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人际关系主题团体治疗对住院抑郁症病人的疗效

发布时间:2020-07-29 22:40
【摘要】:目的:验证一个短程人际关系主题团体治疗对抑郁症病人的抑郁症症状、人际关系、社会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中被试为湖北省某精神科病房的抑郁症患者。在本研究中,对住院抑郁症病人进行诊断的依据是《ICD-10》中的诊断标准。入组标准为无攻击行为,无其他精神疾病或者神经系统疾病、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病变、药物依赖等,有自知力。筛查之后,根据病人是否选择做团体治疗进行分组,选择做团体治疗分为实验组,其他的进入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为常规治疗加团体治疗。实验组10名成员,对照组10名成员。团体每周三次,共六次,维持两周。治疗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评分。前测两周后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后测。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录入及分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四个量表的评分,验证短程团体人际关系主题团体心理治疗在治疗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以及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改善方面的作用。结果:1.对年龄这个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婚否、教育程度及家庭环境方面、是否做个体心理咨询、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水平一致,前测四个量表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2.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分在治疗两周后,实验组(t==4.13,p0.01)显著下降、对照组(t=1.45,p0.05)有所下降,但是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且两组差异(t=-2.1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交互效应极其其显著(F=9.89,p0.01),其中交际方面(F=8.20,p0.05)和待人接物(F=7.63,P0.05)两个维度交互效应均显著。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人际关系显著改善。3.HAMD评分在治疗后两周,实验组(t=6.16,p0.01)和对照组(t=3.27,p0.05)均显著下降,但实验组下降的更为明显。4.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在治疗后两周实验组(t=4.12,p0.01)对照组(t=4.86,p0.01)均显著下降。结论:1、短程人际关系主题团体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抑郁症病人的人际关系改善疗效显著,说明此运用此方案进行团体治疗适合于在抑郁症病人快速流转的现代精神科病房中进行推广,适用于帮助住院抑郁症病人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帮助病人更好的适应出院后的生活。2、运用此方案进行团体治疗对住院抑郁症病人人际关系的改善,主要表现在日常交际活动和待人接物技巧两个方面。团体成员通过在团体中人际互动以及模仿学习等过程,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人际模式,使实际的社交活动表现以及待人接物技巧方面有所改善,因而使整体的人际关系状况得到改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9.4
【图文】:

人际关系,简单效应,总分,交互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逡逑MASTER'S邋THESIS逡逑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人际关系总分上时间主效应显著,交互效应显著。具体逡逑如下所示: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邋(1,18)=19.02,邋p=0.000<0.01组别的主逡逑显著,F邋(1,18)=0.18,p=0.667〉0.05;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邋(1,18)=9.89,逡逑0.006<0.01;在人际关系量交际维度上,时间主效应显著,交互效应显著。具体逡逑如下所示: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邋(1,18)邋=22.79,邋p=0.000<0.05;组别的逡逑应不显著,F(l,18)=0.25,邋p=0.623>0.05;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逡逑18)=8.20,邋p=0.010<0.05,交互作用显著。逡逑因人际关系总分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交际维度的时间和组别的两项交互作用显逡逑,故对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并绘制简单效应图结果如图1、图2。逡逑

简单效应,维度,人际关系,总分


18)=8.20,邋p=0.010<0.05,交互作用显著。逡逑因人际关系总分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交际维度的时间和组别的两项交互作用显逡逑著,故对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并绘制简单效应图结果如图1、图2。逡逑16逦逡逑10邋i逦逦逡逑g邋逦逦逦逦逦邋参加团体治疗逡逑不参加团体s6疗逡逑6邋i逦逦逦逦逦逡逑4邋1逦逡逑2邋j逦逡逑0邋逦;邋'逡逑前测逦后测逡逑图1:人际关系总分的时间、组别简单效应分析逡逑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人际关系总分上面:在参加了团体的被试中时间(前逡逑后测)简单效应显著,F(l,18)=28.16,邋p=0.000<0.05;在未参加团体的被试上的时逡逑间简单效应不显著,F(l,18)=0.74,邋p=0.401>0.05。逡逑17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付侠;;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病人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年22期

2 朱银娇;黄莉;邓燕用;;中药沐足联合开天门手法对肺癌抑郁症病人的效果影响[J];全科护理;2017年11期

3 宗利华;;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病人康复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年01期

4 马晓晓;唐雨佳;杨冰香;夏双双;刘淑雅;;影响抑郁症病人寻求帮助的相关因素[J];护理研究;2017年15期

5 朱静波;;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病人有效康复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40期

6 黄冬华;谢建芳;袁水莲;;正念减压疗法对抑郁症病人自杀行为干预效果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6年12期

7 黄洁英;;综合护理在促进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6年13期

8 王颖;李欣;;住院抑郁症病人的家庭功能及家属心理状态研究[J];护理研究;2016年21期

9 胡启梅;谢红芬;王华云;姜薇;;抑郁症病人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5年06期

10 马明芳;梁杏莉;李小梅;;首发抑郁症病人社会支持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J];全科护理;201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娟;石保青;;住院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2 陈伟婷;王桂霞;王秀琴;;抑郁症病人的家庭护理[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3 朱玉星;刘青;;抑郁症病人的心理与护理[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4 张彦;;健康教育在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董惠芳;;应用环境治疗理论对住院抑郁症病人的临床操作[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徐清芝;;抑郁症病人的自杀行为及其护理干预[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蒋庆飞;徐秋萍;余柳霞;朱益民;;抑郁症病人应付方式和个性特征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志勤;;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A];中国民政精神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9 夏晓燕;;抑郁症病人的症状、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A];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苏永红;;制定一例抑郁症病人的护理措施[A];全国民政医学护理专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翁晖亮;如何预防抑郁症病人自杀[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常 宇;为患者解除精神上的枷锁[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代素平邋王道领;照料抑郁症病人应从“心”开始[N];健康报;2007年

4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抑郁症病人要注重“三期”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郭影 蒋凤丽 王波;抑郁症病人的消化道症状[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6 本版编辑 张宏耕 陈福新;警惕抑郁症病人的特殊自杀行为[N];大众卫生报;2006年

7 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陈福新;抑郁症病人的社区干预[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云南省精神病院 贾荣;“想通了”并非病好了[N];人民日报;2001年

9 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 病区主任 姜涛;又到抑郁高发时[N];健康时报;2015年

10 北京市海淀区 杨洋;我和抑郁抗争的心得[N];健康时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包露露;人际关系主题团体治疗对住院抑郁症病人的疗效[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2 董继承;抑郁症病人血清体液免疫指标随病期的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3 蔡琴凤;住院抑郁症病人梦的内容分析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4 袁辉;抑郁症病人认知功能改变的fMRI及MRS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5 何振宏;抑郁症病人的情绪加工缺陷[D];深圳大学;2017年

6 陈静;抑郁人群对未来的预期与自我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74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774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4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