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解郁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伴有焦虑及抑郁的乙肝患者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19:38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20亿人被HBV感染,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有1.2亿人口为HBV感染者,其中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CHB)为7000万。因此,大量的慢性HBV感染者的治疗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分型可分为[1]: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淤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部分肝炎病人表现为肝郁脾虚型,其临床表现为焦虑及抑郁症状,约占总调查对象的48.32%[2],因此临床治疗该病时应重视疏肝解郁法。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法联合拉米夫定对于焦虑及抑郁的乙肝患者中的理化指标改善是否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前组患者较后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是否有所缓解。方法:本研究以确诊为乙肝患者的门诊病例为观察对象,对观察对象进行Zung(?)抑郁(焦虑)量表(SDS/SAS)自评,将中重度焦虑及抑郁患者纳入组,收集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逍遥丸加减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对照组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两组观察时间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在焦虑和抑...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研究进展和概况
1.1 中医病因
1.2 发病机制
1.3 中医治疗
2.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西医研究进展和概况
2.1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2.2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致病机理
2.3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西医治疗
3.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绪变化与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治疗方案
1.7 研究方案
1.8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1.9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数据结果分析
2.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之间与每组之间各治疗期的焦虑值比较
2.3 两组之间与每组之间各治疗期的抑郁值比较
2.4 两组之间与每组之间各治疗期的症状积分比较
2.5 两组之间HBV-DNA数值比较
2.6 两组之间HbeAg转换率比较
2.7 两组之间的肝功能比较
3.讨论
3.1 疗效分析
3.2 研究方案释义
3.3 不足与展望
4. 小结
4.1 理论研究
4.2 临床研究
附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两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比较[J]. 邹顺,李雪松,李小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09)
[2]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J]. 吴娜,苏菲,张振华,夏国美,张婷婷,张玲,郜玉峰,李旭.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0(01)
[3]我国体细胞技术开创乙肝治疗新途径[J]. 生物学通报. 2009(10)
[4]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临床治疗进展[J]. 陆霜红,李春婷,朱方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5)
[5]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评估[J]. 叶文峰,陈祖涛,吴建成,甘建和.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2)
[6]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 蔡伟,谢青,安宝燕,赵国明,王晖,周霞秋,郭清,谷瑞英. 肝脏. 2009(01)
[7]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与预后[J]. 李娟. 中国医药导报. 2009(05)
[8]Evalu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and Analysis on Its Correlation with TCM Syndromes in Pati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J]. 张玮,王俐琼,刘一博.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09(01)
[9]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J]. 李梵,陈国凤,徐东平.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8(06)
[10]抗乙肝植物药叶下珠的研究进展[J]. 吴克芹,吴克霞,李俊婕. 齐鲁药事. 2008(10)
本文编号:3316126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研究进展和概况
1.1 中医病因
1.2 发病机制
1.3 中医治疗
2.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西医研究进展和概况
2.1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2.2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致病机理
2.3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西医治疗
3.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绪变化与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治疗方案
1.7 研究方案
1.8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1.9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数据结果分析
2.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之间与每组之间各治疗期的焦虑值比较
2.3 两组之间与每组之间各治疗期的抑郁值比较
2.4 两组之间与每组之间各治疗期的症状积分比较
2.5 两组之间HBV-DNA数值比较
2.6 两组之间HbeAg转换率比较
2.7 两组之间的肝功能比较
3.讨论
3.1 疗效分析
3.2 研究方案释义
3.3 不足与展望
4. 小结
4.1 理论研究
4.2 临床研究
附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两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比较[J]. 邹顺,李雪松,李小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09)
[2]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J]. 吴娜,苏菲,张振华,夏国美,张婷婷,张玲,郜玉峰,李旭.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0(01)
[3]我国体细胞技术开创乙肝治疗新途径[J]. 生物学通报. 2009(10)
[4]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临床治疗进展[J]. 陆霜红,李春婷,朱方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5)
[5]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评估[J]. 叶文峰,陈祖涛,吴建成,甘建和.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2)
[6]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 蔡伟,谢青,安宝燕,赵国明,王晖,周霞秋,郭清,谷瑞英. 肝脏. 2009(01)
[7]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与预后[J]. 李娟. 中国医药导报. 2009(05)
[8]Evalu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and Analysis on Its Correlation with TCM Syndromes in Pati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J]. 张玮,王俐琼,刘一博.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09(01)
[9]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J]. 李梵,陈国凤,徐东平.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8(06)
[10]抗乙肝植物药叶下珠的研究进展[J]. 吴克芹,吴克霞,李俊婕. 齐鲁药事. 2008(10)
本文编号:3316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3161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