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广州市城乡老年期痴呆和高危人群随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01:47
【摘要】: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化,老年期痴呆和AD已成为老人中的常见病。AD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早期症状轻微,易被人们忽视。当症状明显时,认知功能损害已较重。因此及早发现痴呆早期征象,对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阻断和延缓AD病情进展十分重要。国外对痴呆危险人群的随访研究起步较早,主要是对MCI进行的随访研究。我国对痴呆危险人群的随访研究也很重视,但是目前对于危险人群如何进展为痴呆的机理仍没有完全清楚,所以我们在2001年进行的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痴呆和高危人群进行了随访。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老年期痴呆和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变化。了解痴呆的变化过程,了解痴呆高危人群发展的过程,探讨不同结局的MCI之间的原因和差异。了解痴呆高危人群病死率和生存率,探索他们的死亡原因及差异。 方法2001.9-2002.2用两阶段法对广州市5276名年龄≥55周岁的社区老人进行痴呆患病率(基线)调查。第二阶段的诊断复查发现痴呆老人183例、MCI老人264例,MMSE评分≤分界值老人316例和MMSE评分虽分界值但筛查人员或家属怀疑老人有认知功能损害者75例,他们的诊断复查均为阴性。2003.7-2003.8和2008.11-2008.12于基线调查后的第2年、第7年分别对上述人群进行随访。三次使用的工具和调查程序相同。用DSM-Ⅲ-R的标准诊断痴呆,用NINCDS/AIREN标准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诊断VD,MCI诊断参照Petersen的诊断标准。用NINCDS-ADRDA的AD标准做出可能AD和很可能AD诊断。用CDR评定痴呆严重程度。 结果(1)随访发现MCI和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呈进行性加重。基线调查为MMSE评分分界值、MMSE评分≤分界值老人与MCI和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与其第二次随访评分的差值分别为3.97±6.58、-0.78±8.15、2.15±7.99、6.37±6.84、差异显著(P0.001)。MCI和痴呆患者的神经心理测验评分下降差值与POD评分升高的差值比MMSE评分分界值老人高。女性、高龄与痴呆程度较重的老人认知功能评分比男性、低龄和痴呆程度轻的老人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老人年龄(β=0.299,P0.001)对MMSE评分差值影响显著(P 0.001)。(2) 7年随访MCI并不完全进展为痴呆,有34.9%的MCI老人保持认知功能水平不变,21.1%逆转为正常。7年随访MCI转化为痴呆的转化率为8.07(%人年),高于MMSE评分分界值老人(2.74%人年)和MMSE评分≤分界值老人(3.80%人年)。女性、年龄高、受教育水平低的MCI老人较容易进展为痴呆;AMCI易进展为AD,而VMCI易进展为VD。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年龄对MCI转化为痴呆影响显著OR =1.87(95% CI:1.35-2.57)。(3) MMSE评分分界值、MMSE评分≤分界值老人、MCI和痴呆患者的死亡率(或病死率)分别为4.60%、7.49%、7.80%和14.28%(人年)。AD、VD和其他痴呆患者病死率为19.09%、24.35%和38.24%(人年)。男性MMSE评分分界值、MMSE评分≤分界值老人、MCI和痴呆患者的死亡率(或病死率)分别为(5.26、7.63、11.98、26.84)(%人年),高于女性(4.03、7.39、6.48、18.97)(%人年)。轻度、中度和重度痴呆患者病死率为13.75、26.59和57.24(%人年)。男性(OR=0.46,95%CI:0.31-0.71)、年龄增高(OR=1.05,95%CI:1.03-1.08)、MMSE评分低(OR=0.96,95% CI:0.94-0.99)和CDR评分增高(OR=2.29,95% CI:1.67-3.15)是老人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MMSE评分分界值、MMSE评分≤分界值、MCI和痴呆患者7年后的生存率分别为73%、58 %、54%和19%,P0.001。痴呆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67±0.35年(95%CI:2.98-4.36)。女性生存率高于男性。轻度、中度和重度痴呆患者7年后的生存率分别为30%,11%和4%, P0.001。他们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42±0.69年(95%CI:4.06-6.77)、3.33±0.35年(95%CI:2.65-4.01)和0.67±0.29年(95%CI:0.091-1.25)。痴呆患者发病后的生存时间为13-16年。AD、VD、OD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2±0.45年(95%CI:3.04-4.79)、3.67±0.95年(95%CI:1.33-4.33)和2.08±1.42年(95%CI:0.00-5.00)。 结论:1)老年期痴呆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复查正常老人,他们的认知功能损害呈进行性加重。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病死率随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生存率则降低。其他类型痴呆病死率最高,VD患者病死率比AD患者高且病程短。基线时女性痴呆的认知功能较男性差,但男性痴呆较女性痴呆认知功能损害下降更快。2)有认知功能下降虽MMSE评分分界值、MMSE评分≤分界值组、MCI都是痴呆的高危人群,他们向痴呆的转化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尤其以MCI为最。但是随着时间延长,MCI转化为痴呆的比率会下降。年龄是MCI转化为痴呆的危险因素3)轻度认知障碍是一种异质性状态,有部分MCI老人保持认知功能不变,甚至会逆转。
【图文】:

