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应用CMIA测定患者血药浓度,分析联合奥氮平治疗后丙戊酸钠浓度的变化,以及年龄、性别对这种变化的影响,同时探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Ⅰ型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济宁市某专科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60例双相Ⅰ型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奥氮平和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2、4、8周末早上取空腹血液应用CMIA对双相Ⅰ型障碍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进行多点倍比稀释测定。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第8周末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心电图、体重等进行常规检查,并采用副反应量表对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本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段,观察组患者的丙戊酸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除29-40岁与41-48岁年龄组间没有差异外,其余年龄组间两两比较,平均丙戊酸钠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给药剂量先多后少。(3)女性患者的丙戊酸钠平均浓度(80.4μg/ml)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4)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BRMS评分分别为(39.6±6.5)分和(39.1±6.8)分,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BRMS评分分别为(28.9±4.7)分及(32.7±5.2)分,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BRMS评分为(17.3±3.7)分及(21.4±4.3)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BRMS评分分别为(12.2±2.0)分及(15.6±2.5)分,观察组患者的BR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P0.05)。(5)经过8周的治疗,在观察组80例患者中,患者临床疗效等级判定为治愈的有51例(63.7%)、显效15例(18.8%)、进步8例(10.0%)、无效6例(7.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在对照组8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等级判定为治愈的有42例(52.5%)、显效13例(16.2%)、进步10例(12.5%)、无效15例(18.8%),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2%;两组有效率比较c2=4.440,v=1,P=0.03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6)在8周的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肝功异常、口干、便秘、头晕、心电图(ECG)异常的概率相差不大,但观察组患者出现静坐不能、体重增加、嗜睡的概率明显高于比对照组,而对照组血象异常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I型障碍时,可降低丙戊酸钠的使用剂量,年龄、性别对丙戊酸钠的浓度均有影响,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I型障碍中的疗效确切,且可快速起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巍;冯成红;;丙戊酸钠产生的不良反应新进展[J];现代养生;2015年02期
2 王丹逢;黄雄;朱海兵;林伟成;;奥氮平和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短期疗效与血药浓度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年08期
3 李烈权;;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08期
4 蒲绮霞;吴海波;黄雄;余国汉;王丹逢;古志文;江妙玲;张敏玲;;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18期
5 曾妙甜;;2009—2010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2年03期
6 黄彩英;杨建明;邓大勇;;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年02期
7 乔小云;钱巧;王晶;;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年06期
8 王明进;侯宗银;梁文香;王桂莲;张成英;;喹硫平与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年05期
9 吴妙莲;黄云;张慧芬;朱正怡;王珏;;273例癫痫患儿血清丙戊酸浓度和剂量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17期
10 杨建春;王春艳;;丙戊酸钠对妊娠小鼠的不良反应及叶酸的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2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龄讯;;欧盟提示碳青霉烯类药品和丙戊酸的相互作用[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雪飞;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实践及联合用药Meta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
2805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80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