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后中学生PTSD共病重症抑郁症状及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21:38
目的:调查泥石流灾后,受灾并转移的中学生PTSD流行病学特征及共病重症抑郁的状况;并分析心理弹性对创伤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心理弹性问卷-中文版(CD-RISC)中文版》、BECK抑郁量表第二版(BDI-II)等问卷,对受灾并转移至兰州某学校进行异地办学的121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1.泥石流灾后1月,受灾并转移中学生PTSD阳性症状检出率为64.97%,其中男生占60.5%,女生占70.3%;但在年龄上没有差异。2.“亲历灾害且受伤”学生PTSD阳性症状发生率最高是72.3%,依次为“经历灾害但安然无恙”是65.2%和“未接触只是听说”是60.7%,并且创伤体验依次相应的减轻。3.心理弹性各维度与PTSD症状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相关,良好的心理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PTSD发生率和缓解症状严重性。4. PTSD共病重症抑郁症状共87人,占11.0%,其中男生11.2%,女生10.7%,二者没有差异。生物性别和创伤前性别角色的作用,应该完整整合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以便能更好的解释PTS...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综述
1.1 相关概念研究
1.2 PTSD的理论研究
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与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1 PTSD的流行病学状况
2.2 PTSD的影响因素分析
3 研究思路及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方法
3.5 研究工具
3.6 研究对象
3.7 资料收集
3.8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一般情况
4.2 PTSD发生的情况
4.3 心理弹性的研究分析
4.4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理弹性相关分析
4.5 抑郁症状发生情况
4.6 PTSD共病抑郁研究
5 讨论
5.1 灾后中学生PTSO阳性症状发生率及症状特点
5.2 心理弹性在灾后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5.3 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抑郁
6 结论
7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军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J]. 万育辰,杨海,苗丹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11)
[2]某部队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追踪研究[J]. 张佳佳,冯国君,郭禹,支莉,李敏,左昕,邱明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21)
[3]创伤康复期患者应激障碍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J]. 陈翰,张佳佳,李敏,许莹,缪毅,汪琴,刘宏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18)
[4]地震遇难者家属的个体韧性及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关系[J]. 吴胜涛,李娟,祝卓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04)
[5]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在地震灾区学生中使用的信效度[J]. 江新会,王桢,王筱璐,时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04)
[6]汶川地震后青少年幸存者PTSD症状的特点及其发展[J]. 陈纬,王龙,张兴利,施建农.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1)
[7]地震后6月灾区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学生伴发焦虑及抑郁分析[J]. 陶炯,范方,杨肖嫦,郑裕鸿.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11)
[8]汶川地震外迁学生的PTSD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臧伟伟,张宇迪,伍新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9]初中生地震5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发生率调查[J]. 王孟成,万娟,隋双戈,戴晓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08)
[10]汶川地震后1月成都市区中学生心理状况[J]. 廖强,张建新,付登金,涂学刚,江玲,王玲,于肖楠,刘德辉,徐海港,温圆圆,赵天骄,都佳,裴小迪,沈丽琴,李朝英.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8(12)
硕士论文
[1]地震灾区高中生人格特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程度的研究[D]. 敏生才.西北师范大学 2009
[2]2008级延期高考录取新生PTSD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调查与研究[D]. 王希娟.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7266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综述
1.1 相关概念研究
1.2 PTSD的理论研究
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与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1 PTSD的流行病学状况
2.2 PTSD的影响因素分析
3 研究思路及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方法
3.5 研究工具
3.6 研究对象
3.7 资料收集
3.8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一般情况
4.2 PTSD发生的情况
4.3 心理弹性的研究分析
4.4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理弹性相关分析
4.5 抑郁症状发生情况
4.6 PTSD共病抑郁研究
5 讨论
5.1 灾后中学生PTSO阳性症状发生率及症状特点
5.2 心理弹性在灾后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5.3 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抑郁
6 结论
7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军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J]. 万育辰,杨海,苗丹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11)
[2]某部队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追踪研究[J]. 张佳佳,冯国君,郭禹,支莉,李敏,左昕,邱明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21)
[3]创伤康复期患者应激障碍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J]. 陈翰,张佳佳,李敏,许莹,缪毅,汪琴,刘宏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18)
[4]地震遇难者家属的个体韧性及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关系[J]. 吴胜涛,李娟,祝卓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04)
[5]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在地震灾区学生中使用的信效度[J]. 江新会,王桢,王筱璐,时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04)
[6]汶川地震后青少年幸存者PTSD症状的特点及其发展[J]. 陈纬,王龙,张兴利,施建农.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1)
[7]地震后6月灾区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学生伴发焦虑及抑郁分析[J]. 陶炯,范方,杨肖嫦,郑裕鸿.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11)
[8]汶川地震外迁学生的PTSD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臧伟伟,张宇迪,伍新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9]初中生地震5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发生率调查[J]. 王孟成,万娟,隋双戈,戴晓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08)
[10]汶川地震后1月成都市区中学生心理状况[J]. 廖强,张建新,付登金,涂学刚,江玲,王玲,于肖楠,刘德辉,徐海港,温圆圆,赵天骄,都佳,裴小迪,沈丽琴,李朝英.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8(12)
硕士论文
[1]地震灾区高中生人格特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程度的研究[D]. 敏生才.西北师范大学 2009
[2]2008级延期高考录取新生PTSD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调查与研究[D]. 王希娟.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72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1726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