曲线,认知功能,生存曲线,分界值


图 1:不同认知功能状态老人的生存曲线图(年);Group(曲线):1. MMSE>分界值(上),2. MMSE≤分界值(中上分界值、MMSE≤分界值、MCI 和痴呆患者生存率依次查7年后的生存率和标准误分别为73%(0.000)、58 %(0.0),Log-rank 检验发现差异有显著性:(x2=94.499,,P<0

曲线,分界值,生存曲线,图注


图 2:男女两性痴呆患者和复查正常老人生存曲线图注:Time:随访时间(年);上图男性,曲线):1. MMSE>分界值(上),2. MMSE≤分界值(中上),3.MCI(中下),4.痴下图女性;线):1. MMSE>分界值(上),2. .MCI(中上),3 MMSE≤分界值(中下),4.痴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年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黛琪;;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症状的护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金佩虹;;老年期抑郁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老年医学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陈霞平;涂自良;杜士明;王启斌;张澈;张蓬华;;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进展[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满永;夏永静;王抒;;载脂蛋白A-Ⅳ基因360位点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关系[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王乃东;赵永波;;阿尔茨海默病的免疫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施海姗;侯乐;宁玉萍;郑东;钟笑梅;;不同认知障碍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金元;曹红;葛仁山;;Nestorone和黄体酮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魏丽丽;沈悦娣;章迎春;刘娜;胡兴越;陈炜;;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脑电地形图的研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庞丽;姚建莉;李海红;曹震;徐志峰;尤克增;陈耀文;吴仁华;;9.4T离体型核磁共振频谱对阿尔茨海默病海马谷氨酸变化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潘小玲;王刚;崔佩菁;王瑛;马建芳;任汝静;邓钰蕾;徐玮;汤荟冬;陈生弟;;GAB2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建中;探寻阿尔茨海默药新贵[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张新卿 刘一宁 马云川;参乌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李勇;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警报[N];健康报;2009年

4 刘海英;3种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激酶亮相[N];科技日报;2010年

5 编译 石头;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成泡影[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李勇 译;专家建议补充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编译 姚立新;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缺乏灵丹妙药[N];医药经济报;2010年

8 伊遥;阿尔茨海默病药开发路漫漫[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华闻;锂盐可防阿尔茨海默病[N];医药经济报;2004年

10 邵建国;靶向阿尔茨海默病[N];医药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建钦;老年期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施治及康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赵长安;铝致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效应及补肾填精方的防治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3 黄艳红;植物雌激素对绝经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4 宋阳;核磁共振追踪外源性的标记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细胞治疗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5 尹刚;PI3K/AKT信号通路在AD发病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杜红坚;阿尔茨海默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神经电生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7 Oa剑非;Aβ-AD动物模型建立及NGF治疗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张葳;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保护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周志昆;中药复方养寿丹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海马区神经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李e

本文编号:2707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707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