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疾病表露过程的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8 10:17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造成残疾和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由于诸多因素,如心理疾病的污名,目前大众仍不能很公开地讨论抑郁症。因此,对于已经被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是否对外表露自己的疾病对其自身而言是一个重大决策,其疾病表露过程也仅有自己才知晓。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同性恋的出柜、艾滋病患者的自我表露、儿童性侵犯受害者的自我表露、自杀未遂者的自我表露等方面,对抑郁症患者疾病表露过程的研究相当匮乏。因此,该研究旨在探究抑郁症患者具体的疾病表露过程,从而为今后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打好基础。该研究以目的取样的方式,选取9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研究者通过与其访谈以获得相关资料,事后运用叙事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大学生抑郁症患者从起病到表露共经历六个阶段:问题知觉阶段(Ⅰ)、问题处理阶段(Ⅱ)、自我消化阶段(Ⅲ)、对外表露阶段(Ⅳ)、外界反馈阶段(Ⅴ)、自我调整阶段(Ⅵ);(2)问题知觉阶段(Ⅰ)包括压力作用期、症状表现期、问题知觉期三个时期;(3)问题处理阶段(Ⅱ)主要包括自助行为和求助行为的循环。该阶段的终点是个体通过专业求助得到抑郁症的诊断;(4...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抑郁
        2.1.1 抑郁的定义
        2.1.2 当代大学生的抑郁现状
    2.2 心理疾病的“污名”
    2.3 同性恋者的“出柜”
    2.4 其他特殊群体的“自我表露”
        2.4.1 艾滋病患者的自我表露
        2.4.2 儿童性侵犯受害者自我表露
        2.4.3 自杀未遂者的自我表露
        2.4.4 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我表露
    2.5 文献的总结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2.5.1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2.5.2 研究构想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选取
    3.2 研究工具
        3.2.1 MAXQDA
        3.2.2 研究者本身
        3.2.3 访谈提纲
        3.2.4 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表
        3.2.5 研究设备
    3.4 研究程序
        3.4.1 预访谈
        3.4.2 正式访谈
        3.4.3 文本资料分析
        3.4.4 信效度检验
4 结果
    4.1 问题知觉阶段(Ⅰ)
        4.1.1 压力作用期
        4.1.2 症状表现期
        4.1.3 问题知觉期
    4.2 问题处理阶段(Ⅱ)
        4.2.1 自助行为
        4.2.2 非专业求助行为
        4.2.3 专业求助行为
    4.3 自我消化阶段(Ⅲ)
        4.3.1 对抑郁症的内隐态度
        4.3.2 应激感受
        4.3.3 消化结果
    4.4 对外表露阶段(Ⅳ)
        4.4.1 表露对象
        4.4.2 表露动机
        4.4.3 表露条件
        4.4.4 表露方式
    4.5 外界反馈阶段(Ⅴ)
        4.5.1 否认
        4.5.2 二次伤害
        4.5.3 望而却步
        4.5.4 正常对待
        4.5.5 社会支持
    4.6 自我调整阶段(Ⅵ)
        4.6.1 当收到消极破坏型反馈
        4.6.2 当收到积极建设型反馈
5 讨论
    5.1 自我消化阶段(Ⅲ)
    5.2 对外表露阶段(Ⅳ)
        5.2.1 表露对象的选择
        5.2.2 对心理疾病的误解与污名
    5.3 个体与外界的互动循环
    5.4 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疾病表露过程
    5.5 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5.5.1 研究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5.5.2 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招募海报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大学生自杀现状与对策研究[J]. 吴才智,江光荣,段文婷.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05)
[2]同性恋者的公众态度感知对孤独感的影响:出柜状况的调节作用[J]. 李黎明,赵必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5)
[3]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来自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的证据[J]. 王晓刚,黄希庭,陈瑞君,章麟.  心理科学. 2014(02)
[4]2002—2011年中国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的Meta分析[J]. 唐慧,丁伶灵,宋秀丽,黄志伟,祁秦,贺连平,姚应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5)
[5]大学生内隐心理疾病污名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J]. 陈晓惠,方明,余益兵.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6)
[6]认同而不“出柜”——同性恋者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J]. 王晴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7]大学生内隐艾滋病污名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J]. 杨金花,王沛.  心理学探新. 2011(04)
[8]“差序格局”视野下的HIV感染者及病人自我表露研究[J]. 孙咏莉,朱晓虎,汪宁.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1(01)
[9]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及影响初探[J]. 李强,高文珺,龙鲸,白炳清,赵宝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3)
[10]大学生心理障碍污名与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J]. 徐双清,邢钰圆,杨心德.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0(01)

博士论文
[1]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态度的自我调节研究[D]. 梁宇颂.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 魏义梅.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社会互动过程中同性恋者信息传播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吴晶.暨南大学 2016
[2]“女儿国”的世界[D]. 杨玲.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D]. 李凤兰.华中师范大学 2005
[4]认知动机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D]. 夏勉.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05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105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e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