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50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21:45
目的:1.探究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感觉门控P50的特征;2.探究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感觉门控P50与HAMD17的总评分以及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等因子的相关性特征;3.探究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感觉门控P50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因素的影响,为应用P50评价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提供客观性的依据以及进一步认识伴精神病性症状P50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符合入组标准选取抑郁症伴精与不伴神病性症状患者及正常对照后,分别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入组人员均完成一般人口学信息资料的采集,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等。抑郁症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分别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严重程度评估,测定事件相关电位P50,主要测量其潜伏期、波幅以及条件测试波幅比(S2/S1)。应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单位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三组间潜伏期、波幅、S2/S1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P50与HAMD17...
【文章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方法与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1.2.2 量表评估
1.2.3 P50 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抑郁症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与对照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2.2 抑郁症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与对照组P50潜伏期、波幅的比较结果
17评分与P50 指标的相关分析.."> 2.3 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HAMD17评分与P50 指标的相关分析..
2.4 社会人口学特征因素对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P50 的影响
讨论
3.1 抑郁症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感觉门控P50 的特征
17相关性研究"> 3.2 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P50与HAMD17相关性研究
3.3 社会人口学特征因素对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P50 的影响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J]. 辛立敏,陈林,杨甫德,颜峰,王刚,方贻儒,陆铮,杨海晨,胡建,陈致宇,黄颐,孙静,王小平,李惠春,张晋碚,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08)
[2]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质、认知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J]. 李瑞华,罗锦秀,王彦芳. 山东医药. 2019(21)
[3]医学史视域下中国抑郁症发展研究[J]. 白吉可,周志超,张大庆. 医学与哲学(A). 2018(12)
[4]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有精神病性重度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 吕永泽. 中国医药指南. 2018(09)
[5]老年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 刘妍,黄小波,陈文强,王宁群,陈玉静. 中国医药导报. 2018(05)
[6]单相与双相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50和P300比较[J]. 任志斌,金卫东,王鹤秋.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05)
[7]感觉门控P50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朱颖. 继续医学教育. 2016(05)
[8]焦虑症患者认知电位P300及感觉门控P50特点[J]. 谢志兵,梁美玲. 四川精神卫生. 2015(01)
[9]难治性与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的对比研究[J]. 查勇,唐娅娟,刘萍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10)
[10]产后抑郁症患者听感觉门控P50的研究[J]. 黄平,陈玖,唐英,杨来启,李亚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06)
博士论文
[1]重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联研究[D]. 周振和.郑州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双相情感障碍及抑郁症感觉门控P50的临床研究[D]. 万光芸.汕头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0377
【文章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方法与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1.2.2 量表评估
1.2.3 P50 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抑郁症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与对照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2.2 抑郁症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与对照组P50潜伏期、波幅的比较结果
17评分与P50 指标的相关分析.."> 2.3 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HAMD17评分与P50 指标的相关分析..
2.4 社会人口学特征因素对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P50 的影响
讨论
3.1 抑郁症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感觉门控P50 的特征
17相关性研究"> 3.2 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P50与HAMD17相关性研究
3.3 社会人口学特征因素对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P50 的影响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J]. 辛立敏,陈林,杨甫德,颜峰,王刚,方贻儒,陆铮,杨海晨,胡建,陈致宇,黄颐,孙静,王小平,李惠春,张晋碚,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08)
[2]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质、认知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J]. 李瑞华,罗锦秀,王彦芳. 山东医药. 2019(21)
[3]医学史视域下中国抑郁症发展研究[J]. 白吉可,周志超,张大庆. 医学与哲学(A). 2018(12)
[4]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有精神病性重度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 吕永泽. 中国医药指南. 2018(09)
[5]老年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 刘妍,黄小波,陈文强,王宁群,陈玉静. 中国医药导报. 2018(05)
[6]单相与双相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50和P300比较[J]. 任志斌,金卫东,王鹤秋.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05)
[7]感觉门控P50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朱颖. 继续医学教育. 2016(05)
[8]焦虑症患者认知电位P300及感觉门控P50特点[J]. 谢志兵,梁美玲. 四川精神卫生. 2015(01)
[9]难治性与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的对比研究[J]. 查勇,唐娅娟,刘萍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10)
[10]产后抑郁症患者听感觉门控P50的研究[J]. 黄平,陈玖,唐英,杨来启,李亚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06)
博士论文
[1]重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联研究[D]. 周振和.郑州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双相情感障碍及抑郁症感觉门控P50的临床研究[D]. 万光芸.汕头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0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1003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