT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研究的循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70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1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