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病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11:14
  随着痴呆的神经病理学研究的深入,1/3的痴呆患者尸检存在血管病理性改变。血管性因素作为痴呆的又一项病因成为继阿尔兹海默病以后痴呆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其他类型的认知障碍不同的是,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可能能够早期预防,或者认知功能下降的情况能改善,因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血管性因素的可控性为痴呆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血管性认知障碍包括一系列与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并且逐步取代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概念。尽管国际上许多学者相继提出VCI的概念,但其概念和含义模糊,存在分歧。VaD的诊断标准没有能完全包括VCI所涉及的范围,因此无法实现对存在血管性认知损害但又未达到痴呆程度(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的患者的关注,这是一种轻度VCI状态,适合进行二级预防。目前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去研究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大量的VCI,本研究选择机制较为单纯的皮质下血管性痴呆及非血管性痴呆但有类似皮质下损害的患者从病理学角度...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病理研究


单纯皮质卜Ifll.竹性痴呆的患者的大体标本

白质,HE染色,患者,腔隙性脑梗死


尹图l一 4KB染色左为正常对照,右为SIVD患者脑组织切片,显示脑室旁广泛的白质脱髓鞘图1一 5SIVD患者额叶皮质深部的白质改变,左为HE染色,右为KB染色2.腔隙性脑梗死与血管间隙扩大腔隙性脑梗死是最为人熟知的小动脉闭塞性疾病之一,病理标本上一般表现是直径为 1~20mm的小腔洞,多位于尾状核、苍白球、丘脑、内囊、放射冠和额叶白质

HE染色,白质,深部,腔隙性梗塞


载二曲洲、图1一6深部白质小血管周围的脱髓鞘改变,左为HE染色,右为KB染色图1一7大脑半球深部的腔隙性梗塞灶,左为大体标本,中间为HE染色,右上为放大的壳核处的梗塞灶,右下为狭窄的血管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J].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专家组.  中华内科杂志. 2006(02)
[2]血管性痴呆[J]. 丁素菊.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04)



本文编号:3092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092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9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