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老年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11-20 07:17
   动脉硬化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逐渐升高,颅内外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颅内外动脉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课题开展了颅内外动脉硬化临床和基础两个部分的研究:(1)观察老年人群中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发生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2)研究大鼠颈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病理变化过程及机制,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老龄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 第一部分老年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现状调查观察老年人群中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发生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10月-2008年2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65岁以上病人2115人进行了现状调查,经DSA、CTA或颈动脉B超检查颅内外动脉硬化,并进行一般临床资料收集、血清学炎性因子检测和神经心理学测试。有颅内外动脉硬化的311人;血清学炎性因子检测包括IL-6,TNF-а以及Hs-CRP;神经心理检测。对临床资料和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颅内外动脉硬化基线特征:与无颅内外动脉硬化组相比,颅内外动脉硬化组年龄大(P0.05),受教育程度低(P0.01),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血尿酸均较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明显较低(P0.01)。颅内外动脉硬化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明显高于无颅内外动脉硬化组,统计学差异显著( P 0.01),颅内外动脉硬化组代谢综合症高于无颅内外动脉硬化组( P 0.05)。 (2)颅内外动脉硬化的特点:颅内外动脉硬化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39.87%),其次为椎动脉(15.11%)、锁骨下动脉(10.29%)、颈内动脉颅内段(8.04%)、基底动脉(6.43%)、大脑中动脉(6.11%)、颈总动脉(5.14%)。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硬化,左侧明显高于右侧,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颅内外动脉硬化的311人中,女性(52.09%)所占比例高于男性(47.91%)。 (3)颅内外动脉硬化组血清学IL-6(92.70±46.80vs72.88±25.12),TNF-а(36.27±24.11vs33.96±14.78)及Hs-CRP (1.73±1.43vs1.06±0.65)高于无颅内外动脉硬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颅内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血糖、血尿酸、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 (5)颅内外动脉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与无颅内外动脉硬化组相比,颅内外动脉硬化组MMSE、RVR、DS、BD均明显降低(P0.01),ADL升高(P 0.05)。与颅内外动脉硬化无高尿酸血症组相比,颅内外动脉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组MMSE评分降低(P0.05)。与颅内外动脉硬化无糖尿病组相比,颅内外动脉硬化合并糖尿病组MMSE评分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1)老年颅内外动脉硬化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老年颅内外动脉硬化发病率左侧高于右侧; (2)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血糖、血尿酸、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高血糖、高尿酸是特别值得重视的危险因素; (3)颅内外动脉硬化的老年病人中,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增加。 第二部分老龄鼠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月龄组大鼠颈动脉组织学特点和大鼠海马组织学特点,研究大鼠颈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病理变化过程及机制,探讨老龄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对象和方法: 30只大鼠按不同月龄分组,分别为低龄组,成年组和老龄组,每组各10只。对各组大鼠颈动脉进行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观察,并检测血清学炎性因子变化,行为学(穿梭箱和Morris水迷宫检测)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 结果: (1)老年大鼠颈动脉组织学结构特点:与低龄组大鼠相比,老龄大鼠内膜结构破坏严重,各层结构欠清晰,内皮细胞出现形态改变、脱落衰老凋亡现象。有红细胞等附着。在颈动脉内,TNF-α与IL-6 mRNA表达量随年龄递增,老龄组表达量最多。 (2)与低龄组相比,成年组血清ICAM-I、TNF-α升高(P0.05);老龄组血清ICAM-I、TNF-α、IL-6、IL-1显著升高(P0.01),Hs-CRP浓度升高(P0.05)。 (3)老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减少,齿状回区和CA3区神经细胞排列稀疏,破坏较严重。老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神经毡和神经髓鞘均出现广泛的老化、凋亡改变。老龄组大鼠神经细胞内细胞器出现肿胀等损伤改变。 (4)老龄组大鼠认知功能特点:与成年组相比,老龄组主动回避反应率(AAR)、被动回避反应率(PAR)及空间分辨力的下降(P0.05),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长。水迷宫空间搜索实验中,老龄组初次找到平台的时间长,跨越平台的次数少。平均游泳速度结果表明组间差异并非运动功能下降。穿梭箱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表明老龄大鼠条件性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 结论: (1)低龄组大鼠动脉内皮特点:内皮排列规则流畅,内膜表面光滑,内皮细胞长梭型,胞浆和细胞器丰富,核区饱满,核膜完整,细胞间紧密连接,膜表面有大量微绒毛结构;成年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特点:内皮细胞完整性较好,欠光滑,内皮排列与血管长径一致较规则,内皮细胞胞浆稀少,细胞器减少,含丰富吞饮小泡,细胞核所在部位隆起,突出于管腔,细胞表面有红细胞,膜表面微绒毛减少,内皮细胞与内皮下层分界欠清晰;老龄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特点:内皮排列规则欠流畅,表面欠光滑,内皮细胞胞浆稀薄,形态明显异常,体积缩小,细胞核嵌于内弹性膜间缝隙内,膜表面呈大小不等的火山口状缺损,可见血小板、血细胞核细胞碎屑纤维素等附着,膜表面微绒毛消失,细胞连接疏松;内皮细胞改变有三种即形态改变,萎缩和脱落。内弹性膜不规则,粗细不均,并且有断裂、分层现象,甚至消失。 (2)老龄大鼠血清学炎性因子ICAM-I, TNF-α,IL-6,IL-1,Hs-CRP升高; (3)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呈退行性改变, (4)老龄大鼠认知功能下降。
【学位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743.3;R749.1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论文正文 老年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第一部分 老年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老龄鼠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照片
文献综述一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颈动脉硬化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英文论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萍,胡长林,程朝英,冉海涛,吴碧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局部脑血灌注量变化[J];重庆医学;2004年07期

2 王毅;江学容;谭兴容;鲁远彪;魏祥松;韩小蓉;汤利华;;2型糖尿病微生物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06年10期

3 熊希凯,董大翠,张艳,王家兵,陈艳贤,朱清华,章锡平,梁杏兰;铝对大白鼠海马所致损害的实验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7年04期

4 葛百明;;细胞衰老的形态结构改变[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8年02期

5 芦桂林,郭坤霞,王忠,刘成;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年10期

6 张红旗;邝国璧;李峰;丁贞佳;龙大宏;陈乾生;马昭林;梁兴林;;猕猴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衰老性变化——透射电镜观察[J];解剖学杂志;1993年02期

7 赖红,刘子娟,吕永利,高杰;人参皂甙对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影响的定性、定量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7年02期

8 崔西振,戴宗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与血脂改变的相关性分析[J];西南军医;2005年04期

9 李悦梅;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指南(摘要)[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年05期

10 陈绍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NF、IL-6和sIL-2R水平的变化[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年09期



本文编号:2891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891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0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