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疗效比较

发布时间:2021-06-28 07:04
  目的:西洛他唑是一种磷酸二酯酶(PDE III)抑制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等作用。2007年已经被中华医学会指定的脑血管诊治指南和中国脑卒中诊治指南列为脑卒中二级预防规范用药。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服用西洛他唑对于脑梗塞二级预防是有效而且安全的。但有关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方面的研究甚少。本试验是西洛他唑治疗脑白质病变的脑梗塞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前瞻性研究,采用现代技术客观的验证其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通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评价西洛他唑治疗白质病变导致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性和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以阿司匹林为对照,以梗塞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前瞻、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给药方法为西洛他唑200mg/日(50mg/片,2片/次,每日2次,早晚餐后各口服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50mg/片,2片/次,每日1次,早餐后口服1次),给药期间为12个月。共有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其中试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入组患者每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随访内... 

【文章来源】: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疗效比较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洛他唑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 陈会校,齐书英,丁超,李俊峡,何振山.  临床误诊误治. 2009(02)
[2]阿司匹林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J]. 刘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01)
[3]西洛他唑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J]. 卢振华,马业新,冯达应,柯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11)
[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研究[J]. 庄爱霞,刘华,葛中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03)
[5]西洛他唑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J]. 陈丽萍,叶夷露,史文珍,王梦令,张纬萍,魏尔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7(05)
[6]西洛他唑对高脂喂养兔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影响的初步研究[J]. 陈敏.  海峡药学. 2006(06)
[7]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陈忠义,李寅超,柳文科.  实用医药杂志. 2006(04)
[8]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J]. 陈志萍,甘枚.  医学综述. 2003(01)
[9]血管性痴呆的可能心理社会危险因素[J]. 张新凯,张明园,李春波,何燕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1(01)



本文编号:3253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253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1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