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污名现象与新媒体去污名化传播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13:25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005年至2015年,抑郁症患者增加了高达18%。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受到抑郁症困扰。此外,该组织还在《疾病所带来的全球损失》一文中预言抑郁症将成为2020年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与此同时,社会对抑郁症的误读、偏见、不理解污名化现象与抑郁症病患的自我污名均相当普遍。本文以传播学视角进行受众视角与媒体视角两方面研究,试图从中总结提炼出抑郁症去污名化传播策略。以期通过媒体传播策略优化提升社会对抑郁症群体的社会支持,消解病患自我污名。从受众视角出发,笔者结合了社会心理学颇具影响力的计划行为理论,运用5分量表分别考察人们对抑郁症的基础认知程度、态度、对抑郁症感知的主观规范压力以及行为意向,采集了不同信源渠道接触频次与信任度。发现受众对抑郁症与抑郁症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均偏低,抑郁症社会污名与自我污名现象普遍。进一步进行多因素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被调查者的学历、病史、认知水平、态度、主观规范压力、相关信源接触频次均对行为意向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显著影响。基于上述数据分析、TPB理论与相关学者文献,笔者提出了“去污名行为促进基本模式”。进一步通过对医疗人员的简单访谈从侧面了解抑郁症...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心理疾病污名的定义与分类
1.3.2 社会建构论下的心理疾病污名化
1.3.3 国外媒体对抑郁症的报道研究
1.3.4 国内媒体对抑郁症的报道研究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构
1.4.1 研究思路与结构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理论基础
1.5.1 计划行为理论
1.5.2 框架理论
1.6 研究伦理原则
1.7 拟解决问题与假设
第二章 受众视阈:公众抑郁症知信行与接收信源调查
2.1 受众视角的调查设计
2.1.2 问卷调查内容设计与评分矩阵
2.1.3 调查过程
2.1.4 问卷设计信度与效度分析
2.2 公众抑郁症知信行状况与媒介使用分析
2.2.1 污名化普遍覆盖:大众对抑郁症的知信行概况
2.2.2 公众抑郁症议题媒体接触特点
2.2.3 媒体接触、认知、态度、行为意向、主管规范的相关性分析
2.2.4 分别以态度、主管规范、行为作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2.2.5 提出“去污名行为促进基本模式”
2.3 对患者自我污名的补充: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小范围访谈
2.3.1 访谈目的与设计
2.3.2 “躯体化”病情表达与排斥治疗:患者自我污名的外化
第三章 媒介视阈:媒体抑郁症话语的“模版化”表征
3.1 研究对象选取与研究方法说明
3.2 媒体抑郁症话语的“模版化”表征——以腾讯新闻网页为例
3.2.1 抑郁症报道年度变迁与议题呈现类型
3.2.2 意义阐释“精英化”:带有抑郁症标签的社会精英受媒体欢迎
3.2.3 归因推理“官方化”:阐释、确认病症缘由医官媒话语权
3.2.4 道德评价“刻板化”:主要关注焦点以自杀事件为主
3.2.5 处理方式“简略化”:预防措施与解决方案运用价值低
3.3 受众通过媒体接触对抑郁症报道的印象
第四章 新媒体视角下抑郁症污名干预策略研究
4.1 心理疾病污名化现象与干预
4.1.1 心理疾病污名化现象——大众“偏见”与患者“自我污名”
4.1.2 心理疾病污名化干预手段
4.2 新媒体“认知提升”污名干预策略
4.2.1 受众认知缺失、媒体科普失职——急需精细高质健康信息
4.2.2 聚焦高知受众所需——搭乘“健康管理”顺风车
4.3 新媒体“接触病患”污名干预策略
4.3.1 抑郁症群体话语权弱化——报道应走近抑郁症大众
4.3.2 “接触”使观察角度转变——应培养“同理心”而非“同情心”
4.4 去污名土壤的培养——媒体配合文化环境的个性化发展趋势
4.5 提升新媒体信度——话题性与科学严谨性并存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部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J]. 魏向迥,赵晓燕. 中国地市报人. 2018(04)
[2]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飞沫化”问题探析[J]. 徐艺丹. 医学与社会. 2018(03)
[3]抑郁症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疾病[J]. 世界知识. 2017(08)
[4]我国电视媒体健康传播视角下的抑郁症[J]. 任金州,康云凯. 今传媒. 2015(03)
[5]后福特主义时代的话语表达机制[J]. 盖琪. 探索与争鸣. 2014(07)
[6]福柯权力理论下的抑郁症他者形象——以网站对抑郁症的报道为例[J]. 宁菁菁,黄佩.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7]框架语境下的把关人——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德班气候大会的报道为例[J]. 周伊晨. 青年记者. 2012(17)
