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生物钟蛋白在抑郁症和神经炎症中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09:58
   第一部分AHI1缺失通过生物钟通路下调酪氨酸羟化酶表达造成小鼠抑郁样行为目的:脑内神经递质的减少是抑郁症病人的重要病理特征,而Ahi1(Abelson helper integration site 1)基因敲除(KO)小鼠的五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明显降低。本研究试图探索AHI1通过何种信号通路参与神经递质调控。方法:通过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行为。利用q RT-PCR手段去检测5-HT和DA通路中的合成、代谢酶以及相关转运体的m RNA水平。利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小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元的数目和活性。体外培养Neuro-2a(N2a)细胞系,用RNAi Max转染si RNA敲减Ahi1基因,构建AHI1缺陷细胞模型。用Lipo 2000转染EGFP-AHI1基因,构建AHI1过表达细胞模型。利用q RT-PCR和免疫印迹手段分别去检测相关基因的m RNA和蛋白水平。构建一系列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报告基因质粒,在过表达AHI1的情况下,检测AHI1对这些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AHI1与BMAL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 1)的转录因子RORα(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alpha)是否有结合。利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AHI1与RORα是否有共定位。Ahi1 KO鼠中脑立体定位注射REV-ERBα抑制剂SR8278来改善小鼠抑郁。结果:与对照小鼠相比,Ahi1 KO小鼠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都显著性增加,证明Ahi1 KO小鼠有抑郁表型。通过q 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发现,Ahi1 KO鼠中TH的m RNA和蛋白水平相比对照鼠显著降低。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Ahi1 KO鼠VTA区域TH神经元数目相比同窝杂合子小鼠无明显改变,而TH神经元活性明显降低。在N2a细胞中分别过表达和敲低Ahi1,通过免疫印迹和QPCR的方法检测蛋白和m RNA的含量,发现AHI1对TH同样有正调控的作用。报告基因实验也显示EGFP-AHI1可以显著性的提高TH启动子的活性。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Ahi1 KO鼠TH蛋白的水平都比对照小鼠低。以上结果表明AHI1对TH有正调控作用。REV-ERBα和NURR1对TH有转录调控作用。接下来的研究发现,Ahi1 KO鼠中脑REV-ERBα的蛋白和m RNA水平都显著增加,而NURR1水平没有明显改变。在N2a细胞中敲减Ahi1同样导致REV-ERBα的蛋白及m RNA水平升高。REV-ERBα通过RORE反应元件抑制TH启动子的活性,我们构建了缺失RORE反应元件的TH报告基因质粒(m TH-Luc),发现AHI1对缺失RORE反应元件的TH启动子失去了激活作用。在细胞中敲减REV-ERBα可以显著升高TH的蛋白表达水平。无论在白昼还是夜晚,Ahi1 KO鼠中脑REV-ERBα的蛋白水平都比对照鼠高。EGFP-AHI1可以抑制野生型REV-ERBα启动子的活性以及BMAL1/CLOCK所诱导的REV-ERBα启动子的活性,而不能影响缺失E-Box反应元件REV-ERBα启动子的活性。以上结果表明AHI1对TH的调控是通过负调控REV-ERBα实现的。在Ahi1 KO鼠中脑和Ahi1敲减细胞中,BMAL1的蛋白和m RNA水平均升高,而CLOCK水平无明显改变。免疫共沉淀实验和免疫荧光的实验结果表明AHI1与BMAL1的转录因子RORα有结合。EGFP-AHI1能抑制BMAL1启动子的活性,而如果将BMAL1启动子上的RORα反应元件RORE1和RORE2缺失,EGFP-AHI1就失去了对BMAL1启动子的抑制作用,说明AHI1通过RORα调控BMAL1。在N2a细胞中敲减Bmal1,TH蛋白和m RNA水平都增加,而REV-ERBα的蛋白和m RNA水平都减少。在敲减Bmal1的细胞中,再沉默Ahi1并不能引起REV-ERBα蛋白水平的增加和TH蛋白水平的降低,说明AHI1通过BMAL1调控TH。在细胞中过表达BMAL1/CLOCK,可以明显降低TH启动子的活性,而对缺失REV-ERBα结合位点的TH启动子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在Ahi1 KO鼠中脑注射REV-ERBα抑制剂SR8278可以恢复TH神经元的活性,缩短Ahi1 KO鼠在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说明AHI1通过BMAL1/REV-ERBα调控TH。结论:AHI1通过生物钟RORα/BMAL1/REV-ERBα通路调控TH的转录表达从而参与情绪和行为调控。缺失AHI1使BMAL1/REV-ERBα表达增加,因而抑制了TH的表达和DA的合成,这导致了小鼠的抑郁行为。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第二部分REV-ERBα激动剂通过NF-κB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目的:REV-ERBα是一种核心钟蛋白,它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巨噬细胞,它在神经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神经炎症与抑郁症等许多神经和精神疾病密切相关。然而,REV-ERBα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目前并不清楚。我们用REV-ERBα的激动剂GSK4112来激活REV-ERBα,从而研究REV-ERBα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我们使用小胶质细胞系、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动物模型去研究REV-ERBα激动剂GSK4112在体外和体内对小胶质细胞的作用。BV2细胞是一种小鼠来源的小胶质细胞系,先用GSK4112预处理BV2细胞,再用脂多糖(LPS)激活。原代小胶质细胞从新生小鼠皮层提取并准备,处理方法同BV2细胞。GSK4112和LPS通过立体定位装置注射进小鼠中脑。MTT实验用来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和q RT-PCR实验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V2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免疫荧光实验用于检测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活性,以及p65的分布。核质分离实验用于检测p65的核转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用于检测GSK4112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证明,REV-ERBα活性升高能消除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GSK4112预处理BV2细胞能够显著阻断LPS诱导的炎症蛋白的表达以及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GSK4112预处理原代小胶质细胞同样能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微定量注射GSK4112到小鼠中脑,能显著减弱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GSK4112抑制了LPS诱导的NF-κB亚基p65的磷酸化与入核,从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而且,体内和体外实验都证明了,GSK4112介导的神经炎症抑制保护了神经元免受小胶质细胞诱导的毒性损伤。我们的研究表明,增强的REV-ERBα活性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起到保护神经元的效果。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药物激活REV-ERBα能够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此外,药物激活REV-ERBα保护了神经元免受LPS介导的损伤,起到了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神经炎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9.4
【部分图文】:

杂合,行为,强迫游泳实验,神经炎


生物钟蛋白在抑郁症和神经炎症中的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实验结果1. Ahi1 KO 鼠表现为抑郁样行为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 Ahi1 KO 小鼠有抑郁样的行为,多个脑区 DA 和 5-HT 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6, 7]。考虑到 Ahi1 杂合鼠和野生鼠在行为和 AHI1 蛋白表达上均无明显的区别[6, 7],我们选取 Ahi1 杂合鼠作为对照鼠并调查 Ahi1 KO 鼠的抑郁行为。相比同窝 Ahi1 杂合鼠,Ahi1 KO 鼠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都明显增加(图 1A 和 1B),表明 Ahi1 缺失确实会导致小鼠抑郁。

中脑,二氨基联苯胺


40图 2: Ahi1 KO 鼠中脑 TH 的表达。(A)Ahi1 KO 鼠和对照鼠中脑指定基因的mRNA 水平。***P 0.001,**P 0.01,n=5。(B)Ahi1 KO 鼠和对照鼠中脑指定蛋白的水平。**P 0.01,n=5。3. Ahi1 KO 鼠 VTA 区域 TH 荧光强度降低有趣的是,二氨基联苯胺(DAB)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Ahi1 KO 鼠与同窝 Ahi1

中脑,生物钟,反应元件,核受体


Ahi1KO 鼠与杂合鼠中脑 TH 的蛋白水平在主观黎明(CT00)均高于主观黄昏(CT12)(图5A 和 5B)。而且,不管在 CT00 还是 CT12,Ahi1 KO 鼠 TH 的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鼠(图 5A 和 5B)。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 Ahi1 KO 鼠表现为抑郁样的行为,至少部分是通过降低 TH 的转录表达实现的。图 5: Ahi1 KO 鼠和对照鼠中脑 TH 蛋白的昼夜水平。**P 0.01,n=3。6. Ahi1 KO 鼠中脑 REV-ERBα 表达水平增加生物钟核受体 REV-ERBα 能结合到 TH 启动子的 RRE/NBRE 反应元件上,通过与 TH 的主要转录因子 NURR1 竞争来抑制 TH 的转录[31, 33]。因此,我们检测了敲除Ahi1对NURR1或REV-ERBα的表达是否有影响。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燕;;舞动治疗建立抑郁症患者身体觉察干预的应用[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年10期

