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对嗅球损毁抑郁大鼠模型抗抑郁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20:22
目的:探讨GE对嗅球损毁抑郁大鼠模型方面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大鼠嗅球损毁制备抑郁模型,GE治疗性给药14天,进行避暗被动回避,跳台被动回避,残杀试验,糖水消耗量,血清皮质酮,脑单胺类神经递质,SOD和MDA指标观察。结果:1.跳台被动回避试验中,13.33 mg/kg GE剂量组能明显减少训练时和测试时错误次数(P<0.05);13.33、6.67、3.33 mg/kg GE剂量组能明显延长测试时的犯错潜伏期(P<0.05)。2.避暗被动回避试验中,13.33 mg/kg GE剂量组明显减少训练时和测试时错误次数(P<0.05);显著延长训练时犯错潜伏期(P<0.01);极显著延长测试时犯错潜伏期(P<0.001)。6.67 mg/kg GE剂量组能明显延长训练时犯错潜伏期(P<0.05);显著延长测试时犯错潜伏期(P<0.01)。3.给药第7天时,各组糖水消耗量和百克糖水消耗量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第14天时,模型组糖水消耗量和百克糖水消耗量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3.33mg/kg ...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试验材料
1 供试品及药品
2 试剂
3 实验动物
4 仪器
试验方法
1 动物
2 大鼠嗅球损毁抑郁模型的制备
3 分组及给药
4 测试
5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试验结果
1 手术后分组前跳台、避暗被动回避试验
2 给药后跳台、避暗被动回避试验
3 糖水消耗量试验
4 大鼠残杀行为试验、SOD、MDA指标
5 脑单胺神经递质NA、5-HT指标
讨论
1 大鼠嗅球损毁抑郁模型选择
2 本研究所选评价指标
2.1 改善抑郁症精神神经活动作用
2.2 残杀试验意义
2.3 糖水消耗量测定与快感缺乏观察
2.4 血清皮质酮与抗抑郁
2.5 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
2.6 抗脑组织氧化能力
3 GE的抗抑郁作用机制
4 展望
结论
抑郁症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芎生物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OD、MDA、神经功能及脑梗死容积的影响[J]. 高健,曲晓峰,刘洋,王立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01)
[2]抑郁症发病的下丘脑中枢驱动调节机制[J]. 周江宁,闫雪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8(08)
[3]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陈湘,窦建卫,胡亚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28)
[4]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谢正,李恒芬,代娟,刘纪猛.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7(04)
[5]抑郁症与神经递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 蔡伯艳,谢海芳,愈雯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5)
[6]疏肝解郁方治疗女青年抑郁症临床观察[J]. 黄爱珍,甘露春.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02)
[7]疏肝益肾法治疗女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丁朝荣,连方. 山东中医杂志. 2005(06)
[8]补肾调肝清心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何军琴,汤希伟,岑幻仙,向祖琼.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10)
[9]抗抑郁药物新进展[J]. 姜红,韩迎. 中国药房. 2004(05)
[10]抗抑郁药和抗抑郁治疗的进展[J]. 李林森. 中国民康医学. 2003(11)
本文编号:3286400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试验材料
1 供试品及药品
2 试剂
3 实验动物
4 仪器
试验方法
1 动物
2 大鼠嗅球损毁抑郁模型的制备
3 分组及给药
4 测试
5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试验结果
1 手术后分组前跳台、避暗被动回避试验
2 给药后跳台、避暗被动回避试验
3 糖水消耗量试验
4 大鼠残杀行为试验、SOD、MDA指标
5 脑单胺神经递质NA、5-HT指标
讨论
1 大鼠嗅球损毁抑郁模型选择
2 本研究所选评价指标
2.1 改善抑郁症精神神经活动作用
2.2 残杀试验意义
2.3 糖水消耗量测定与快感缺乏观察
2.4 血清皮质酮与抗抑郁
2.5 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
2.6 抗脑组织氧化能力
3 GE的抗抑郁作用机制
4 展望
结论
抑郁症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芎生物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OD、MDA、神经功能及脑梗死容积的影响[J]. 高健,曲晓峰,刘洋,王立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01)
[2]抑郁症发病的下丘脑中枢驱动调节机制[J]. 周江宁,闫雪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8(08)
[3]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陈湘,窦建卫,胡亚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28)
[4]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谢正,李恒芬,代娟,刘纪猛.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7(04)
[5]抑郁症与神经递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 蔡伯艳,谢海芳,愈雯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5)
[6]疏肝解郁方治疗女青年抑郁症临床观察[J]. 黄爱珍,甘露春.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02)
[7]疏肝益肾法治疗女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丁朝荣,连方. 山东中医杂志. 2005(06)
[8]补肾调肝清心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何军琴,汤希伟,岑幻仙,向祖琼.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10)
[9]抗抑郁药物新进展[J]. 姜红,韩迎. 中国药房. 2004(05)
[10]抗抑郁药和抗抑郁治疗的进展[J]. 李林森. 中国民康医学. 2003(11)
本文编号:3286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2864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