[8]国内报纸对抑郁症患者的形象呈现研究——以《人民日报》、《新京报》、《健康报》的报道为样本[J]. 王翠. 新闻世界. 2010(06)
[9]健康传播视角下抑郁症报道研究[J]. 董伟. 新闻世界. 2010(05)
[10]社会建构论视域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J]. 胡平正,欧阳文珍.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0)
硕士论文
[1]中国媒体抑郁症话语的建构与变迁[D]. 祝旸彤.浙江大学 2017
[2]HPV公众认知、态度、行为调查与新媒体健康传播策略研究[D]. 岳乐.西南交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75414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心理疾病污名的定义与分类
1.3.2 社会建构论下的心理疾病污名化
1.3.3 国外媒体对抑郁症的报道研究
1.3.4 国内媒体对抑郁症的报道研究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构
1.4.1 研究思路与结构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理论基础
1.5.1 计划行为理论
1.5.2 框架理论
1.6 研究伦理原则
1.7 拟解决问题与假设
第二章 受众视阈:公众抑郁症知信行与接收信源调查
2.1 受众视角的调查设计
2.1.2 问卷调查内容设计与评分矩阵
2.1.3 调查过程
2.1.4 问卷设计信度与效度分析
2.2 公众抑郁症知信行状况与媒介使用分析
2.2.1 污名化普遍覆盖:大众对抑郁症的知信行概况
2.2.2 公众抑郁症议题媒体接触特点
2.2.3 媒体接触、认知、态度、行为意向、主管规范的相关性分析
2.2.4 分别以态度、主管规范、行为作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2.2.5 提出“去污名行为促进基本模式”
2.3 对患者自我污名的补充: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小范围访谈
2.3.1 访谈目的与设计
2.3.2 “躯体化”病情表达与排斥治疗:患者自我污名的外化
第三章 媒介视阈:媒体抑郁症话语的“模版化”表征
3.1 研究对象选取与研究方法说明
3.2 媒体抑郁症话语的“模版化”表征——以腾讯新闻网页为例
3.2.1 抑郁症报道年度变迁与议题呈现类型
3.2.2 意义阐释“精英化”:带有抑郁症标签的社会精英受媒体欢迎
3.2.3 归因推理“官方化”:阐释、确认病症缘由医官媒话语权
3.2.4 道德评价“刻板化”:主要关注焦点以自杀事件为主
3.2.5 处理方式“简略化”:预防措施与解决方案运用价值低
3.3 受众通过媒体接触对抑郁症报道的印象
第四章 新媒体视角下抑郁症污名干预策略研究
4.1 心理疾病污名化现象与干预
4.1.1 心理疾病污名化现象——大众“偏见”与患者“自我污名”
4.1.2 心理疾病污名化干预手段
4.2 新媒体“认知提升”污名干预策略
4.2.1 受众认知缺失、媒体科普失职——急需精细高质健康信息
4.2.2 聚焦高知受众所需——搭乘“健康管理”顺风车
4.3 新媒体“接触病患”污名干预策略
4.3.1 抑郁症群体话语权弱化——报道应走近抑郁症大众
4.3.2 “接触”使观察角度转变——应培养“同理心”而非“同情心”
4.4 去污名土壤的培养——媒体配合文化环境的个性化发展趋势
4.5 提升新媒体信度——话题性与科学严谨性并存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部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J]. 魏向迥,赵晓燕. 中国地市报人. 2018(04)
[2]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飞沫化”问题探析[J]. 徐艺丹. 医学与社会. 2018(03)
[3]抑郁症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疾病[J]. 世界知识. 2017(08)
[4]我国电视媒体健康传播视角下的抑郁症[J]. 任金州,康云凯. 今传媒. 2015(03)
[5]后福特主义时代的话语表达机制[J]. 盖琪. 探索与争鸣. 2014(07)
[6]福柯权力理论下的抑郁症他者形象——以网站对抑郁症的报道为例[J]. 宁菁菁,黄佩.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7]框架语境下的把关人——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德班气候大会的报道为例[J]. 周伊晨. 青年记者. 2012(17)
[8]国内报纸对抑郁症患者的形象呈现研究——以《人民日报》、《新京报》、《健康报》的报道为样本[J]. 王翠. 新闻世界. 2010(06)
[9]健康传播视角下抑郁症报道研究[J]. 董伟. 新闻世界. 2010(05)
[10]社会建构论视域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J]. 胡平正,欧阳文珍.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0)
硕士论文
[1]中国媒体抑郁症话语的建构与变迁[D]. 祝旸彤.浙江大学 2017
[2]HPV公众认知、态度、行为调查与新媒体健康传播策略研究[D]. 岳乐.西南交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75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1754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