2 ;科学家找到近80个抑郁症相关基因[J];阅读;2018年86期

3 周法超;;大学生青春期抑郁症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年11期

4 唐嵩潇;;谈抑郁症的心理干预方法[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年12期

5 李惠春;谭庆荣;司天梅;马现仓;;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S2期

6 邢铁夫;;浅谈抑郁症与教会牧养[J];天风;2018年02期

7 徐桂娟;何俊鹏;王会秋;宋震;魏迎东;;绘画分析与治疗技术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8年05期

8 钱国英;陈海勤;沈鑫华;钟华;王士良;宋国华;;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在首发抑郁症患者家庭适应性和症状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8年05期

9 施永红;;针对抑郁症学生的管理困惑及工作思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年05期

10 穆颖超;郭慧芳;;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干预及预防探究[J];才智;201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炜;;如何认识抑郁症及时识别、积极防治[A];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第五届之江公共卫生论坛资料汇编[C];2017年

2 郑金枝;;孕期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现况[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15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2届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年会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彦恒临床经验学习班论文集[C];2016年

3 张继辉;;从流行病学到治疗了解失眠与抑郁症的因果关系[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C];2016年

4 戴必兵;李建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抑郁症:正念和沉思的中介作用[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5 郑玉玮;;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偏差:来自情绪识别的证据[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6 何萍萍;李明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抑郁症[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C];2016年

7 王辉;;抑郁症患者表情和微表情识别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8 周绍宇;赵丽华;;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9 谢贵文;吴爱民;;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探讨[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10 吉莉娟;丁士炬;张洁;禹海航;胡珍玉;;抑郁症患者睡眠多导图睡眠参数对照研究[A];2014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张赫;抑郁症相关基因被发现[N];健康时报;2018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徐婷婷;每年6万亿!全球抑郁症支出惊人[N];健康时报;2018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抑郁症已成“常见病”,门诊治疗可否纳入医保?[N];南方日报;2018年

4 记者 刘海英;多重用药会增加患抑郁症风险[N];科技日报;2018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郭璐璐;抑郁症女子坠亡引发诉讼[N];检察日报;2018年

6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夏瑾;躁郁症:从沉重的抑郁到疯狂的欣快[N];中国青年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叶铁桥;鲜活的生命呼唤抑郁症研究[N];中国青年报;2006年

8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情感障碍科主任医师 桑文华;抑郁症患者如何科学用药?[N];大众卫生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卢杉;抑郁症:微茫里寻那亮光[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

10 受访专家 刘琦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 本报记者 于娟;帮抑郁症患者早日走出阴霾[N];中国医药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莲;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和预测机制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2 任蕾;郑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8年

3 廖文象;早发型和晚发型抑郁症患者神经认知与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神经影像学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4 郭东凯;生物钟蛋白在抑郁症和神经炎症中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5 鲁毅;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结构的多模态影像学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6 徐伟婷;电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曾宽;CK2缺失介导抑郁症NRG1-ErbB4通路紊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8 开远忠;视黄酸上调下丘脑谷氨酸系统参与抑郁症发病[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9 崔雪莲;抑郁症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差异性表达lncRNA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10 王立菲;抑郁症患者负性自我加工偏向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宇;童年创伤与抑郁症发生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2 刘唱;急性期和稳定期CBT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连接改变的动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3 李傲雪;护生抑郁症污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4 吴晓静;基于人类作业模式的康复训练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5 董小蕾;脑ALR弱化模型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6 徐慧;成年人膳食纤维摄入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7 李宗遥;成年人锌、铁、铜和硒摄入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8 王响;益生元治疗青春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9 马海兰;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10 田凡;对抑郁症的视频接触对精神科治疗求助态度的干预效果[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8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818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