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模仿缺陷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7 07:57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模仿缺陷类型。方法:选取1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使用工具性行为模仿、目的意图模仿、过度模仿及同步模仿4类任务测量患者是否存在模仿缺陷,在哪些任务中存在缺陷。结果:患者在工具行为模仿任务和目的意图模仿任务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过度模仿任务和同步模仿任务(P<0.05)。患者在工具行为模仿任务和目的意图模仿任务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在过度模仿任务和同步模仿任务上的得分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模仿能力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的临床诊断标准时,需对模仿任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区分,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主要在过度模仿和同步模仿任务中存在缺陷。在模仿干预训练中,康复治疗师应重视使用"阶梯化教学"和"社会性信息"提升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模仿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35(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模仿功能任务得分比较
同步模仿:是指实验人员在物体上不断地产生一系列简单动作(如用玩具锤轻敲地面),儿童手里拥有与实验人员一模一样的物体,儿童不仅要自发的模仿主试的行为并且要持续不断的模仿实验人员的行为,但是此行为并不涉及最终目的[12]。因此,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是由社交动机驱动的[13]。本实验任务设置了三组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以图1C为例,实验过程如下:开始测试前实验人员通过强化物保证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之后拿出玩具,一个放到自己面前,一个交给孤独症儿童。主试开始操作物体,保证动作可以始终被孤独症儿童关注到。儿童模仿实验人员操作物体的方式计1分,不模仿计0分,共有3组物体,总分在0—3分之间。目的和意图模仿:是指实验人员尝试去完成一个目标却没有实现,于是儿童只观察到一系列失败行为,但是儿童却可以通过失败行为发现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目的,儿童不是单纯重复这一系列失败行为[14]。Hansen等[15]发现14—18个月大的婴儿观看主试的未成功行为后可以理解主试意图并模仿成功的行为。本研究设置3个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以图1D为例,实验人员尝试将小桶盖子打开但是却没有成功。每个实验材料儿童模仿成功行为计1分,不模仿或模仿失败行为计0分,总计0—3分。
不同模仿任务得分比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录像示范法与现场示范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能力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J]. 李欢,郭晓倩,彭燕. 中国特殊教育. 2018(11)
本文编号:3269253
【文章来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35(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模仿功能任务得分比较
同步模仿:是指实验人员在物体上不断地产生一系列简单动作(如用玩具锤轻敲地面),儿童手里拥有与实验人员一模一样的物体,儿童不仅要自发的模仿主试的行为并且要持续不断的模仿实验人员的行为,但是此行为并不涉及最终目的[12]。因此,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是由社交动机驱动的[13]。本实验任务设置了三组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以图1C为例,实验过程如下:开始测试前实验人员通过强化物保证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之后拿出玩具,一个放到自己面前,一个交给孤独症儿童。主试开始操作物体,保证动作可以始终被孤独症儿童关注到。儿童模仿实验人员操作物体的方式计1分,不模仿计0分,共有3组物体,总分在0—3分之间。目的和意图模仿:是指实验人员尝试去完成一个目标却没有实现,于是儿童只观察到一系列失败行为,但是儿童却可以通过失败行为发现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目的,儿童不是单纯重复这一系列失败行为[14]。Hansen等[15]发现14—18个月大的婴儿观看主试的未成功行为后可以理解主试意图并模仿成功的行为。本研究设置3个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以图1D为例,实验人员尝试将小桶盖子打开但是却没有成功。每个实验材料儿童模仿成功行为计1分,不模仿或模仿失败行为计0分,总计0—3分。
不同模仿任务得分比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录像示范法与现场示范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能力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J]. 李欢,郭晓倩,彭燕. 中国特殊教育. 2018(11)
本文编号:3269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2692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