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于近红外脑成像技术的阈下抑郁情志刺激反应机制研究可行性
发布时间:2021-04-12 13:58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用于动态检测脑功能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抑郁人群认知活动期间大脑有氧代谢的变化,为阈下抑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结合中医情志理论,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中医情志刺激对阈下抑郁的反应机制,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可行性的依据。
【文章来源】:世界中医药. 2020,15(1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阈下抑郁
1.1 概述
1.2 中医情志疗法治疗阈下抑郁
1.3 探究阈下抑郁情志刺激反应机制和干预效果
2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
2.1 概述
2.2 优势和应用领域
3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阈下抑郁中的研究进展
3.1 基于近红外技术探究阈下抑郁情志刺激反应机制及生物学特征
3.2 基于近红外技术辅助诊断抑郁症
3.3 基于近红外脑成像技术的阈下抑郁情志刺激反应机制应用前景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抑郁症的客观判别:基于光学脑成像的静息态功能性连接检测和分析[J]. 朱绘霖,许洁,李江雪,彭红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8(03)
[2]中医情绪诱导方案治疗大学生阈下抑郁31例临床观察[J]. 宋旭升,李雪,谭曦,张金鹏,王旭,孔军辉. 中医杂志. 2018(07)
[3]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对卒中后抑郁神经机制的研究[J]. 李泓钰,王强,杜晓霞,王静,徐舒,王曼,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04)
[4]抑郁症言语流畅性任务及伦敦塔任务下脑激活的近红外光谱成像研究[J]. 齐玉,王高华,刘忠纯,王惠玲,肖玲,王熇生,罗晓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04)
[5]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J]. 齐玉,王高华,王惠玲.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01)
[6]近红外光成像技术辅助诊断抑郁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研究[J]. 田菊,权文香,王久菊,王鹏飞,刘津,董问天.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 (02)
[7]前额叶Oxy-Hb峰值浓度与达峰时间在不同程度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病人中的变化[J]. 杨智权,刘爱贤,聂忆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7(01)
[8]晚发抑郁症患者词语流畅性测验下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近红外线光谱成像研究[J]. 潘伟刚,马辛,蒋长好,毛佩贤,任艳萍,鲍枫,刘竞.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05)
[9]中医情志相胜法临床应用进展[J]. 周佳佳,于春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19)
[10]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精神科中的应用进展[J]. 吴迪,王化宁,闫相国,谭庆荣.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成人依恋、自尊与阈下抑郁的关系研究[D]. 宋旭升.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2]喜情绪诱导对阈下抑郁人群负性认知调节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 李雪.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脑功能成像系统研究[D]. 陈勇.吉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33421
【文章来源】:世界中医药. 2020,15(1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阈下抑郁
1.1 概述
1.2 中医情志疗法治疗阈下抑郁
1.3 探究阈下抑郁情志刺激反应机制和干预效果
2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
2.1 概述
2.2 优势和应用领域
3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阈下抑郁中的研究进展
3.1 基于近红外技术探究阈下抑郁情志刺激反应机制及生物学特征
3.2 基于近红外技术辅助诊断抑郁症
3.3 基于近红外脑成像技术的阈下抑郁情志刺激反应机制应用前景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抑郁症的客观判别:基于光学脑成像的静息态功能性连接检测和分析[J]. 朱绘霖,许洁,李江雪,彭红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8(03)
[2]中医情绪诱导方案治疗大学生阈下抑郁31例临床观察[J]. 宋旭升,李雪,谭曦,张金鹏,王旭,孔军辉. 中医杂志. 2018(07)
[3]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对卒中后抑郁神经机制的研究[J]. 李泓钰,王强,杜晓霞,王静,徐舒,王曼,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04)
[4]抑郁症言语流畅性任务及伦敦塔任务下脑激活的近红外光谱成像研究[J]. 齐玉,王高华,刘忠纯,王惠玲,肖玲,王熇生,罗晓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04)
[5]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J]. 齐玉,王高华,王惠玲.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01)
[6]近红外光成像技术辅助诊断抑郁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研究[J]. 田菊,权文香,王久菊,王鹏飞,刘津,董问天.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 (02)
[7]前额叶Oxy-Hb峰值浓度与达峰时间在不同程度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病人中的变化[J]. 杨智权,刘爱贤,聂忆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7(01)
[8]晚发抑郁症患者词语流畅性测验下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近红外线光谱成像研究[J]. 潘伟刚,马辛,蒋长好,毛佩贤,任艳萍,鲍枫,刘竞.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05)
[9]中医情志相胜法临床应用进展[J]. 周佳佳,于春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19)
[10]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精神科中的应用进展[J]. 吴迪,王化宁,闫相国,谭庆荣.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成人依恋、自尊与阈下抑郁的关系研究[D]. 宋旭升.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2]喜情绪诱导对阈下抑郁人群负性认知调节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 李雪.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脑功能成像系统研究[D]. 陈勇.吉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33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1334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