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家庭教养方式及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4-12 19:26

  本文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及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具有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特点并且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虽然抑郁症发病的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法已有很多研究,但是对于社会心理因素中的家庭教养方式和青少年生活事件对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仍有争议,并且没有对二者关系进行探讨的报道。本研究利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调查研究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教养方式和发生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共同特点,以期分析哪些维度的社会心理因素与青少年抑郁症发病有关,进一步了解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影响因素中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为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门诊12-22周岁确诊为抑郁症的青少年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选取与病例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6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被测试者完成一般人口学特征、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CL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的测试。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被试知情同意并在充分配合的条件下完成问卷调查。 结果(1)EMBU各因子评分结果:总病例组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和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性别分组,男性组中,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组中双亲的拒绝否认、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ASCLE对照结果显示,总病例组表现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项目以及总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女性组与总病例组结果一致;男性组中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项目以及总分均有统计学差异。 (3)EMBU及ASCLE各因子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和父母文化程度相关性分析显示,EMBU和ASCLE各因子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父母亲偏爱被试因子与文化程度有相关性;EMBU中双亲的情感温暖、偏爱被试以及ASCLE中的学习压力因子与病程具有相关性;仅父亲的情感温与父亲文化程度有相关性。 (4)青少年抑郁症患者EMBU与ASCLE相关性分析结果:母亲过干涉保护与学习压力项目显著相关;双亲的情感温暖、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母亲的惩罚严厉均与人际关系项目显著相关;双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均与受惩罚项目显著相关;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均与健康适应项目显著相关;双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均与其他项目具有相关性。 (5)青少年抑郁症患者EMBU与ASCLE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母亲的过干涉保护对青少年生活事件的总分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对生活事件各个因子同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双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干涉保护对人际关系项目;双亲的惩罚严厉、母亲的过干涉保护对受惩罚项目;父亲的过度干涉与健康适应项目;双亲的惩罚严厉、母亲的过干涉保护其他项目)。 结论青少年抑郁症发病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负性生活事件有关,父母亲均选择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等管束多的教养手段,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偏爱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等不良生活事件也与青少年抑郁症发病有关。同时,,不良家庭教养方与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具有相关性并对生活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抑郁症 家庭教养方式 生活事件 青少年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49.4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5
  • 材料与方法15-18
  • 结果18-30
  • 讨论30-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3
  • 附件43-51
  • 附录51-53
  • 致谢53-54
  • 综述54-64
  • 参考文献59-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振国,陈加美,卢胜利,周虎江,卢桂华;老年抑郁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5期

2 徐成敏;;青少年自杀行为与儿童及青春期生活事件的关系[J];山东精神医学;1992年04期

3 陈一心,罗硕军,林节;家庭生活事件与儿童期精神病[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5期

4 陈世泰,黄联营;生活事件与心脑卒中[J];石河子科技;1995年05期

5 许崇涛;社会支持、人格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2期

6 娄振山,伏广清,陈桂芬,许真;飞行员与生活事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1期

7 崔林;胃癌与生活事件关系分析[J];医学文选;2000年03期

8 李彦兵,贾立辉,陈琨;生活事件应激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响的纵向数据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3期

9 杨勇,杨志华;农村初发精神分裂症与生活事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年04期

10 梁巍,赵靖平,郑延平;中学生心理卫生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洪春;曹志宏;胡立才;;645名新兵抑郁症状群与生活事件应激相关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李琳;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姜红梅;侯晓华;;NERD患者生活事件、生活质量与症状间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4 刘竞;祖思;李占江;马辛;;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穆怀利;刘金凤;;生活事件、个性特征与银屑病的相关对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周宏辉;;产后抑郁症45例临床对照研究[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8 万承龙;蔡昌群;项银荣;;生活事件及相关问题对城乡神经症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吴新龙;林美华;李长明;张海涛;;生活事件与老年期抑郁症42例临床分析[A];第五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秦金亮;;学生课堂生活事件记忆的线索提取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泗阳县三庄初级中学 葛以升;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导致未成年人犯罪[N];江苏法制报;2008年

2 郑坚 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恶性肿瘤致病的情志因素(上)[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3 王玲玲;“男性健康”要“建立对话”[N];健康报;2006年

4 石国兴邋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5 专刊记者 梁译;心理亚健康 你在关注吗[N];广元日报;2005年

6 袁志功;哪些人易患抑郁症[N];民族医药报;2007年

7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抑郁症病人要注重“三期”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主任医师 朱志明;谁会老得快[N];保健时报;2004年

9 刘京徽;我国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 专家说父母影响是主要原因[N];中国妇女报;2004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何佳颐;知“郁”才能治愈[N];健康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李红政;陆军新兵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刘政疆;精神应激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4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张琼;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及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钟文娟;基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心理预警模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高冬梅;引发怒情志反应的始发因素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柳春红;青少年烟草使用、心理行为与饮食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娜;抑郁症患者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防御方式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丽;家庭教养方式及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田丹;农村妇女抑郁症状现况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4 曹静;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应对的中介效应与弹性的调节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欧颖;驾驶员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文悦;大学生群体抑郁分布及早期干预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李涛;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熊丽娟;心理因素对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影响的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及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01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8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